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本本主義讀后感5篇
《反對本本主義》是 毛澤東1930年5月為反對當時中國工農紅軍中的 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關于調查研究問題的重要著作。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反對本本主義》讀后感,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反對本本主義》讀后感篇1:
《反對本本主義》是毛澤東1930年5月為反對當時中國工農紅軍中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關于調查研究問題的重要著作。原名《調查工作》。這是毛澤東最早的一篇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著作。
文章中,毛澤東同志高度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等論斷,闡明了社會調查的重要意義。
文章開篇就很尖銳的指出“豈有共產黨員而可以閉著眼睛瞎說一頓的嗎?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調查!反對瞎說!”這就要求我們無論什么時候都要實事求是,調查過了,知道事實的原委了才能有更加正確的判斷與結論。“你對于那個問題不能解決嗎?那么,你就去調查那個問題的現狀和它的歷史吧!”官員為群眾辦事要實事求是,要到群眾中去了解,不能只是坐在自己的辦公室里根據別人的一面之詞或自己自以為是的習慣思維去做出判斷。你可以不用很奔波的到處跑來跑去的走訪觀察,但你一定得真正的在那件事情上了解全面的信息,這樣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不好好的調查就發言并不利于我們國家的發展。1958年中央領導人發動的“大躍進”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與教訓。
在不了解中國的實際國情就提出了“趕英超美”口號,認為只要發動群眾性運動就能把中國的經濟搞好。誰知緊接著就是“浮夸風”的出現,“畝產過萬”,“家豬賽過大笨象”,這可能嗎?下級領導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也不實事求是的向上反映,只是一味的聽從上級的指派,做不到就夸大說,這就是本本主義!“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討論和審察,一味盲目執行,這種單純建立在‘上級’觀念上的形式主義的態度是很不對的”,上級不了解情況,下級又不反饋正確的信息,就只會一錯再錯,指揮失誤,最終“大躍進”的結果是——三年饑荒,民不聊生。
在中國現在的社會中也有類似的事件發生,現在的很多地方也不做調查就拿著稿子念“我們今年的GDP同期增長了百分之幾,人們的生活水平明顯升高,我們進入了小康社會……”在例如粵西地區等一些比較落后的地區,人們并沒有感感到進入了小康社會,以依然有人在吃穿問題上有困難,CPI增長了怎么沒有算上去就得出了“生活水平明顯上升了”?一切應有調查,一切從實際出發,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毛澤東同志不僅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指出要實現實事求是的思想,還提出了要走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的發展方向。“共產黨的正確而不動搖的斗爭策略,決不是少數人坐在房子里能夠產生的,它是要在群眾的斗爭過程中才能產生的,這就是說要在實際經驗中才能產生”,“到群眾中作實際調查去!”,我們的發展最終只得靠我們自己,所以中國最終脫離了蘇聯的社會主義陣營,自己搞發展,要親近群眾,知道群眾所需所求,群眾是我們最大的后盾,一切為了人民的利益著想,這樣才能更好地確立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
毛澤東同志提出的反對本本主義主要是批判了當時紅軍中的一些人安于現狀、墨守成規、迷信“本本”、不愿做實際調查的保守思想。當然現在也不乏這樣的官員,坐在辦公室里找幾個人討論一下就拍板的大有人在,我們依然要以毛澤東同志的思想為主導,實事求是做調查,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
同時毛澤東同志還介紹了實際調查的方法與技術細節。
社會中有很多的階級,有“工業無產階級、手工業工人、小商人、貧農”等階級,在調查的是后要注意解剖各階級的利益關系,從不用的角度了解無產階級的需要,做出正確而堅決的策略。
毛澤東同志的思想——實事求是的做調查的提出,以及他的調查方法,他的初衷是批判一些紅軍的弊端,但我想他的思想及方法放到我們的學術研究中也是適合而有用的。
近年來的學術造假越來越多,例如廣州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志偉被舉報其博士學位論文抄襲,與被抄襲的論文雷同度達40%。在此且不討論他的學術品格問題,不是說他為什么抄襲是因為他的學術品格不好,而是,他無法很好地駕馭他的論文主題,他沒有實事求是的靠自己,沒有實事求是的做好調查,所以沒有資料去寫,然后他抄襲了。他沒有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去對待他的博士論文。
毛澤東同志的調查方法及技術我們更應該學習,不是說去調查了就行了,所謂“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開展討論式的調查會更好,每一個人對問題的視角都不同,集眾人之所見會使問題更加明朗,也會得到更多的啟發及更全面的結論,尤其是對社會學研究者來說更重要,社會本就是一個大雜膾,要做好一個社會研究者更應該在這方面做好。另外,還要親自出馬去做深入的調查,很多人以為學者做研究就只限于看一下報告,查找大量的文獻,上網搜索一下資料就完事了。其實不然,實地做調查跟在文獻找到的資料完全是兩回事,要得到最真實的資料最靠譜的就是自己親自到實地考察,現場的感官感覺會給你不一樣的信息,再說,記載的不一定都是真的,日本的歷史教科書都可以重改呢。
例如要做“某個村莊小社會何以可能”的研究,一般會以小組研究團的形式去做研究會比較好,要真正的去到當地村莊收集資料,通過走訪、觀察去得到第一手資料,過程中不斷的討論、修正,最后才能得出最完善的結論,這樣的研究結果才是最接近事實的結果。
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我們不僅學到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應該怎樣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更是被啟發了我們在不僅在學術上要持有嚴謹的態度實事求是做研究,更是我們做人的品質要求,反對本本主義。
《反對本本主義》讀后感篇2:
“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猶如一聲驚雷,又恰似一把利劍,擊碎了,更傷透了一撥書生的心!憑什么?憑啥就沒有發言權?書上這么寫的,文件是這么說的......暴怒吧,吶喊吧,撒潑吧,懶得理你,就是因為書中這么寫的,你也這么編了,文件這么說,你就跟著掰,還拿著稿到處講,千篇一律,八股作風,脫離實際。書中好似說蓬萊有仙島呢,你找給我看一看!這是犯了本本主義,知道嗎?一幫書呆子!
在毛澤東同志的這篇《反對本本主義》中,我認為這句話是最霸道,但又最具情理的,很有偉人的風范,讀之暢快淋漓,試想若是當著那些領導的面前說這么一句話,便是做鬼也值得啊!毛澤東同志的這句話,雖不能說耳熟能詳,但這實踐主義的“幽靈”,依然漂浮在社會主義的上空,警醒世人,奈何現今的某些人,鬼見了都會愁,還拿著一幫秘書的活兒,對這群眾大肆宣讀,“如今啊!GDP屢創新高,人民的生活普遍提高,已經啊,跨人了小康生活啦......”,大腹便便,還說得帶勁。要是那GDP能從你肚子里流出那么一丁點兒,民工們也不會磨刀霍霍,想拿你開膛破肚了!不僅本本主義,還本本主義得令人發指,見過瞎掰的,沒見過這么能掰的。毛主席在文中強調過,“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調查!反對瞎說!”,簡單的十四個字,卻勝過千言萬語,字字千鈞,擲地有聲!毛主席生前就注重整風,當今,不僅知識分子,黨內人士更要整整風了,面的一些不切實際的言語,蒙蔽了黨的眼睛,破壞了和-諧社會的建設。“你對于某個問題沒有調查,就停止你對于某個問題的發言權”,話雖然重了點,但對于我們正確觀察事物,解決矛盾和知道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則,值得謹記!
“你對于那個問題不能解決么?那末,你就去調查這個問題的現狀和歷史吧!你完完全全調查明白了。你對那個問題就有解決的辦法了。”這告訴我們,惟有深入的展開調查,才能找到解決問題行之有效的辦法。文中,他還比喻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只有進行了艱苦的“十月懷胎”似的調查,才能有“一朝分娩”似的迅速解決問題。是的,很多人卻在生活中把這顛倒,“一朝懷胎”,“十月分娩”,不僅不符合實際,更整死人!那到底怎么糾正本本主義?老-毛有指示,做調查,“共產黨的正確而不動搖的斗爭策略,絕不是少數人坐在房里能夠產生的,他是要在群眾的斗爭過程中才能產生,這就是說要在實際經驗中才能產生。”這符合馬克思主義的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克服主觀主義的思想。文中還對那些“飽食終日,坐在機關里面打瞌睡,從不肯伸只腳到社會群眾中調查調查”的人作出嚴厲批評,事實上,這些吃社會主義墻腳的人今天依然大量存在,危害不可忽視,要“到斗爭中去!到群眾中做實際調查去!”
怎么深入實際調查?毛澤東同志不愧是見多識深,他指出首先“要開調查會做討論似的調查”,“那種不開調查會,不做討論似的調查,只憑一個人講他的經驗的方法,是容易犯錯的”,的確,有這種思想的人,很容易一個人主義為中心,一定要改!還要“親自出馬”(師弟出馬不行),“從支部書記到,一點要親自從事社會經濟的實際調查,不能單靠書面報告。”古時書生不出屋就知天下事,那是不可靠的,連皇帝都知道微服出巡,體察民情,為什么現在的人還不行呢?!如果你不行萬里路,也得不到客觀情況,光講烹調不行,只有自己親自動手,才知其意無窮。我們不僅要調查一處地方,還要調查別處地方,才能得到第一手資料,才能找到出路。文中最后還強調,“要自己做記錄”,只有動筆頭,才能引導自己思考。以上方面,與現實,現今,任何人,都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通過學習《反對本本主義》,對于克服主觀主義,官僚主義,養成密切聯系群眾,站到群眾中去,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話雖如此,做起來并冒得那么簡單!____后,黨內堅持兩個兩個“凡是”的思想,教條主義的理解毛主席的話,讓活人寒心,也讓英靈不得安身!如讓毛主席知道,不抽他們幾個耳光子那還行?正是因為錯誤的思想,才是國家經濟建設困難重重,徘徊難進。毛主席曾在文中指出:“盲目的表面無異議的執行上級的政策,這不是真正執行上級的政策,這是反對上級指示或者對手那上級指示怠工的最妙辦法。”何以如此?不東腦筋啊,不深入調查,具體的制定具體方案,只顧生搬硬套,造成損失,卻因看上去“未犯錯”而難以罪責,美哉,妙哉!損失在誰?還不是國家。我認為,對這種不作為的領導,應該重責!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習慣于機械的執行上級的政策,文本辦事,出了簍子還牛氣十足,政策和上級精神就是這樣,我們也沒辦法。他們以為沒人治得了他們。我曾經多次遇到那樣的情況,不管是辦貸款,還是交學費,找院里,院里說是校方的決定,沒辦法。真沒辦法嗎?我看是懶得想,沒有本著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這種領導還有何用?本本主義!民間常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怎么幫起群眾就沒有那股子聰明勁了呢?
看了這篇文章,我認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除共產黨員外,還有廣大群眾,學生都應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以我們說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調查研究,生活才會更像生活,和-諧與進步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反對本本主義》讀后感篇3:
近期,我選讀了毛澤東選集中的幾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其中,重點閱讀了《反對本本主義》一文,每一個文字都仿佛是一個活的靈魂,一個跳動著的生命,如此的充滿力量,讓我如夢初醒。在樸素易懂的字里行間,傳達著毛澤東同志先進正確的指導思想,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是貫穿我們生活、工作學習等方方面面的硬道理。
《反對本本主義》是毛澤東同志1930年5月為反對當時中國工農紅軍中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關于調查研究問題的重要著作,當時沒有“教條主義”的說法,而稱之為本本主義。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在中國共產黨內盛行兩種錯誤思想,分別是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和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圣化,在黨內討論問題時開口閉口拿本本來的情況屢見不鮮,針對這個嚴重的問題,毛澤東同志撰寫了《反對本本主義》。
何謂“本本主義”?本本主義就是不對具體事物進行調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現成原則、概念來處理問題的思想作風。本本主義把書本、理論當教條,思想僵化,一切從定義、公式出發,不從實際出發,反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否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縱觀歷史,本本主義曾為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文章在開頭就鮮明地表明了觀點,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短短九個字,如雷貫耳,猶如一聲斷喝,矛頭直指那些不深入實際調查就針對某個問題胡亂發言的人。后來,毛澤東同志又在《總政治部關于調查人口和土地狀況的通知》中做了補充,提出“我們的口號是:一,不做調查沒有發言權。二,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由此看來,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沒有正確的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每一個人都應該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任,什么能說,什么不能說,都要有個標準,從嘴里說出來的,都要有根據,而不是瞎說一通。普通人尚且應該如此,更何況是領導著中國革命方向,掌握著國家命脈的共產黨員呢?文章一聲長嘆,“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調查,反對瞎說。”
調查就是解決問題。文中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形象,“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的過程是長久的甚至是艱巨的,但是當調查結果出來時,解決問題就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了,因為調查的過程就是把問題看透弄懂的過程,在很多時候,當我們初次接觸問題時,根本就是絲毫不了解,更談不上解決問題了,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調查了解問題的本質,由此得到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才能有正確的依據。
反對本本主義。做任何事情,都必須要靈活應變,而不是生搬硬套。時代在發展,世界每天都在變化,有些原以為是真理的東西或許已經成為謬論了,出自書本上的,出自名人先哲口中的,就一定是正確的嗎?絕非如此。有時候,我們也要挑戰權威。權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懼權威的心。墨守成規,循規蹈矩,拿著本本當圣旨的人,肯定是要被社會淘汰的。試想,如果每個人都照搬本本,那么社會就會永遠止步不前了。要想推動社會的發展,必須要不斷更新理論,用適應時代發展的正確理論來指導社會的前進。要獲得正確的理論,就必須要投身于調查和實踐中去。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能看到有些人在沒有調查的情況下就指指點點,指手畫腳,甚至是自以為是,長篇大論講大道理。如有些家長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把犯錯的孩子亂罵亂打一通,新來的管理人員隨意下達工作命令,等等,這些行為都是不可取的。必須要結合實際,做好充分的調查,才能說出和做出讓廣大人民都能信服的話語和行為。
我們必須謹記,沒有正確的調查,沒有發言權,反對本本主義,不僅僅只是一個空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