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23人物事跡作文
感動中國2023人物事跡作文(篇1)
一年一期的《感動中國》如約而來,一批各行各業感動國人的故事躍然屏幕,給予我們感動和力量。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讓我明白了要為社會做貢獻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提升自我能力。俗話說“打鐵還需本身硬,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好的身體是干事創業的根本,身體力行,才能彎腰實踐。不斷學習黨的政策法規、學習業務理論技巧,主動適應新常態,不斷練就新能力。
二是堅守基本原則。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嚴守規矩底線,不踩法律紅線,按規矩辦事,用制度管人。在工作上,始終堅持不推諉不扯皮、不攤派不遙控,搞好單位團結,帶好干部隊伍。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尊老愛幼,爭做人人學習的表率。
三是履行自身職責。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職責,組織和領導安排的要及時抓落實,自己分管負責的要親自指導跟蹤問效。作為一位公民一名國家干部,要敢于同社會的不良風氣說不,要善于帶頭做合格公民,傳播正能量,傳遞好聲音。
他們活著是一面又一面旗幟,倒下是一座又一座豐碑,折射出一個時代中最閃亮的光芒。
感動中國2023人物事跡作文(篇2)
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年度人物的感人事跡全面展現了新時代中國的精神風貌。
一幅厚重長卷被徐徐展開,紅底灑金紙上,啟功先生親題的“感動中國”四個字緩緩出現。緊接著,一個個閃光的名字,一張張感人的照片,一幕幕熟悉的畫面,書頁猶如片片“龍鱗”,記錄了《感動中國》創辦以來留下的感動瞬間……這是《感動中國2021》宣傳片中的畫面。
不知不覺間,這檔欄目已陪伴觀眾走過20年,那些平凡英雄的精神事跡感人至深,人格力量更是震撼人心。
今年的開篇人物將目光聚焦在歸根清華、為中國科學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百歲物理學家楊振寧身上。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間長達20余年的僵局,當美國剛發布公告解除外國人訪問中國的禁令時,思鄉的楊振寧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歸途。在受到阻礙沒能回國的歲月里,楊振寧用無可辯駁的學術實力取得了多項頂尖的科學成果,使他背后的“中國”二字越發熠熠生輝。回國定居后,楊振寧為吸引中國頂尖科學人才傾盡心血,始終關心中國重大科學工程及科技決策,繼續用他的科學精神和學術人格,在中國科學界起著顯著的引領作用。
從中華少年,到愛國游子,到歸根老人,歲月須臾而過,楊振寧用50年的時間回應鄧稼先“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同途”的約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動容、引人落淚。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與祖國同心同向,一起向未來是本次感動中國人物身上共同的底色:中國核動力事業的奠基者彭士祿“深潛”一生,只為永遠守望祖國海洋;超越年齡、傷病、體能局限,被稱為“中國飛人”的運動員蘇炳添,始終堅信“我們中國人可以跑得更快”;投身高原醫學研究50余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天一,讓青藏鐵路14萬筑路大軍免于高原病……
感動中國2023人物事跡作文(篇3)
打開窗戶,看到的不再是張燈結彩的人們,而是空無一人的街巷;呼吸的不再是健康的空氣,而是潛伏著的危險病毒。
今年的春節是別樣的。家家戶戶都戴上了口罩,外地的孩子們無法與親人團聚,一年一次的相聚不得不再延長。大大小小的城鎮都封了路,親人間的牽掛便投進了無時的通話。有人調侃道:“終于到了在家也能為祖國作貢獻的時候了!”是啊,在緊要關頭,人民保護好自己便是國家的期愿。
奔赴前線的戰士們,勝利的號角即將鳴起!新型冠狀病毒在一夜間爆發,武漢急需人力,各大地區的醫護人員紛紛簽下請愿書,強烈要求奔赴武漢。因為長發會妨礙工作,一位位女性醫生剪去了多年的秀發。大巴車就要開往武漢了,一位男士對著自己即將上車的妻子許下誓言:“等你平安歸來,我包一年的家務!”多么簡樸的一句話啊!卻肩負著對妻子的信任和不舍。因為,他知道這是一場可能有去無回的戰役。常言道:“每逢佳節倍思親”遠在異鄉的醫生們怎會不思念自己的親人呢?
一天12個小時拖著繁重的防護服站在監護室里工作,2個小時的睡眠時間,這不是常人能夠做到的!看著他們蜷在角落、疲倦不堪的身體令人心疼不已。醫生們變了一副模樣,一條條觸目驚心的壓痕烙在了他們的臉上,也烙在了每個國人的心里。一位醫生笑著說:”這就是我們的戰績?!睙o可否認,這,就是最美的印記!
2003年非典爆發,鐘南山院士及醫護人員擋在了我們面前,拯救了萬萬同胞。2020的肺炎,那位英雄又來了,在一線爭分奪秒地與病毒作斗爭。十七年前,一句“把重癥病人都送的我這里來!”不知感動了多少人,正是因為有像鐘南山院士這樣的英雄,中國才會更強大、更繁榮!
新一代的醫生也來了,曾經你們為后代遮風擋雨,現在就讓晚輩為你們披荊斬棘!
看著一雙被汗侵蝕泛白的手,你能猜的出這是一位年僅28的護士的手嗎?手皺的像張被反復蹂躪的紙,只是上面布滿了水漬。
團結是社會主價核心價值觀的一員。自醫院物資不足以來,各路人民紛紛捐出自己的一份力,拯救祖國。一張張充滿了鼓勵的匿名信也隨之到來。因為口罩緊缺,一位口罩廠廠主便下三倍的薪酬急召工人回廠加班,口罩價格仍不變。海外華人也在第一時間在國外為祖國集資。
不僅是青年人響應國家號召,老年人也紛紛為祖國做貢獻。一位高齡黨員,將2萬個口罩捐給醫務人員和公安民警,他說:“我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老兵?!?/p>
勝利的號角即將鳴起!武漢,如油!天使與你同在。
希望不久之后,人們摘下口罩,新型冠狀病毒不在難以治療,病人也全部痊愈,醫生們也換下了防護服,回家了。
感動中國2023人物事跡作文(篇4)
所有細微之下都隱藏著春暖花開冰面破裂的巨響,希望之火往往在不經意間熊熊燃燒。
——題記
這雖是最黯然無光的一個春節,肺炎恣虐于神州大地,人心惶惶;但這也是最熱血高昂的一個春節,炎黃子孫守望相助,高歌一曲無畏的家國無疆。
無數醫護人員星夜不眠,奔波在戰場;無數百姓守望家中,每一聲長號聲中,都在悲悼一個生靈的逝去。毅然執筆,寒夜寂寞,未敢忘國,一捧丹心,愿報華夏,縱然前方荊棘叢生,也愿提起手中筆,握緊心中刀。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國土蒼茫,四海升平時語笑喧闐的人們,在陰霾壓抑的日子里,也能挺身而出,眼角斑駁著毅然決然。
冷冰冰的第二熱力學告訴我們“一切孤立的系統都會朝著熵增的方向演化”,而生命的神奇就在于,能自己制造“負熵”并向環境釋放“正熵”。面對天災時,這個國度是你我的共同體,無數人捐獻無數涓滴“負熵”抵抗逆流。不曾忘,鐘南山耄耋之年臨危受命,奮戰于疫情一線,端的是一副胸懷天下的國士無雙;不曾忘,請戰書上一枚枚鮮紅指印,“不計報酬,不論生死”,寫滿了鏗鏘有力的醫者軒昂;不曾忘,風華正茂的女孩褪去華裳,剪短青絲,堅守戰場,一襲白衣遮掩不住靈魂的紅妝。他們何嘗不知疫情難料,生死茫茫,可國難當下,血脈滾燙,他們眸里只有呻吟的國土,只有啜泣的病患,他們明白,舍棄小我,是為大國安然。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越是一發千鈞,存亡絕續之時,越能研讀人性的平凡而偉大,越可見布衣之下的炎炎赤血。新年前夕口罩工廠復工加班,流水線傳遞的是質樸的關懷;除夕夜半火神山醫院工地里特殊的年夜飯在萬家燈火里堅守著他們的戰場;全國各地的募捐浩浩湯湯,每一份物資都縈繞著執著的信仰。四海八荒的人們拋卻新春的團圓與歡慶,撇去焦慮和慌張奉己之力共筑長城萬里,只愿再現中華河清海晏,國泰民安。
古時醫生如華佗,扁鵲者,白衣濟世。如今無數醫者,白衣如云,匯聚武漢,忘己之危,搏斗肺炎!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面對天災人禍,一個個中國脊梁站出來撐起了中國,他們是最美“逆行者”,是最美“白衣天使”,是最美中國人!
歲月如光,國士們將自身生命的亮光投入到另一個生命中去,這讓生命有了歡呼的底氣!所有人都懷著“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須有我”的信念一起和武漢打贏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
我等到春雨綿綿之際,微風和暖之時,等武漢困境寫進枯木里,再與武漢國士們,呵護出下一個盛世!
武漢行!中國行!
感動中國2023人物事跡作文(篇5)
愛,讓生活更美好愛是什么?愛就是一朵小花。在廣闊的世界中,已經有了著成千上萬的小花的點綴,才讓我們放眼望去,遍地芳香。奉獻﹣﹣愛的深根大愛無疆,卻總源于那無私的奉獻,讓愛茁壯成長。
2020年的春節,本該是全家團員的日子,但是受新型冠狀病毒的侵襲,有多少家庭因疫情而無法團聚,又有多少醫護人員因疫情成為逆行者,又有多少武警官兵公安戰士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面對嚴重的疫情,如今已經84歲的鐘院士再度出現在公眾視野,出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時,針對疫情,他給出的建議是:“我總的看法,就是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去武漢?!?/p>
但18日傍晚,84歲的他還是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隱瞞了身患漸凍癥的病情,顧不上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妻子,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科技大學天佑醫院腫瘤科護士李慧,在醫院征集志愿者時主動要求到任務較重的呼吸二病區參與一線工作,并要求如有不幸,捐獻我的遺體研究攻克病毒。
從除夕到初一,這個內心有些怕的95后護士仍然堅守在一線……他們勤勤懇懇的工作,他們付出了時間和精力,只為二字﹣﹣奉獻。這是人間最無私的愛,從他們身上流出的不僅是淋漓大汗,更是源源不斷的愛!付出﹣﹣愛的莖葉花朵的鮮艷和芬芳,讓人醉于其間,但我們是否顧及花朵下那默默無聞的莖葉?只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出沒于大城市各個角落﹣﹣繁華的別院,喧鬧的工地,臟亂的平房…他們源于中國最樸實的基層農民,但卻奔波于異地,只為賺錢養家。他們叫農民工。
他們終日飽受日曬雨淋,卻從未叫苦喊累。曾經在報紙中看到某工地的模范工人,他的故鄉在遙遠的山西,卻不遠千里跑到南京打工。家中兩個嬰兒,一個失業的妻子,以及家中病倒的老母。沉重的家庭負擔讓他心中壓上了一塊巨石,但他依然樂觀地工作生活。在向家中寄錢用時,還在暗中資助一名同村兒童讀書。
烈日下,他黝黑的背影總閃著耀眼光芒。千千萬萬位農民工,撐起祖國現代化建筑的一片藍天,他們默默的付出和愛只為我們過上美好的生活。有了堅實的深根和甘愿付出的莖葉,在千千萬萬的人們的不懈努力之下,我們的生活蒸蒸日上。萬紫千紅遍布著我們的社會,愛的曙光映照著人們幸福的臉龐。簡單而無私的愛,讓生活更美好。
感動中國2023人物事跡作文(篇6)
我們在過年,他們卻在過關,在這病毒肆虐的惴惴不安里,他們一路上披荊斬棘,無所畏懼。
在新型冠狀病毒面前,是他們沖到了一線,是他們,不畏艱難。他們,就是來自各個省市的白衣天使,是抗病毒路上的逆行者。
八十三歲的鐘南山爺爺,本來可以避開病毒的危險,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時候,站了出來,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發的時候一樣。十七年前,他曾堅定的說:“把病人都送到我這里來!”這斬釘截鐵的話語,帶給全世界無比的震撼。十七年來,這顆為人民服務的心,始終未改,為人民的安全逆行的志,始終不變。
還有許多醫生與護士,在大年三十,當我們吃著團圓飯,闔家歡樂的時候,他們卻義無反顧地離開家人,踏上去武漢的戰場。這些逆行者在醫院戰地中,為人民安全而戰。
致敬逆行者,敬畏自然,守護生命。是他們用執著和堅守詮釋著“愛的奉獻”,詮釋著“大醫精誠”。我們由衷的向他們致敬。讓我們眾志成城一起戰勝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期待著他們早日歸來闔家團圓,一起走上街頭,繁華與共!
感動中國2023人物事跡作文(篇7)
我們湖北人民處在疫情的一線,那一天,荊州迎來了2020年期盼已久的大雪。
在這樣的環境下,最幸運的是可以看到我身邊的最美逆行者。隔壁的叔叔是兩湖農貿市場的銷售人員,主要的工作是進購蔬菜,統計數量,填寫運送單,保證武商每天有新鮮的蔬菜供應。這一天早上,窗外的雪花紛紛落下,我帶著欣喜趴在窗邊,將手貼在玻璃上嘗試著去觸碰那近在眼前的雪花。難得一見的大雪,若是平常,我應該會不顧一切的跑出去,只想擁抱這白花花的世界。可是由于疫情的原因,我只能待在家里,想到這兒心中不覺充滿了遺憾,正當我放眼看向被白雪鋪滿的大地時,我看到了一個螞蟻大的身影,他一邊打著電話一邊看著手中的小本子,隨即就有一輛大貨車進了我們的小區,車上裝的滿滿的都是物資,那就是隔壁叔叔為小區捐贈的物資,而在寒風大雪中,不停打電話工作的他就是隔壁叔叔。
隔壁叔叔的家庭很幸福,每年他都會把親戚朋友聚起來,家里熱鬧非凡,可今年他們的家里空無一人,老婆在公司封閉上班,他把兒子送到了鄉下,也就是說他好不容易回來休息,也吃不上一口熱騰騰的飯,看不見家人的身影。終于,電話停了,他放下了手機,又去卸貨搬運分配物資,似乎沒有停下來的時候。
突然我聽到砰砰的敲門聲,打開門,我看到的是那疲憊的眼神,他手里提著菜,見我們開門后,他將菜放在了地上,讓我們自己提進屋,說到,這是你們家的菜,照顧好自己,盡量別出門,這幾天社區的物資不會停的。說完他連忙走了,頭也不回,他匆忙的背影告訴我這是責任。
他下了樓,我跑到窗邊,望我的眼神能夠追隨著他離開,可他終是消失在茫茫白雪中了。過了幾天,他發了一條朋友圈,寫到,作為這個城市的服務行業,我們會做到我們應該做的,會保證我們的上帝每天都有新鮮的蔬菜吃。是啊,他們可能是醫務工作者,可能是社區志愿者,還可能是像隔壁叔叔那樣的服務行業,總之他們都是最美逆行者,是我最敬佩的人。
在這嚴峻的時刻,我們,我們中華兒女,正緊緊地抱在一起,擰成一股繩,捏成一個拳頭,抗擊那可怕的病毒,守望著那暴風雪后煥然一新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