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林占熺頒獎詞
感動中國林占熺頒獎詞
咬定青山大地,立根黃沙破巖,傳遞幸福,不以閩寧為限,傳播文明,不以山海為遠。時不我待,所以只爭朝夕;心系鄉土,所以敢為天下先。你不是田間的野草,你是新時代滋養的大樹。致敬,向上的力量!
林占熺人物經歷
1943年12月,林占熺出生于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林坊鎮陂橋村的一個農民家庭。
196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4年,考入福建農學院。
1968年,畢業于福建農學院(今福建農林大學)農學系,下放福建寧化水茜公社楊城大隊插隊。
1970年,調入三明真菌研究所工作,研究食用菌的培植和生產。
1993年4月,赴日本金澤縣加賀市實施與日本的菌草技術合作項目,中國首次將農業技術專利使用權轉讓給日本使用。
1997年開始,帶領黨員組建了閩寧鎮菌草扶貧工作隊,開始了對口幫扶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扶貧之路。
2000年,應埃及農業部邀請訪問埃及,提出中埃沙漠菌草業方案。
2006年8月,獲聯合國國際生態生命安全科學院院士稱號。
2011年,擔任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
2012年,被中國共產黨福建省委員會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評為海西產業人才高地創新團隊領軍人才。
2021年12月5日,任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
2022年6月23日,被選舉為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林占熺事跡材料
3月4日晚,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播出,菌草技術發明人、福建農林大學研究員、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占熺當選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
頒獎詞中這樣評價林占熺:“咬定青山大地,立根黃沙破巖。傳遞幸福,不以閩寧為限;傳播文明,不以山海為遠。時不我待,所以只爭朝夕;心系鄉土,所以敢為天下先。你不是田間的野草,你是新時代滋養的大樹。”
林占熺于1986年發明的菌草技術解決了“菌林矛盾”這一世界難題。30多年來,林占熺一直活躍在菌草研發和推廣一線,不僅幫助數以千萬計的農民種菇脫貧,還在減少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如今,菌草技術已被推廣至全球106個國家,在1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示范基地,并被聯合國列為“和平發展基金項目”重點項目向全球推廣。
值得一提的是,林占熺是此前熱播的對口扶貧題材電視劇《山海情》中凌一農教授的原型。
1996年,福建和寧夏結成幫扶對子。第二年,國家把林占熺的菌草技術列為閩寧對口扶貧協作項目,隨后林占熺帶著六箱菌草草種,前往寧夏彭陽縣。從此,林占熺成為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的一員,開始20多年的菌草扶貧之路。
澎湃新聞此前采訪時了解到,和《山海情》中的凌一農一樣,作為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一員的林占熺奉獻出他的科研技術,帶領團隊教村民種植雙孢菇。為了給村民的生產保底,他甚至和當地政府簽訂了包銷協議,團隊成員分組為村民的產品跑銷路。
至2007年,寧夏共有1.75萬戶參與菌草生產,興建菇棚1.75萬個,菇農年均增收5000多元。如今,菌草已經走向106個國家,幫助解決饑餓、貧困和水土流失等問題。
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林占熺表示,在他和當年的團隊成員看來,《山海情》中呈現的大部分內容基本屬實,但實際情況比劇中更艱苦、更曲折。林占熺說,想起過往的經歷“沒有后悔,但確實有后怕”。
林占熺說,電視劇中的凌一農是眾多援寧科技工作者的縮影,很感謝《山海情》的播出,讓更多人了解到了閩寧協作中不同群體的貢獻,同時也有更多的人了解到菌草行業,推動了菌草行業的發展。
如今,林占熺仍堅持在菌草研究一線工作,對于自己的狀態,他覺得就像是《西游記》主題曲中唱的那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