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之大圣歸來》觀后感作文
簡介:《西游記之大圣歸來》是根據中國傳統神話故事《西游記》進行拓展和演繹的3D動畫電影,由高路動畫、橫店影視、十月動畫、微影科技等聯合出品,田曉鵬執導,張磊、林子杰、劉九容和童自榮等聯袂配音。影片講述了已于五行山下寂寞沉潛五百年的孫悟空被兒時的唐僧——俗名江流兒的小和尚誤打誤撞地解除了封印,在相互陪伴的冒險之旅中找回初心,完成自我救贖的故事。
時常瀏覽電影動態,所以對《西游記之大圣歸來》這部動漫的存在是早就知道的,但并沒有太過在意。最近十分巧合地在許多地方碰到電影的宣傳,預告片的質感令人眼前一亮,那種成熟穩重而且可以說華麗的質感讓人很舒服。之后發布陳潔儀演唱的電影ED《從前的我》MV變相的作為預告片進行宣傳,感動了不少網友,但我仍猶豫要不要去看。雖然總能買到低廉(diaosi)的票,但近些年被國產爛片嚇怕了,哪哪都是坑,好萊塢的動畫我都很少去影院看的,更何況這還是部國產動畫。后來在送家人去機場時,竟然有電視臺專門做了電影的宣傳專題,我想這應該就是緣分吧。搜索電影資訊,發現其已在戛納電影節賣出千萬的海外版權,這對于當今的國產電影簡直可以說是不可思議的成就。錯過了29號的點映,7月4號的口碑場就這么定下了。電影散場之后在等候區敲下了這篇影評的草稿。
如果說對于國產動漫是一種什么感受,可能比對國產電影的感受更復雜。國產動漫由于產業鏈不成熟,收益周期長,投資受限,資金鏈很容易斷裂,使得其地位比如今的國產電影更加尷尬。曾經在電視上看過《天書奇譚》(1983),盡人皆知的《葫蘆娃》(1986)、《黑貓警長》(1984)似乎漸漸成為了中國動漫輝煌永遠的過去。多少人在望著《功夫熊貓》(2008)驚嘆的同時,也不斷地在問“熊貓!怎么不是咱中國人自己拍的?”。繼糊臉好萊塢《花木蘭》(1998)的《寶蓮燈》(1999)之后,中國動畫電影似乎從此走進了黑胡同,一蹶不振。直至近些年,TV動畫學習日本開發劇場版,銀幕上充滿了羊熊豬的故事,但大多都是些兒童節的撈錢貨。《喜羊羊》(2009)豪言要做足十二生肖,什么叫生命不息,坑錢不止。據說年初《熊出沒之雪嶺熊風》質素不錯,票房也很高,但一貫低齡的定位,而且一見兩只熊和光頭強就覺得聒噪,實在看不進去。
其實這期間也有些制作上乘,票房也還算不錯的動畫作品,《秦時明月之龍騰萬里》、《龍之谷:破曉奇兵》等。但很遺憾,由于根深蒂固的偏見,以上兩部作品沒有能真正觀賞完,但從豆瓣和時光網的評分也能略窺一二。其中《龍之谷》在家看過兩眼,制作水準上乘,但過于偏西化的人物和故事個人并不十分感冒。
這些年如果說能看到些閃光點的話,《魁拔》(2011)出現,“青青樹”想以此為契機漸漸改變中國人“動畫片只是給小孩子看的”固有觀念,將動畫帶入成人的世界。雖然其偏日式的畫風讓一些人頗有微辭,但還是獲得了極大的關注。不過很遺憾,三集之后,口碑上佳,卻票房慘淡,以系列無限期延后收尾。而另一部曾在網絡盛傳,令人無比驚艷的動畫《大魚海棠》,其成片也因為各種問題不斷跳票。
終于懷著忐忑的心情,在一間布滿星星的影廳里觀賞了這部籌備5年,制作3年的次時代國產動畫作品《西游記之大圣歸來》。
如果多啦A夢是日本的最強IP,那孫悟空應該是中國人,甚至是整個亞洲的SUPERIP。也許說“多啦A夢伴我同行”多少有些矯情,但“身如玄鐵,火眼金睛,長生不老,還有七十二般變化”的孫悟空卻是實實在在地以各種形式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從過去一直到未來。終于有一次,在《花木蘭》和《功夫熊貓》之后,中國電影人沒把最牛X的國產IP落到美國人手里。當然《西游記》也還是被他們玩壞過的,關于唐僧和觀音的愛情戲碼就不追究了。不過后來他們把《龍珠》和《阿童木》一塊毀了,我也就放心了。
如果之前《魁拔》讓許多人對其日式畫風還頗有微辭,那這次請獻上你的膝蓋吧。
本以為只是畫面做到了國產動畫的巔峰,誰知卻連BGM和故事線索都好得一塌糊涂。可算近些年對于《西游記》最萌、最燃、最成功的解構,而其視覺觀感甚至不亞于好萊塢商業大片。好的IP不一定要拍真人,以動畫呈現反倒能更加討巧,但并不意味著容易。成片不論宏大華麗的背景細節,還是不落窠臼的角色造型設計,對于國產3D動畫來說都無可挑剔。角色造型設計突破了觀眾對于這些家喻戶曉的人物固有印象,無論猴子和豬都可以那么萌,而且很international。帥大叔長腿瘦歐巴孫悟空,大眼萌娃江流兒(唐僧)等等,蠢萌的土撥鼠土地公出場不多,卻搶走了不少的萌點。中國風的宏大背景藍圖,加上恰到好處的渲染和出色的鏡頭掌控讓電影質感提升不止一個層次,3D效果也十分出色,甚至可細化到完美對應的嘴型。如果告訴你這是夢工廠或者迪士尼的作品,我想應該也不會有人懷疑。但很“遺憾”,完全的Createdby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