800字語文滿分作文
寫作文要注意語言的質量和表達方式。要使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避免出現語法錯誤和表達模糊的情況。優秀的800字語文滿分作文應該是怎樣的?快來學習800字語文滿分作文的撰寫技巧,跟著小編一起來參考!
800字語文滿分作文篇1
在本學期中,我所帶的兩班語文,在期末考試中均未考好,在反復思考后,現總結如下:
一、雖然重視語文基礎,但未能及時跟上檢查。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較為注重的語文的基礎知識,但是雖有布置,但是沒有及時跟上檢查,以至于不少學生的作業也做了,但是質量不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會及時檢查,當天作業當天完成,今天需要掌握的知識絕不拖到明天。
二、過分注重語文基礎知識,忽視了閱讀、作文的教學與指導。
語文的基礎知識很重要,我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占用過多的時間,不僅語文基礎沒有提上去,反而導致學生的語文素養降低。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將會把語文的基礎知識在平時語文教學中,在教學中帶領學生學好基礎,課后檢查、督促。把更多時間用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下一學期,我將制定較為完善的語文課外閱讀指導計劃和作文寫作指導計劃,切實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三、由于對教材較為熟悉,反而造成課堂的隨意性嚴重。
對教材熟悉是好事,但是忽略課堂的嚴謹性卻是大忌。教材是熟悉了,課堂嚴謹性忽略了,其實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對教材的不熟悉。下一學期,我會靜下心來認真研讀教材,認真研讀學生,把每一節課都當作公開課來上,真正的去上好每一節課。
四、重視師生關系,但過猶不及,造成了放任自流。
我教育學生向來來注重平等,對學生寬而有余,而嚴之不足。以“寬”對待學生是對的,但絕不能因“寬”而不“嚴”,在平時教育學生時因該做到“寬而有度,嚴而有格”。在下學期中,我不僅會平等對待學生,但我會注重對學生的“嚴”要求。明確什么時候應該寬,什么時候應該嚴,要努力做到該寬時寬,該嚴時嚴。
總而言之,我將會在下一學期,傾盡心力把一(2)一(5)兩班語文教好。
800字語文滿分作文篇2
窗外,秋雨,嘩啦啦的下著。從早到晚,不停。從前兩天開始,天空便布滿了的陰云,黑壓壓的一片,壓得人心中直悶得慌。不過如今,那雨便不在受到任何束縛,肆無忌憚的從空中飛舞落下。雨點淅淅瀝瀝的落下來擁抱大地。片刻之后,我眼中的世界便全都是它了。將這個世界籠罩在一片朦朧幽暗中。秋雨,南方的秋雨。
南方的雨不比故鄉,這里的雨纏綿悠長,往往一下就是一天一夜。潮濕的空氣令我感到渾身不舒服,凄寒的冷雨令我感到瑟瑟發抖。故鄉的不同,故鄉的雨來的快,去的也快。往往是來了一陣雷光電閃之后,一場傾盆大雨迅速的征服這個世界。要下就下個痛快,豆大的雨點沖擊這大地,和著狂風與雷電,奔放不羈的自然之力,震撼著我們的心靈。有時候嘗試去接近它,去感受它,先是雨水模糊你的雙眼,打濕你身上的衣服,然后雨水便穿過你的衣裳與你的每個細胞接觸,感受那種沖擊、冰冷的感覺。這讓我想起了我初中時候,騎著自行車,披著雨衣,在一個大雨天去上學的曾經。模糊的雙眼,濕透的衣服,沒過腳的積水。我在那里艱難的騎著自行車,在大雨中,征服世界的大雨中。這才是家鄉的雨啊,北方的雨,豪爽奔放……
撐著一把傘,漫步在這秋雨中,凄寒,陰冷。持續了一整天的雨,你還不想停止嗎?莫非你跟我一樣,有著說不完的愁怨哀傷?將手伸出傘外,觸摸著這細雨……這雨總會勾起人的愁思,就像看到天剛放晴時心情便格外開朗一樣。瀟瀟的冷雨帶我回到故鄉,帶我回到童年,又迅速將我拉回現實。無數的回憶襲向我的腦海,無數愁思扣動我的心弦。對遙遠故鄉的思念,對兒時伙伴的思念;對如今的彷徨迷離感到憂傷難過,對未來前途感到迷茫痛苦。似乎所有的愁緒都會被這秋雨引出,被這沉悶的氣息壓抑的喘不過氣來。深深的呼出一口氣,讓我壓抑的神經得到輕松一下。
收起傘,站在屋檐下,凝望著這秋雨……
800字語文滿分作文篇3
穿越百年的芬芳記憶
“你是誰,讀者,百年之后讀著我的詩?”一個頭纏白布,身著素衣的老者向我走來,默默微笑看,“我無法從春天的財富里為你送來一朵鮮花,無法從遠方的云彩里為你送來一縷金霞,打開門向四周看看,從繁華盛開的園里采擷百年前消失的鮮花的芬芳記憶,讓歡愉的聲音穿越百年時光……”
泰戈爾就這樣一步一步向我走近,在我的耳邊低語,告訴我奉獻的美麗,它如一抹春日的陽光,親吻著每一個生靈。
在熹微的晨光里,葉兒輕輕晃動,飄搖在秋風里。“落葉在泥土里迷失自己的時候,才融入到森林的生命里去了。”你說著,用手托住一片黃葉。葉兒一生的意義便在于此,在深秋晚風中,用一種輝煌的告別方式,來終結自己的生命,為大地奉獻自己微薄力量。零落成泥,不奢求什么回報,它只是記住了大地對它的哺育,也渴望用自己的生命予以報答,也許正因為如此,葉子才得到了永生,飄散在詩人纏綿的筆墨里,一幅幅書卷里……
秋日的凄涼過去,是春日的繁花似錦。那枝頭含苞的花蕾,抑或層層葉片之間的花蕊,一團團一簇簇,競相爭艷著。“泥土飽受污辱,卻以花朵作為回報。”你讓我掏一坯土,我聞了泥土里散發的陣陣幽香。
土壤雖忍受著人們的摒棄,卻毫無怨言,經歷雨滴的拍打,冷風的肆虐,終于在和煦的春風里,吐納一地的芬芳,在人們的心頭,彈奏著潺潺的樂章。也許,世間某些外表丑陋不堪的事物,它們也一直在默默奉獻著,一直在為世間的美好而努力著。
“生命是上帝賦予的,我們唯有獻出它時,才真正擁有它。”你依舊微笑著,向我講述著永恒的真諦。是不是世間萬物亦如此,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卻一無所有,只有在學會付出之后,才能夠得到回報;予人方便之后才能夠予己方便。只有我們以一顆真誠的心,為他人奉獻的時候,才會收獲,會收獲喜悅與幸福,也會收獲他人的付出。此時,我們才能擁有一份厚重的生命,才真正擁有了它,不是嗎?
流連在繁花盛開的院落里,我采擷了一朵在奉獻的雨露滋潤下盛開的花朵,嬌艷異常,我輕輕一嗅,聞到了鮮花的芬芳記憶,在一位老者的笑容里,穿越百年時光……
800字語文滿分作文篇4
夜幕降臨,我靜靜地凝望靜謐的夜空,只見那滿天大大小小、忽明忽滅的繁星,像無數雙小眼睛輕輕眨動。我不禁想起冰心的小詩——《繁星》:
“繁星閃爍著——
深藍的夜空,
何曾聽見它們的對語……”
星星是平凡的,它沒有月亮那樣明亮皎潔,沒有太陽那樣光輝照人。它是渺小的,在深邃的夜空中微乎其微,沒有太多人在意它、贊頌它。然而,是星星點綴了夜空,把它們的光澤灑向大地,不管是有名的星星,還是無名的星星。它們就像鑲嵌在天空中的鉆石,與明月應和著。
千百年來,人們總是帶著好奇,去不斷追尋那瞬息萬變的天宇。我想起很多個狂風暴雨的夜晚,它們被烏云所遮蓋。但是風雨過后總會有彩虹。當它們重現在深藍的夜空時,我被它們頑強的品質所感動,它們身上那種百折不撓、永不熄滅的精神,激勵著我,鼓舞著我!
每當黎明的陽光射進屋里,星星早已無蹤無影,它在人們的睡夢中默默離去。我曾經認為,星星是懦弱的,它那么害怕陽光,它只在無人察覺的夜晚悄悄閃爍。然而這滿天的繁星證明:不論多么渺小,它們都要綻放出最美的自己!
我想這滿天的繁星,不正象征著祖國的群星燦爛嗎?當今時代人才輩出,“航天英雄”楊利偉、“鋼琴王子”郎朗、“籃球巨人”姚明、問鼎諾獎的莫言……他們都像繁星一般閃亮!還有那些靠自己的努力,不怕嘲笑、不怕失敗,頑強拼搏的人,他們也都在這夜空中一起閃爍。繁星閃爍,是祖國人民的燦爛理想,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全部光輝!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從古到今,祖國人才無數。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就像這有名無名的星星,在艱苦中追求,在艱苦中探索,在艱苦中奮斗,有多少熱,發多少光,在祖國的天空絢麗綻放!
人生是有限的,個人是渺小的。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更要發奮學習,集聚知識、智慧和力量,脫穎而出,輝耀于祖國上空,讓祖國的夜空永遠星光燦爛,永遠流光溢彩!
800字語文滿分作文篇5
這是一個最好的年代,也是一個最壞的年代。狄更斯如是說。這句話在今天也同樣適用。當虛擬拉近了我們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方便了生活的同時,它也疏遠和西施我們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在我看來,虛擬與現實的觥籌交錯間,并沒有誰對誰錯,但不能放棄的,是對現實的堅持和守望。
從古至今,現實自有我們無法割舍的情感和積淀,我們無法離開現實。從鴻蒙之初走來,長腿的鷺鷥年在河邊飲水,遠方的太陽露出粉紅、金黃和魚肚白,人類于是在曙光初明的大地上搖搖晃晃地站起來。現實,是一種開化。河南新鄭,軒轅之丘,軒轅之時,神農氏衰,兵馬倥傯,運籌帷幄,陶唐有虞,從此茫茫九州,劃為禹跡。現實中,有一種流淌的繼承。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商邑翼翼,四方之極,赫赫厥聲,濯濯厥靈。壽考且寧,以保我后生。現實中,有一種希冀。
而當關關雎鳩,蒹葭蒼蒼終于成為蒼白的某水鳥,某水草,甚至又將成為虛擬中可觸不可及的存在時,我們要拿什么追溯我們行走的足跡,拿什么喚起初見時那花枝搖曳的悸動呢?
現實中的地點,演示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邏輯,揭示一個人的身世和成長。于是我想起了張藝謀導演的《追憶百花深處》,當百花深處胡同和鼓樓一起消失的時候,記憶中那叮叮當當響的很好聽的鈴聲;那五月槐花,關于六必居醬菜,月盛齋羊肉,王致和豆腐的吆喝,又何處尋呢?
其實虛擬并沒有錯,現實也未必是對的。疏離并不意味著舍棄,堅持也絕非固守。黑格爾有言,兩個有充分理由的片段撞到了一起,雙方都很偉大,但為了各自的高尚無法后退。說的便是如此吧。歷史自有其宏大的水筆,時間的車輪也自會滾滾向前。但此時對現實的堅持與守望,讓我們更加柔軟,因為知道自己從哪里來;也讓我們更加堅強,因為知道自己將往哪里去。
從此追憶百花深處,讓我們一往而無前。
800字語文滿分作文篇6
家教:包拯為它公正清廉,被老百姓尊稱為包青天。他擔心家人子弟利用權勢貪污腐化,因而自述家訓:“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亡疫之后,不得葬與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銘教:宋代詩人蘇武的長子蘇邁赴任縣太尉時,蘇軾送給他一個硯臺,上有他親手所刻的硯銘:“以此進道常若渴,以此求進常若驚;以此治財常若予,以此書獄常思生。”
鞭教:岳云12歲參軍作戰。一次騎馬下坡。沒注意地形,人馬栽進溝里。岳飛喝令按軍法鞭打岳云,眾將求情不允,責打百鞭。此后岳云刻苦訓練,勇猛作戰。1134年攻打隨州時,揮舞40公斤重的鐵錘。首當其沖第一個登城。岳飛教子的原則是:受罪重于士卒,作戰先于士卒,受功后于士卒。
名教:1945年,革命老前輩林伯渠6歲的小兒子要讀書上小學了。林老對兒子說:“上學,該有個地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用三吧!”兒子疑惑不解,林老解釋說:“用三者,三用也。即用腦想問題,用手造機器,用足踏實地!”
聯教:無產階級革命家吳玉章曾撰寫一幅對聯掛在堂前。上聯:創業難,守業亦難,明知物力維艱,事事莫爭虛體面。以此教育子孫后輩要艱苦創業,勤儉持家,切不可鋪張浪費,追求虛榮;下聯: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以身作則,行行當立好楷模。指出做長輩的要時時刻刻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處處做出好樣子,成為后輩們效仿的楷模。
章程教:老舍先生的教子章程,一是個必非考一百分不可;二是不必非上大學不可;三是應多玩,不失兒童的天真爛漫;四是要有健全的體魄。總之,老舍先生認為,孩子不必爭做“人上人”,虛榮心絕對不可有。
專家分析:教育后代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色,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關注人性,關注品德,既嚴厲又慈愛。
適用話題類型:“家庭教育”“教育與成才”
800字語文滿分作文篇7
在友誼和親情之間你會選擇什么?我會想,你肯定會選擇親情。我和你們不同,我會選擇友誼。因為西塞羅說過:“世界上沒有比友誼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東西了,沒有了友誼,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陽。”
黑暗中的一盞明燈會為遠行的腳步照亮前程,寒風中的一簇篝火會給你冰冷的雙手帶來溫暖,而干旱中的一場細雨會給干可的禾苗送去生機……同伴,生活中,一句知心話會為困境中的你送去溫暖,一聲堅定的鼓勵會給挫折面前的你帶來信心,一句真誠的祝福會讓成功的你感到莫大的快樂和幸福,一聲善意的批評會讓驕傲的你變得成熟、謹慎。這,便是人生最美好的東西——真誠的友誼!”沒有了友誼,世界上仿佛失去了太陽,那人們便會生活在孤單的世界上、人與人之間只會用金錢說話,那是不可想象的。
什么是友誼呢?友誼對人們并不陌生、特別是同學、朋友之間。在學校里,有許多同學,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同學們會不約而同地過來幫助你,為你分擔你所承受的困難;在朋友之間,在玩耍時不小心摔倒了,他會跑過來把你扶起來,并問問你有沒有事。難道這些都不算友誼嗎?
友誼是充滿理智的。當朋友犯錯的時候,誠懇的批評才是真正的朋友應該做的。在生活中,往往會有一些人總是誤會友誼的真諦,盲目追逐“哥們義氣、姐妹和氣”,庇護、隱瞞朋友的過失,這樣做只會讓純潔的友誼蒙上陰影。
培根曾說:“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份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分掉一半憂愁。所以,友誼對于人生,真像那種‘點金石’,他能使黃金加倍又能使黑鐵成金。”是的,友誼是一種使我們的精神世界變得閃亮的“點金成金”如果再有人問起什么東西最美好,就讓我們像高爾基一樣肯定地回答;真實的、十分理智的友誼,使人生最美好的無價之寶!
800字語文滿分作文篇8
所謂“故鄉”
杜甫詩中道:“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其實哪里不是幽藍的夜空和象-牙白的月亮,為何偏偏在“故鄉”看到的那一顆,分外地明亮皎潔呢?
中國人常常對故鄉有一種奇怪的執念。尤其是那些帶著一身酸氣的文人騷客,那些身居海外的漂泊游子,人至中年后,幾乎無一例外地開始懷念故鄉,尋找故鄉,時不時感嘆一句,再也回不到記憶中的“故鄉”。
而這也不難理解。他們中的許多人懷念的,是在那個“故鄉”中,他們所度過的童年與青春。我們的傳統總是鄙棄喜新厭舊之輩,因而也就造就了更多懷舊,戀舊的人。他們對故鄉的留戀,其實是一種“憶往昔”,他們的鄉愁,愁的是自己回憶中最為美好無憂,卻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年少。
這其中的另一些人,他們所尋找的,則是自己的“根”。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們的文化,便是從這樣一個“源”,一個“根”,伸展出繁茂壯麗的無數枝葉。而對于一個人來說,他的軀體生于父母,因而要重孝道。他的思想源于自然的偉大和祖先的智慧,這些“根”,在他最初開始的地方。他們尋找記憶中的故鄉,尋的是這思想的源頭,尋的是自己的“根”,有些人與他的父母、長輩不生長在一個地方,他其實有兩個故鄉。這兩個地方思想、文化的共同引導,才成就他這樣一個完整的人!
人們對故鄉的感情往往十分復雜。它常會讓人有“家”的歸屬感,也會產生“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認同感。少年人常常想要離開家鄉,他們所想要的,是外面能讓他們自由飛翔的廣闊天空;中年人常常想要回到家鄉,他們所想要的,是故鄉記憶中的童年快樂和年少輕狂。人生像一個無休止的循環,從蹣跚學步到步履蹣跚,大家急著離去,最終又匆匆歸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一個人,每一個人生,我們做著同樣的事情:醒來,又睡去;活著,便走向死亡。曾經在故鄉看膩了的黃橙橙的月亮,成了長大后眼中最明亮的一顆牽掛!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當你歷盡滄桑,別忘了回家的路,那個籠罩著皎潔月光的故鄉,還在等待著當年那個輕狂少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