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開學第一課觀后感寫作指導
《開學第一課》是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用真情傳遞知識的電視節目。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16年開學第一課觀后感寫作指導以及開學第一課觀后感,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2016年開學第一課觀后感寫作指導:
2016年《開學第一課》主題為“先輩的旗幟”,將圍繞“長征精神”,選取青少年的獨特視角,帶領大家一起重溫紅色記憶,傳承長征精神,接過先輩的旗幟,初心永不改,加油向未來!不需要啰啰嗦嗦把個個方面都羅列出來,只需要選擇你感興趣的一個點展開做三個方面的敘述:
1.簡單概括復述一下內容。用自己的話復述一下他們的故事,并運用上他們在課上講的原話,大概100個字左右。
2.由他們的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可以聯系你自己或你熟悉的人在學習上,生活中的一件和他們的故事差不多的事,以此來強調《開學第一課》的主題“先輩的旗幟”。邊寫邊感,慢慢過渡,字數200字左右。
3.以感為主,緊緊圍繞主題抒發你的情感,例如:紅軍指戰員在長征途中表現出了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的忠誠、堅定的信念,表現出了不怕犧牲、敢于勝利的無產階級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了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這些構成了偉大的長征精神:不怕犧牲、前赴后繼,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百折不撓和克服困難。(緊扣主題)
一篇比較完整的觀后感就這樣輕松出爐了。需要強調的是觀看的時候一定要做好筆記,寫的時候一定要以自己的所思所感為主,三四年級的孩子三百字左右,五六年級的孩子就要求五百字以上了。寫觀(讀)后感,是小學六年必須掌握的寫作形式,孩子們務必要勤加練習,熟練掌握。
2016年開學第一課觀后感5篇: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篇1:
8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創造了人類歷史的偉大奇跡,譜寫了一曲氣勢磅礴、蕩氣回腸,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贊歌和壯麗史詩。今年是紀念偉大長征80年的日子,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學習和領會長征精神,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不僅具有革命歷史教育意義,也具有極強的社會現實意義。
前不久,在寧夏考察時強調指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長征要持續接力、長期進行,我們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如何走好我們自己的長征路?首要的是學習長征精神,用長征精神武裝自己,用長征精神指導行動,永遠帶著長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帶著長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長征路,要有不畏艱難的革命精神。長征是一部苦難史,無論是爬雪山還是過草地,時刻都有可能失去生命的危險,而且缺吃少穿,不少紅軍吃的是草根、樹皮與腰帶,這種艱難和困苦是我們今天不能想象的。如果沒有一種不畏艱難、不怕吃苦的革命精神,長征就是無法完成的任務,可以說,是苦難造就長征的輝煌。今天,雖然我們的生活工作條件都有了根本改善,但在走好自己的長征路時,仍然需要我們不畏艱難、吃苦耐勞、艱苦樸素,這也是我們能夠不斷前進、不斷進步的力量和源泉。
帶著長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長征路,還要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革命追求。紅軍之所以有“不怕遠征難”的勇氣和魄力,主要在于紅軍抱有堅定的革命理想和革命信念,正是有了那種比天還要高的革命理想,紅軍才前仆后繼、堅忍不拔,越過雪山踏過草地,完成了兩萬五千里長征路,并順利實現會師,長征也成為中國革命從挫折走向勝利的重大轉折點。今天,無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長征,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都需要有著“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堅定信念和革命毅力,只有抱定青山不放松,在新的歷史征程上,我們才能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實現我們所要努力追求的目標。
帶著長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長征路,要有樂觀向上的革命信念。即便放在今天,我們重走長征路恐怕也是困難重重,但80年前的紅軍卻做到了、實現了,其一個又一個可歌可泣的紅軍故事,其實就是一部勵志史,時刻激勵著我們不斷前進、不斷奮進,而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更是我們克服困難險阻的重要法寶。今天,我們的改革開放已經進入攻堅戰,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阻力。打贏這場攻堅戰,需要我們有韌勁有干勁,也需要我們抱有樂觀向上的信念,如此,任何困難險阻將都是“紙老虎”,我們才會距離我們實現新長征的目標越來越近。
帶著長征精神走好自己人生的長征路,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我們每個人都應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應有的貢獻。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篇2:
十年前,著名作家王樹增創作了"中國革命史系列"之《長征》。
有人問他:"寫這本書,有人買嗎?"
事實上,《長征》暢銷國內,供不應求。"讀者不是愛我,而是愛我們這個民族。"王樹增動情地說。
我們為什么懷念長征?
因為,長征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傳播理想的遠征。千千萬萬紅軍戰士,一路浴血奮戰,傳播著共產黨人改天換地的革命理想,喚醒著中國民眾,給予了他們世代從未有過的向往和希望。
長征,是走向一個嶄新中國的里程碑。那群義無反顧、前赴后繼的紅色身影,也是建設嶄新中國的征途上最美的影像。
懷念長征,意味著我們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英雄。懷念長征,我們以此告訴世界――將永遠守望歷史的星空。
在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由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市關工委、南京報業傳媒集團主辦,棲霞區文明辦、區教育局、區關工委、東方衛報共同承辦了南京萬名中小學生"重走長征路共筑中國夢"大型系列活動。
本次"重走長征路共筑中國夢"大型系列活動包括了"重走長征路"、h5網絡傳遞星火、紀念長征勝利主題班會評選以及"我心中的長征"主題征文等內容......
其中,h5網絡傳遞星火已有近11萬名"長征使者"參與;6月27日,棲霞實小的200多名小學生高舉紅旗,在十月軍校實踐基地進行了2.5公里"長征之路"縮微景觀的體驗;而"我心中的長征"主題征文活動也反響強烈、投稿踴躍,據不完全統計,迄今已收到征文稿件數百篇。
自今日起,本報將擇優刊登"我心中的長征"主題征文稿件,愿廣大讀者與小作者們一道,傳承長征精神,共筑中國夢。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篇3:
長征,它是一次當年令全世界震驚的行動,中國工農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沒有飯吃也是很平常的事,為了生存,他們吃草根,啃樹皮,有多少英雄好漢犧牲在那荒無人煙的草地和那皚皚白雪中。最終,二十萬大軍只剩下廖廖三萬人馬,他們都是靠著頑強的生命力和意志而活了下來。
在長征途中,常發生一些催人淚下的感人故事。就拿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豐碑》來說,文中的軍需處長在過雪山的時候,把棉衣讓給了一位小戰士,帶著安祥的微笑死去了。他身為軍需長,如果他沒有棉衣穿,他可以去取,但他沒有那樣做,因為他為了讓別的戰士能穿上暖和的棉衣,正是這種精神,舍己為人團結互助的精神,鼓勵著紅軍走完了長達二萬五千里的艱難之路。他們自己不吃,讓給戰友吃,他們不穿,讓給戰友穿。有困難,大家齊心協力地解決。比如爬雪山,那些身強力壯的戰士有能力爬過那終年積雪的雪山,但他們沒有獨自爬過去,而是和老了、病了的戰友一起手拉手,肩并著肩,一同爬過了雪山。
因為有了紅軍戰士那種精神,長征才能成功,長征成功就讓革命有了一次歷史性的轉變,我們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長征雖然已成為歷史,但它那舍己為人,團結互助的精神我們不能忘記。日常生活中那種精神也是不可缺少的,同學有困難,我們要及時給予幫助,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對同學置之不理。我們是祖國的花朵,只要有了這種精神,我相信,將來我們一定開得最鮮艷,為祖國建設做出巨大貢獻,我們國家肯定會更強大,一定要記住,長征精神不能忘,它永遠在我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