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高三》
寫作文是一種文化素養的體現,能夠讓學生更具有文化素養,讓他們更能夠了解和欣賞文學作品。這里給大家分享作文《高三》,方便大家寫作文《高三》時參考。
作文《高三》篇1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的時光,無憂無慮,不用為生活的瑣事而煩惱,盡情盡興地玩,去演繹生活的種.種樂趣。童年當然也是可愛的,當陽光撒滿大地的時候,從干凈的小臉蛋,到媽媽拉著躲回家,到滿臉漆黑。笨拙的我們鬧出種.種笑話,但正是因為這樣,童年的時光就像太陽散發著的金色光芒!
在我這條童年的小溪里,有許許多多閃光的小石頭,每一個石頭都是一個快樂的故事。是幾年前的春節,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妹妹一起回老家。司機就是我的表哥,那并不是妹妹的老家,是因為妹妹總喜歡出去玩,這次當然也不例外。車子走啊走,當走到山的點時,大地媽媽漸漸披上了雪白的衣裳,我、妹妹、媽媽再也禁不住這雪的誘惑了,都跑到公路上玩起打雪仗,這山里很少有車路過,所以,我們就到公路上玩。妹妹最可憐了,妹妹總是在一旁傻笑,看我們玩,我就趁著這個機會,快速的從路上捧雪,揉成團,對妹妹進行“全面攻擊”。媽媽看不下去了,總幫妹妹掩護,可她仍不知逃跑,被我打成“老婆婆”了,可把我笑壞了。
有句話叫做“風水輪流轉”,這下我可嘗到滋味了。妹妹聯合媽媽一起打我,我當然打不贏了,成了手下敗將,我報拳半蹲假裝可憐的說道:“大俠,饒命啊,我以后再也不敢了。”媽媽和妹妹聽了立刻笑了起來,坐在車里的爸爸和表哥也忍不住笑了起來。這次回老家可真開心呀!
童年時光不僅是可愛的,更是奇妙的,讓我們從一件小事或者是兩只正在嬉戲的小蟲子中發現藏在身邊的快樂!
作文《高三》篇2
又是一個新的教師節,又是一個金風送爽,丹桂飄香的收獲季節。今天是屬于老師們的節日,在我眼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對老師付出的的詮釋。我認為老師像春蠶,一生雖沒有說過什么自詡的話,那吐出的銀絲就是他努力的見證;老師像蠟燭,時刻燃燒著自己,為我們獻出了所有的光亮;老師像園丁,從未在別人面前炫耀過,但那盛開的桃李,就是對老師的評價。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它成長;蒼鷹感恩長空,因為長空讓它翱翔;高山感恩大地,因為大地讓它高聳;我感恩我的老師,因為是那個她讓我重新認識學習。
記得在小學的時候,我的成績都是十分穩定的。可是有一次考試發生了一個意外。那是一次期中考試,在考試之前,我發了高燒在家里待了三四天,可是在這三四天我卻落下了許多的課程。在考試那天,我拖著虛弱的身體進入到了班級,我不再像往日那樣與同學說說笑笑,而是拿著書本到位子上看起來,因為我十分擔心考試。看到書我才知道最近學的內容十分難理解,而且我對同學記的筆記一竅不通。看到這我的心立刻緊張了起來。沒過一會上課鈴響了,老師抱著試卷進來了。在之后的三次考試中,我是如坐針氈。漫長的考試終于過去了。第二天成績表便出來了,當我看見我的名字前十五這個數字時,我頓時覺得大腦一片空白。突然,有一個同學跑過來說,老師讓我去辦公室,我看見老師正盯著我的試卷在看,看著滿是叉的試卷泡,我的心里十分難受。老師看見我來了說:“這次考試我知道是什么原因,你不要太在意。”聽到這里,我的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珠子。老師又接著說:“有困難要勇敢面對,誰都會有失誤的時候,要記得輸得起自己,才贏得了別人。
下次你有什么問題你都可以問老師,相信你下次會考好的。”聽到老師說這樣的話,我懸著的心也落了下來。老師就像風,助我揚起風帆,到達勝利的彼岸;老師就像金鑰匙,助我打開知識大門,享受知識的樂趣;老師就像梯子,助我越飛越高,感受成功的喜悅。老師我想對你說的話縱然有千言萬語,但是匯成一句話就是“老師教師節快樂,您辛苦了!”
作文《高三》篇3
雄鷹在忍受了艱難的試飛后,才得以搏擊長空,飛翔自如,我們因為它的堅強而欽佩。種子在度過漫長的黑暗時期后,才得以沖出土壤,沐浴陽光,我們因為它的努力而崇敬。宇宙在容忍了星座裂變的痛苦后,才方顯深邃之美,令人神往,我們因為它的堅持而感動。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也應該學會堅持,堅持,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在遭受了腐刑之后,發憤繼續撰寫《史記》,并且終于完成了這部光輝著作。他靠的是什么?還不是靠堅持而已,要是他在遭受了腐刑以后就對自己失去信心,不堅持寫《史記》,那么我們現在就再也看不到這本巨著,吸收不了他的思想精華,所以他的成功,他的勝利,最主要的還是靠堅持。當我讀到了黎巴嫩紀伯倫寫的《虛榮的小草》一文,一朵不安于現實,寧愿用一生來交換“做一個小時的玫瑰”的紫羅蘭。因為那樣可以“站得更高,更嬌美”。即便以后的狂風暴雨讓她香消玉殞,即便她的同伴在惡劣的環境下存活了,并且笑靨如花,她依舊堅持著。她從不后悔自己的選擇。相反,她覺得,“做一個小時的玫瑰”是生命中最寶貴的時光。因為這,我讀懂了什么叫做堅持。
想要堅持的人心中滿懷的是希望。如果劉翔心中沒有沖擊奧運冠軍的希望,又怎會有因堅持而得來的榮譽,如果愛迪生心中沒有照明世界的希望,又怎會有因堅持而換來的永不熄滅的電燈。堅持不是一縣的曇花,卻是那四季不敗的常青樹,是那朝陽的向日葵——對未來幸福的希望不斷奮發。在成功的道路上,堅持是非常重要的,面對挫折時,要告訴自己:要堅持,再來一次。因為著一次的失敗已經過去,跌到了,爬起來。只是成功者跌到的次數比爬起的次數要少一次,平庸者跌到的次數比爬起來的次數多一次而已。最后一次爬起來的人我們叫他成功,最后一次爬不起來,不愿爬起來,喪失堅持要放棄的人就叫失敗。
堅持是毅力,堅持是靈魂,堅持宛如苦盡甘來時品茗的瓊漿美露,是人亢奮后陶醉,堅持宛如雨后的彩虹,使人經歷無數風雨后飽嘗甜頭。
作文《高三》篇4
《勸學》有云:“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然他物何以愿為我所用?蓋因其腹中有物,非空也。
人,只有自我修行,價值昭彰,才可求他人賞識,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即是此理。修心如蓮,不蔓不枝,香遠益清。田田的荷葉間一段綠波,愈令風荷芳行萬里。
漢有昭君,不賂畫工,寂寂深宮她沉婉若水。修心如蓮,終得一日,天理昭昭。她的傾城姿容醉了天子,醉了使臣,以公主之位和親匈奴。識大體的智慧,濟蒼生的胸懷,沉著大氣的風范,令她成為一首絕唱。直至百千年后,人們仍可從杜甫的吟誦中瞥見那一抹驚鴻的倩影,驚艷了歲月。是什么讓一位紅顏以扶柳之態名留青史?是其內在的德。修心如蓮,憑自我價值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
蜀有孔明,“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躬耕于南陽,不爭虛名于諸侯。然而一代名主劉玄德恭敬相邀,三請兩拒,傳為美談。如果他不是臥龍先生,只是一介凡夫俗子,又有哪個帝王會甘心低頭細語呢?羽扇綸巾間的豪情膽識是其吸引劉備的法寶。修心如蓮,孔明靜候。以兼濟天下之大才贏得生前身后名。
姜子牙垂釣言:“愿者上鉤。”八十高齡遇文王。可見,世人渴求的與年齡無關,與相貌無緣。內在價值的升華才是一個人得到贊賞的根源。
甜美的果實讓飛禽走獸們心甘情愿地為之奔波;幾句空話卻沒有激起一絲漣漪,人性說到底總還是帶著那么一點點的自私與冷漠。為利相謀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我們誰也沒有必要因此去指責他人。如何讓他人盡心盡力地伸出援手?我們應當磨礪出自我價值,給別人一個襄助自己的理由。人,如果一味只求索取,最終沒有誰會愿意施予。
修心如蓮,讓馨德之香愈遠愈清。礪己如實,令品質之花不凋不敗。
于天地山川中探求,亦得此理。紫云英鋪滿山野而無人理睬,菟絲子則更令人厭惡。然而,蘭花之較弱易萎,仍有人大費精力悉心養護。蚌深臥水底,恒有漁人冒死打撈。為何?因其有內在價值值得人為之一搏。唯有自身璀璨如星空,如鉆石,如珍珠,才可讓人于萬千沙礫中發現自己。不入法眼,焉得相助?
嘗怨世之漠然,冷眼不助。心境達然后方知是己身之妄求。人之助我,謝之;人之袖手,解之,后以明德召之。修心如蓮,己之昭彰如朗月清輝。
何妨互利?世界吻我以歌,我送以清香,修心如蓮。
作文《高三》篇5
古人云:“滴水之恩,涌泉相報。”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也能匯聚成江河回報給大海。它感激太陽給了它活力,感激大海給了它生命。一滴水尚能知恩圖報,何況我們人呢?
自慚形穢只是徒勞,把感恩作為我們的美德才是明智之舉。
自古以來,感恩就是人們口傳心惟的佳話。傳說舜帝為了感激大禹治水有功,把帝位傳給他,落下“言必稱堯舜”的佳話,為后人贊不絕口。
項伯為了感激張良的救命之恩,不顧一切,連夜趕到劉邦軍中,把項羽攻打劉邦的消息告訴他,給后人留下“鴻門宴”的精彩一幕。
諸葛亮為了感激劉備的“三顧茅廬”之恩,傾心輔佐他打天下,在歷史的長河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錢學森、華羅庚出國學成后,不顧金錢的誘惑,毅然選擇報效祖國。與之相反的一些科學家卻經不起金錢的誘惑,踐踏了感恩這一美德。
一位醫生為了感激十年前幫助過自己的小女孩,不惜一切代價幫她擺脫死亡的厄運,只為回報當初給他的一杯水和幾塊面包。
在現實生活中,感恩無處不在,它已溶入人們的思想,支配著人們的行動。在別人幫助自己后,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就是“謝謝!”一句“謝謝”雖不能代表什么,但它表達了內心的感激,也給了別人一份溫馨。
歷史告訴我們,感恩是亙古不變的美德,現實要求我們將它發揚光大。試想社會中沒有了感恩,愛將不復存在,世界將變得冷漠。由是觀之,社會需要感恩,人們離不開感恩。
世界雖大,感恩卻無處不有。它超越時空,悠久的歷史仿佛浮現在眼前,渺遠的宇宙仿佛近在咫尺。世界離不開感激,人人需要感恩。
落葉歸根是樹葉的感恩,狐死首丘是狐貍的感恩,雛鳥反哺是雛鳥的感恩,感恩讓世界充滿溫情與和諧,愿你我能常懷一顆感恩之心!
作文《高三》篇6
今天是初一,我去了洪湖,一同去的還有媽媽。
我們上了車,一邊觀賞風景,一邊等待快點兒到洪湖。只用了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便到了洪湖。
“啊?這就是洪湖?”我小聲嘀咕。不假,這洪湖還真挺像鄉下的:有鴨、有雞、有鵝。
來洪湖的路上,可讓我們笑得合不攏嘴。
當車快到達目的地時,有一只頑皮的雞擋在馬路上,還叫得歡呢!我們按了一下喇叭,那雞先驚慌地跳了一下,然后,用正面對著我們。我們嚇壞了,認為它要跳到車上來。但雞沒有那樣做,只是對著我們憤怒地叫了一聲,最后落荒而逃。我們愣住了,隨后又爆笑起來。過了一會兒,嗬,一個接一個,欺負我們呢!?你猜我們又遇到什么了?雞?不—對!豬?不—對!你肯定猜不著,是一大群回家的鴨子!這鴨子大概有四五十只,排成了一個列隊,一個接一個回家,就像小學生排隊放學那樣。它們是那么安靜、有序、整齊,沒有一只逃跑,即使沒有人。其中有一只是鴨子頭領,其它的跟在它后面,安安靜靜的走著,沒有那一只叫喊。它們走起路來一甩一甩的,屁股有節奏地跟著身體左一下右一下,那樣子既有趣又可愛,還稍帶俏皮。我們又按了一下喇叭,想示意它們快點兒。沒想到它們聽到喇叭聲后,并沒有慌了陣腳,反而自顧自地走,可見它們的世界是多么安靜!我們看得入了神,仿佛著了魔似的。我們等它們都回家后,車子才又緩緩地開動起來。
好不容易到了洪湖,卻又發現洪湖像鄉下,大失所望。但過了一會兒,我又冷笑起來,我身上有擦炮,想耍耍那些“笨雞”——炸雞。但我又怕真把雞炸去天堂了,便猶豫不決。終于,我鼓足勇氣劃了一根丟在雞面前。“上當了!上當了!”我高興地拍手——有雞認為那是爆竹的殘渣,丟給它玩兒的,竟然去啄那個已經被我點著了的擦炮!冒煙了,那雞嘴已經挨上了,“砰——砰——砰——”,我一看,呀,一只雞也沒有,我不相信,等那雞兒們又出來了以后,我又快速地點燃了一根,找準時機,丟在了一只雞腳旁。冒煙了,“砰砰砰!”,我再看,天啊,雞真那么聰明!?雞啊雞,你也太聰明了吧!
天色漸漸暗淡下來,晚上來了!晚風吹著我們的臉,涼颼颼的。我們告辭后,又花了一個小時回家。
今天,我好開心,雖說有雞鴨,但也讓我增長了不少知識。看來,有些知識也是來源于生活的呀!
作文《高三》篇7
故鄉,是記憶中玫瑰色的薄霧。
記憶中的故鄉,沒有驕陽似火,酷暑難耐,一切行文中提到的灼熱,都是不復存在的。之所以說是記憶中的故鄉,是因為我實在無法將美麗可愛同這座冰冷的日新月異的城市聯系起來。
孩提時代。夏季或許意味著休息,但對孩子們來說,游戲的最好時間到了。
金色的陽光穿透江南常年不散的霧靄,召喚優雅的蝶,可愛的蛙,靈活的蜓,英勇的蝦……女孩子們拿上網兜在花叢中亂轉,驚跑了一只美麗的蝴蝶,又急急忙忙舉起網,對著早已夠不到的高度一撲,仰望著翩翩倩影出神。往往一下午也不會有什么收獲,就是有幸請得失神者落網,也往往在入夜前就被小心地送回家。
男孩子們可沒這么不講效率,他們挽起褲腿,將泥巴印在藕節似的小腿上,早已虎視眈眈田邊的青蛙。青蛙是農夫的好助手,這話不假,但對于不過十歲的孩子,有什么比玩更重要的呢?何況農夫也樂呵呵地觀看呢!
“呱——”一個冒失鬼打破了沉寂,小徑上立馬伸出一只臟手,迅捷地蓋住它。“呱,呱”冒失鬼還在不甘地掙扎,可就是它潛進水里,兩岸也都是“伏兵”。青蛙可沒蝴蝶那么好運氣,大都是用來玩耍或釣龍蝦的。
“蓬頭稚子學垂倫,側身莓苔草印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說的也就是如此。
當陽光逐漸隱去的時候,孩子們也安靜下來了。花白頭發的老嫗躺在藤椅上乘涼,眼睛微微合上了,面容安詳,但身邊的孫兒一動,又睜了開來。稀疏的光零落灑落,一點一點的光影,便是從前人怯怯的眼睛。
這些孩子,往往不過4、5歲,還不夠出去玩的資格,一雙水汪汪的眼睛,一眨一眨地聽故事。
花季。夏天了,沒有什么感覺,就像迎面的一個陌生人叫張三或是李四。熱了有空調,有冷飲。戶外活動更是稀少。
其實走下樓去活動,那蝶,那蛙。在這發展的城市中,在這精心看護的綠色中,也早已絕跡。那樹蔭下一點熒綠的光,已是夢境中的螢火。這幾年,除了麻雀之外的鳥也沒看見過,籠子里養的那不是鳥。
何況,我已懶得下樓。
坐在電腦前,十指嫻熟,劃過鍵盤。
夏天來了又走了,而我們的夏天,早在不經意間消逝了。
我仍然懷念這童年記憶里的那故鄉的夏,它讓我感受到了夏天的意義。
作文《高三》篇8
歲月的風鈴在耳邊回響,站在即將成人的路口靜靜地注視,低頭看看自己曾經稚嫩的肩膀已經足夠寬闊,終于明白,青春已不再只是生命中最燦爛的樂章,青春更是一種責任。
對于我們,70年前的那次長征或許已成為一個傳奇故事。然而隨著歲月流逝,它以越來越深刻的魅力,吸引著眾多的人到長征路上去追尋,去思考。
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撐著紅軍創造了這一驚心動魄的奇跡?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責任”。正是因為這份責任,22名紅軍突擊隊員義無反顧地冒著槍林彈雨在只剩下13根鐵索的瀘定橋上英勇奮戰;正是因為這份責任,老班長寧愿自己吞下難以下咽的魚骨頭也要讓傷病員喝上熱騰騰的魚湯;正是因為這份責任,他們最終征服了二萬五千里的艱難險阻。
今天,我們雖然沒有了寒冷的雪山和泥濘的草地,沒有了國家和民族處于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但我們同樣面臨著歷史和時代的挑戰。我們的肩頭要擔起更重要的責任!
作為中學生,我們有刻苦學習、健康成長的責任;作為青年,我們有傳承文化、探索創新的責任;作為頭中人,我們有努力拼搏、為校爭光的責任;作為祖國的希望,我們有建設祖國的責任。責任源于我們的內心,源于我們對家庭、集體、民族的情感,當我們不斷地享有他人給我們帶來的便利的同時,我們還應承擔起我們自己的責任。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吧!
撿起腳下的一片紙屑,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時刻維護十九中的形象,這是對培養我們的母校的責任;勤儉節約,吃苦耐勞,健康成長,孝順長輩,做一些讓父母感動的事情,是我們對生養我們的父母的責任;課堂上認真聽講,和老師積極互動,認真獨立完成作業,正確對待老師的諄諄教誨,這是我們對老師的責任;“知榮辱、明是非,”認真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學會做人,學會求知,這是我們對自己的責任;一個微笑,一份關心,一份理解,一次舉手之勞,這是我們對他人的責任。
對與我們中學生來說,從現在起就充分認識到責任之重大,以字至于從今天就盡起我們應盡的責任,樹立遠大的抱負,以是當務之急。讓我們接過那希望的火炬,讓我們傳承前輩們的精神,讓我們擔負起自己的責任,讓我們放飛自己青春的夢想,讓我們共同創造屬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