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素材名人故事
議論文素材名人故事(1):辛棄疾憂國憂民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分析:"位卑未敢忘憂國",為國分憂,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義不容辭的義務。
話題:"責任""愛國"
議論文素材名人故事(2):嚴復的擔憂
1912年嚴復擔任北長之職,此時嚴復的中西文化比較觀走向成熟,開始進入自身反省階段,趨向對傳統文化的復歸。他擔憂中國喪失本民族的"國種特性",他認為會"如魚之離水而處空,如蹩跛者之挾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鴉片為發越,此謂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這樣一種對中華民族前途與命運的憂慮,嚴復曾經試圖將北京大學的文科與經學合二為一,完全用來治舊學,"用以保持吾國四五千載圣圣相傳之綱紀,彝倫道德文章于不墜"。這一行為在當時稱得上用心良苦。
分析:嚴復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的良苦用心在當時能有幾人明曉?愛國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不能只從一種角度、用一種眼光來看問題!
話題:"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與形式"
議論文素材名人故事(3):于右任的臨終詩
國民黨元老于右任臨終前有詩《望大陸》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詩作于1964年公開發表,立刻打動了無數中國人的心。
分析:祖國的統一和強盛是華夏兒女永恒的愿望。于右任的臨終詩之所以能打動無數人的心,還在于他表達了這樣的愿望,引發了人們的共鳴。
話題:"故鄉情""月是故鄉明""殷殷愛國情"
議論文素材名人故事(4):瞿秋白的風趣
20世紀20年代初,鄭振鐸在上海結婚,新娘為商務印書館元老高夢旦之女高君箴。婚禮采用當時最為時髦的"文明結婚"儀式。按儀禮規定,結婚人的雙方家長,均須在結婚證書上加蓋私章,以昭信守?;槎Y前日,鄭振鐸才想起他母親還沒有印章,于是去信請瞿秋白代刻一方應急。當天收到瞿秋白的回信,并無信箋,只一張"秋白篆刻潤格",內言:"石章每字二元,一周取件。限日急件,潤格加倍。邊款不計字數,概收二元。牙章、晶章、銅章另議。"鄭振鐸一見,以為這是瞿秋白事忙不能代刻的托辭,乃另請人急刻一方備用。次日上午,婚禮即將開始之際,有人送大紅喜包一件,上書:"振鐸先生君箴女士結婚志喜,賀儀五十元。瞿秋白。"喜包內并無現金或禮券,乃是三方田石印章。一方是鄭老夫人的;其余為新郎新娘各一方。鄭老夫人是單章稍大,新郎新娘的兩方合成一對,邊款分刻"長樂"二字,祝賀新人長樂永康,白頭偕老。鄭振鐸與高君箴皆為福建長樂縣人,取意雙關。三章均玲瓏雅致,主人把玩欣賞之后,才悟出所書"賀儀五十元"之緣由。原來三章共刻12字,潤格應為24元;急件加倍,則為48元;邊款2元,故曰"賀儀五十元"。瞿秋白這一出人意料之趣舉,給鄭高二人之婚禮增添了特別的喜慶氣氛,一時傳為佳話。
分析:大才華者,大幽默也;大幽默者,大才華也。如此才情逸致,當為一時佳話。
議論文素材名人故事(5):只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先生
盧嘉錫是我國著名化學家,他在20世紀30年代曾兼任福建省立夏中學數學教師。當時,有個學生故意拿了一道登在外國雜志上懸賞解答的數學題目為難盧嘉錫,但他并不介意,只是說:"我留著做做看,看能否解答出來。"經過一天多的精密計算,盧嘉錫把題答了出來。他向那位學生詳細地介紹了解題的方法和具體過程。那個學生從心底佩服盧嘉錫的博學多才。盧嘉錫誠懇地對那位學生說:"我們閩南有句老話,叫做'只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先生'。我現在雖然是你的先生,但還有許多東西自己也不懂,要進一步學習。"
分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永遠不要以為自己了解知道一切,否則你就是無知。
話題:"知與不知""謙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