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孟超作文素材800字
吳孟超作文素材800字(篇1)
這個周末,老師讓我們回家繼續看20__年感到中國人物頒獎典禮的視頻,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吳孟超爺爺的先進事跡。
吳孟超爺爺是在北京肝膽科醫院工作的,他已經八十多歲高齡了,卻還堅持在臨床第一線工作,為病人手術。雖然吳老平時對自己的部下要求十分嚴格,可是對病人卻是那么的親切,就好像看待自己的親人一樣。而且,當他為病床上的病人看病時,總是先把手措熱后,再在病人身上查體,這樣病人就會感到十分溫暖,吳老的一個細小動作,對病人來說,能從心底里萌發出生的希望!醫術高超的吳老已救治了14000多例病例,算的上是豐功偉績了。
20__年,來了一位特殊的病人叫甜甜,是肝臟腫瘤,吳老為她診斷后,有兩個辦法可以讓病人起死回生,一是肝移植,二是切掉病灶肝??墒乔懈畹娘L險很大,弄不好就會死亡。這使吳老很糾結。有很多同事來好心相勸吳老,讓他放棄吧!但是吳老并沒有輕易放棄,絞盡腦汁,反而和同事們認真分析手術的最佳方案,把風險降到最底。經過一番嚴密的討論,終于定下了手術方案。
第二天早上8:30,手術有條不紊的開始了,每個手術人員臉上的表情都很嚴肅,主刀者吳老小心翼翼的按照討論方案的步驟來做,生怕出一點小差錯。經過整整九個小時的努力,手術宣告成功,甜甜“死而復生”。吳老高興的摘掉口罩一身疲憊的朝手術室門外走去,第一時間去告知甜甜的家人。此時的吳老肯定是額頭上布滿了汗珠,但臉上按捺不住的是勝利的喜悅。
顯然這又是一個奇跡,吳老用自己高超的醫術又救了一命,所以對吳老講,妙手回春是關鍵。每當病人感謝吳老而親吻他時,吳老也會回吻,真可謂是醫者仁心!
吳老用自己的先進事跡成為了20__年感到中國的人物。我們要學習吳老,學習他的敬業精神,學習吳老的一片仁心,學會關愛他人,體貼他人,讓世間充滿愛!
吳孟超作文素材800字(篇2)
通過網絡收看了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事跡系列片《人民的好兒女---妙手仁心吳孟超》,邊看邊記,首先看到吳孟超治療病人王甜甜的事例,八十多歲老人吳孟超的蒼桑與小姑娘王甜甜的青春形成視覺上的對比,吳孟超的那句“一線希望,百分百的努力”給我強烈的沖擊力,我看到了吳老的崇高醫德。
接下來看到的病例是吳孟超手術割除了一個大如嬰兒頭的腫瘤,介紹了他鷹爪一樣的妙手,源于苦難的童年在馬來西亞割膠的經歷,他珍藏的那把割膠刀與他在手術臺的手術刀也形成了一種對比。短片再回溯到王甜甜手術的危險性,因為是貼著血管的腫瘤,手術風險具大,訪談吳孟超時他說手術并沒有胡亂賭注,而是有著幾分把握的。原來在1975年時他就為安徽陸本海割除了特大血管瘤,所以他有經驗,才以83歲高齡駕輕就熟地為王甜甜手術,從中我看到了吳老精湛的醫術。
吳孟超,一位從醫68年,被譽為“中國外科肝膽之父”,是我國最優秀的肝膽外科專家。半個多世紀以來,吳孟超創立的“五葉四段”解剖學理論,奠定了中國肝臟外科的理論基礎;創立的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提高了世界肝臟切除術的安全性;他完成了第一臺成功的肝癌切除手術,創下了世界肝母細胞瘤切除年齡最小的紀錄。
當人們把“中國肝臟外科之父”的美譽送給吳孟超時,他同樣對這項事業有著深深的感激?!澳苡脤W到的技術為人民解除痛苦,是一件很幸運的事,也是我畢生最大的追求?!?/p>
走進吳老,我們會發現,他平時的工作很普通也很繁瑣。但我們依然可以從他身上讀出這樣一個道理:成大業者必有大愛。他所做的一切都體現了他對祖國、對人民、對醫學事業的熱愛!
吳老的高超醫術和高尚醫德令人欽佩、感人肺腑,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作為一名醫學生,應該深刻理解吳老的這種理想抱負,為成就事業定好人生坐標。我們要學習吳老數十年如一日,在醫療服務和醫學科研第一線上努力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我們要以吳老為楷模,努力學習,充實生活,向吳老看齊,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心懷病人、苦練技能、勇于創新,為將來更好地從事醫療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吳老的事跡平常而感人,吳老的人格平凡而偉大。他始終把黨的事業、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放在第一位,他不僅是肝膽方面的“名醫”,而且與人民肝膽相照,是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他一生忠誠自己的信仰、忠實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我們要學習他對黨忠誠、矢志報國的堅定信念,學習他無私奉獻、情系人民的高尚品格,學習他積極探索、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特別要學習他愛黨愛國愛民的偉大情懷,時刻心系群眾、無私奉獻社會。
吳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為我們點燃一盞明燈,給我們指明了信仰之路,作為一名青年學生,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就應該像吳老一樣,把自己的一生投入到為人民服務中去,把自己的理想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把個人的奮斗融入人民醫療衛生事業中去,用自己的行動來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白求恩精神,始終生命不息,服務不止!
吳孟超作文素材800字(篇3)
今天中午,園區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和積極分子集中收看系列片《踐行群眾路線的好榜樣》妙手仁醫《吳孟超》通過電視我耳濡目染了一位90高齡的二軍大外科醫生、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孟超的先進事跡,聞后除了震驚,有太多太多的感動和感想。
吳孟超5歲時,隨母親漂洋過海,投奔在馬來西亞做工的父親??箲鸨l后,17歲的吳孟超放棄了去英國讀書,回到戰火紛飛、災難深重的祖國。今天,吳老已是有著55年黨齡和軍齡的老黨員、老軍人,90高齡的他目前還站在臨床第一線為肝癌病人主刀,他幾十年如一日,把畢生的精力和智慧獻給了祖國。
肝癌是癌中之王,長期以來,我國肝癌患者占了世界一半左右。吳老同肝癌斗爭了整整68年,挽救了13000多人的生命,其中年齡最大的88歲,最小的僅4個月。他成功救治的病人最長存活45年,這一紀錄至今還沒被打破。據介紹,現在的吳老拿東西手會微微顫抖,可一上手術臺,性格溫和的他就像換了一個人,很有霸氣,被稱之為不知疲倦的“開刀匠”,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使我國肝臟外科從無到有、領先世界的卓越建樹和挽救過無數病人、創造生命奇跡的醫術仁心,贏得了醫學界同仁的尊重,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贊譽。
吳老不僅有精湛的醫術,更有著高尚的醫德。吳老說:“一個好醫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裝的是人民,他每次接診,都對病人親切地微笑,聊聊家常,拉近與病人的距離。他所在東方肝膽外科醫院,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在確保診療效果的前提下,盡量用便宜的藥,盡量減少重復檢查,給患者減輕負擔,一心為病人著想。
那么是什么樣的精神鼓舞著吳老,在九十歲高齡依然奉獻于祖國的醫療事業?我想吳老的精神力量就是來自于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堅定信念,也來自對外科醫學的熱愛和強烈的進取心。
作為園區入黨積極分子的我,雖然和吳老從事的是不同的職業,但是并不妨礙學習吳老那一心向黨、立志報國的赤子情懷,有勇攀高峰、不斷創新的進取精神,有奉獻社會、傾心為民的高尚品格,有忘我工作、不懈奮斗的崇高境界。要學習他做一個愛黨愛國愛民的忠誠戰士,就要像他那樣,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把黨和國家的需要放在高于一切的位臵;就要像他那樣,始終胸懷遠大目標理想,立足本職崗位建功立業;就要像他那樣,心中始終裝著人民群眾的利益,忠實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就要像他那樣,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以全部的心思和精力獻身使命。
以吳孟超同志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他的先進事跡和高尚情操,以及愛黨愛國愛民的情懷,就是我們黨員隊伍里的一面面旗臶。這樣的旗臶始終將會熠熠生輝、光彩奪目,感召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
吳孟超作文素材800字(篇4)
中心組織部分職工在電影院觀看了“我是醫生”這部電影,影片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為原型,講述了這個年逾九旬的傳奇醫者的仁心仁術,用影像藝術地塑造與再現了時代英模風采,書寫時代畫卷,弘揚了時代精神。
吳孟超出生于福建省閩清縣,是著名肝膽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片中以不同視覺講述吳老先生的傳奇人生,工作中對待病人他一視同仁,盡自己最大能力救治,他親自主刀的手術記錄超過18000臺,而術前術后也都給予病人無微不至的關懷,不厭其煩,讓他們在壓抑的醫院環境中感受到難得的溫暖;同時,他又帶領學生在醫學發展前沿開展細胞免疫療法研究,開啟了免疫系統防治癌癥的大門;而對待家人他更顯親和,看似疏忽卻擁有著無比暖心的備至關懷。
獨特的人格魅力,出眾的醫學才華,優秀的.醫德品格,讓吳老先生成為醫學界的精神楷模。吳孟超老先生至今仍然奮斗在攻克癌癥科研的最前線,“一把刀一臺手術只能救一個人,但是他想庇佑所有人”,就是他心路歷程的最真實寫照。90多年的人生歷程,兼逢亂世與和平年代,吳老先生的經歷可謂豐富多彩,有太多值得記取和呈現的華彩篇章,而這短短的100多分鐘影片以寫實手法,通過大量細節和鮮活的人物完美凝結了吳老先生的風采,使觀眾產生共鳴,不可謂是一部擁著歷史縱橫感,有著直抵觀眾內心的藝術佳作。
吳孟超作文素材800字(篇5)
文藝作品的藝術性、思想性和價值取向,來源于創作者對生活、對社會、對時代深刻的體驗。北京電影學院黨委書記侯光明認為,《我是醫生》的成功在于,它不僅展現了主人公的偉大,同時將一幅發展中的時代畫卷徐徐展開在觀眾面前,讓人觸摸到了時代的脈動。事實上,吳孟超和他所致力的肝膽研究領域是當下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的縮影,當中國的科學家們致力于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時,也為我們的藝術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泉。這樣的作品,在當下的中國影壇是缺失的;而《我是醫生》則重拾傳統,為當下國產電影創作提供了有益啟示。
從割膠刀到手術刀,從橡膠林到手術臺,吳孟超90多年的人生歷程里,有太多值得記取和呈現的華彩篇章。許多與會專家表示,影片突破了英模人物傳記片的常規套路,在電影語言上進行了諸多嘗試和探索,為此類影片的創作提供了新的值得借鑒的經驗。
比如,影片一方面以寫實手法凝練而克制地呈現吳孟超和學生、吳孟超和病患、吳孟超和女兒這三組關系,通過大量細節和鮮活的人物塑造來引起觀眾共鳴。特別是電影設置的得意門生趙一濤這個人物,使得整部影片的調性一下子活潑起來,更容易被普通觀眾接受;另一方面則以寫意的、詩化的方式表現了吳孟超和他的老師這第四組關系。每當吳孟超感到困惑無力時,他的導師裘法祖就會在一片柔光中出現在他面前,為他解惑,給他力量。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黃會林等專家評價說,這體現出創作者在遵守傳統現實主義的同時,也在追求更符合當下審美需求的藝術表達手段,從而為影片增加了直抵觀眾內心的藝術力量;而這一穿越手法背后暗含的代際傳承,也進一步深化了影片的主題,讓影片有了歷史的縱深感。
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中心尹鴻認為,《我是醫生》兼具主旋律、傳記片和行業劇三種元素,每一種元素對創作者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但主創通過精心設計,找到了獨特的藝術手段來呈現,將創作中的難關一一突破。比如,影片通過父女、醫患、師生三種關系,將家庭、職業、傳承三方面結合,為英模人物賦予了更多的情感色彩,讓科學有了溫暖的情緒和生命感。影片中有一個特別的設計,就是在敘事的同時,以字幕的方式,將全球醫學界為攻克癌癥所做的努力更新在銀幕上,讓吳孟超及其團隊所做的研究置于全球參照系中。尹鴻認為,這一手法將影片表達的主題置于全球科技發展的大背景下,展現了國際化的視野。
吳孟超作文素材800字(篇6)
吳孟超,我國肝膽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從醫70余年,他先后完成16000多臺手術,成功救治了近20000多名患者。1922年,吳孟超,出生于福建省閩清縣。1956年,他參軍入伍投身到軍醫大學的創業實踐,同年,被批準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當時的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他遇到了改變他一生命運的恩師——裘法祖,他請教老師裘法祖今后該往哪個方向努力,“我國的肝臟外科幾乎是一片空白,你可以朝這個方向發展”,從此,吳孟超與肝臟外科結緣。
他主刀完成了中國第一例成功的肝臟手術,他翻譯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臟外科入門專著,他制作了中國第一具肝臟血管的鑄型標本,他研究出符合中國人體質的肝臟外科手術技術體系,使我國肝癌手術成功率從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震驚國際醫學界。
每次給病人做檢查前,吳孟超總會先把手搓熱,為病人檢查完,他都幫他們把衣服拉好、把腰帶系好。查房時,他最常做的一件事是彎下腰把病人的鞋子,放到最容易穿的地方,他這樣解釋,“一個好醫生,應該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病人,我就想當這樣的好醫生”。
1997年,吳孟超拿出個人積蓄30萬元和社會捐贈共500萬元成立“吳孟超肝膽外科醫學技術基金”,2006年他又把國家最高科技獎的500萬獎金全部用于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目前中國肝臟外科的中堅力量80%都是吳孟超的學生的學生以及第3代、第4代學生。
吳孟超曾說,“我不過就是一個吳孟超,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職”“我看重的不是創造奇跡,而是救治生命,醫生要用自己的責任心,幫助一個個病人度過難關”。
吳孟超作文素材800字(篇7)
前不久,黨委組織我們觀看學習了紀錄片“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院士??赐陞敲铣菏康南冗M事跡,感動之余,不禁為他高尚的人格、無私的胸懷、崇高的境界所折服,他為醫學界起了標桿。
吳孟超院士是一個信念堅定的共產黨員,一個深愛著祖國的忠誠赤子,一個心里永遠裝著患者的醫生,一個至今仍然在科學道路上沖鋒不止的老兵!他是一位平凡的老人,普通衣食,尋常住行,每日忙碌,其樂融融;他又是一位不平凡的老人,思維敏捷,精神矍鑠,87歲仍每天在手術臺上做1至3臺手術。他在長達50多年的肝膽外科職業生涯中,幾乎每天在動手術刀,一雙手曾為13600多名肝病患者解除病痛。由于對祖國懷著深深的愛,17歲的吳孟超放棄了去英國讀書,回到戰火紛飛、災難深重的祖國,他幾十年如一日,把畢生精力和智慧獻給了祖國。他用精湛醫術護佑百姓健康,以高尚醫德溫暖病人心靈,他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的樸素情懷和感人事跡讓我深受感動。為了給病人省錢,他做了三條規定:只要確保療效,用藥能用便宜的不用貴的,能用國產的不用進口的;不準給病人過度檢查等。我們醫護人員應當像吳孟超那樣,堅持站在患者的角度想問題,以讓患者得實惠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去做事情,自覺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作為一名神經外科的年輕護士,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更應該學習吳老那種事事為患者想,處處以患者先,心里永遠裝著患者的精神。吳老身上煥發出來的精神之光,仿佛是照亮我前進之路上的燈塔,吳老身上蘊含的道德力量,可以凈化我們每個人的心靈。人的一生,是悠悠歲月中的一瞬間,護士這職業在現實生活中并不神圣,平常到幾乎不能平常的地步,每當病人一個個的痛苦的來,又一個個健康的走,雖然每天留下的是一身疲憊,換來的確是病人身心的健康和燦爛的笑容,對病人我更是倍加予以悉心照料,每一次的吸痰,我都做到輕柔快;每一次的翻身,都將病人的肢體處于功能位;每一次的護理操作,都是在呼喚病人名字中進行,當我與病人同呼吸、共命運時,當我向病人傾注自己一片至誠時,我看到了病人眼中閃動的晶瑩,我聽到了病人心中滿意的贊許,我更感覺到了肩膀上沉甸甸的重量。看到這些,我就更能體會到那句話:病人的微笑是我們心中永遠的財富。
我們的先輩南丁格爾女士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能夠成為護士是因為上帝的召喚,因為人是最寶貴的,能夠照顧人,使他康復,是一件神圣的工作,只有發自內心的熱愛,才能夠做好。如今,我們也正在用我們的滿腔熱情、博愛之心,延續著先輩救死扶傷的方式,修補著每一個缺失健康的人的人生。
時光就在平凡、忙碌、辛苦中悄悄的流逝,這是一個需要奮斗才能成功的時代,也是一個催人奮進的時代,做為神經外科的護士,面對的是一個個走在死亡邊緣的患者,我們只有時刻準備,敢于拼搏,在與時間不斷的賽跑中,才能驅走病魔,延續生命。當每個人發自內心的原動力匯集成一股合力時,我們的工作必將會在巨大的推力下,向著更快、更高、更強的方向蓬勃發展。新時代的號角召喚著我們前行,讓我們攜手與共,在名醫大家崇高精神的指引下,以良好的道德,優質的服務,為構建和諧醫院貢獻出所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