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家鄉春節的風俗作文
通過作文來記錄下自己的成長歷程、見聞和感受,可以留下寶貴的回憶,同時也可以為未來提供參考和借鑒。寫好關于家鄉春節的風俗作文是有技巧的,接下來給大家分享關于家鄉春節的風俗作文,方便大家學習。
關于家鄉春節的風俗作文篇1
我的家鄉是南豐的一個小山村,它的名字很有趣,叫“大堡村”。雖說是大,但其實小的可憐。在童年的記憶中,故鄉很臟,到處是泥,到處是雞屎,牛屎,因此從小就不怎么喜歡故鄉。
現在長大了,帶著一點哀傷,帶著一點疑惑,跟著老爸,跟著思緒,回到了家鄉。家鄉離深圳很遠,要坐十幾個小時的車才能到。旅途的辛苦,都是為了解開心中那小小的謎團。
一下車,綠意撲面而來。滿眼的綠色,使眼睛都有有點不習慣。遠處,山一座連著一座有高有低,有起有伏,是海上的波浪;到處都是一片一片的桔林,聽爸說每到秋天收獲的時候,山上有各種各樣的綠:黯然的綠、活潑的綠、柔綠……太多的綠了!期間夾著紅,更是令我目不暇接。當然,在滿山蒼翠的地方還有其他顏色:白色的小花,黃色的泥土,紫色的雜,但最主要的要說是那一個個掛滿枝頭的黃橙橙的桔子……但是,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是為了襯托綠色而生,或許說,他們已經完全融入了這綠色的世界中!
不知什么時候下起了小雨,雨中的青山更是令人心生喜愛。隔著雨,看到遠處隱隱約約的山,是因為我近視太深,還是因為那兒是仙人住的地方?
故鄉的人很親,我剛下車便跑過來幫忙。有的搬行李,有的提袋子,我只好不斷地跟他們言謝,說實話,說的口水都快謝干了。進了屋后,大家都圍著我們,問寒問暖。老爸向大家說我的成績不錯,大家就連忙說真是個好女兒,我也頓時感覺不好意思起來了。不過就在這時一群小朋友進來了,拉著我就往草地上走,我們有說有笑,還一起一塊兒玩捉迷藏呢,我們玩的好高興。
這兒的山是綠的,人的心也是綠的。真是個綠色的故鄉!我愛我的家鄉!
關于家鄉春節的風俗作文篇2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總盼著過節。春節和中秋是家鄉重視的兩個節日。過節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一種心情的放松。當然,興的還是我們這些無憂無慮孩子。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獲的積蓄,又是收獲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于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心即將收獲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媽媽每年都要親手給我們做月餅吃。媽媽做的月餅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輕人情有獨鐘。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嘗著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獲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
中秋節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或許,這就是我中秋情結的真諦。
關于家鄉春節的風俗作文篇3
說起我們家鄉的習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就拿春節來說吧!(也就是小孩比較喜歡的節日,因為有壓歲錢)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天有“開門爆竹”這一說法。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 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覺到歡愉和吉利。
春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餃子。為驅邪惡、求吉利,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余,飯后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在年年有余。吃餃子的前一天也就是大人們比包餃子速度的時刻。不過,一旦煮爛餃子,不可以說“破了”,要改說“掙(賺)了”。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春節的餃子里多包有錢、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著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意味著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是十分高興,認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以示祝賀。
春節還有拜年的習俗,大家互相拜年,舊時拜年要磕頭,現在一般只是問好。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短信拜年、打電話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發財、健康之類的讓人們開心的話!
我覺得家鄉的這些習俗蘊含了一個千古不變的含義: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們能開心的好好休息幾天,調整好心情,再準備開始下一年的奮斗。人們都希望過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關于家鄉春節的風俗作文篇4
李商隱有詩曰“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佩服他的洞察力,居然能欣賞到這么美麗的風景。然而,家鄉夕陽下互相攙扶的老夫老妻,才是世間最美麗的風景。
依昔記得童年中的爺爺奶奶互不搭更大,各自忙碌著,我捉弄了幾年,也不知道為什么,直到今天才明白。
以前,我總是愣愣地看著夕陽下的一高一矮的兩個身影。吃飯時,奶奶總是喚著爺爺吃飯,爺爺總是愛理不理的,然后奶奶就生氣了,我總是在一旁偷著樂。
時間飛快地流逝,爺爺奶奶就在互不搭理中匆匆走過。
幾年后,爺爺奶奶越來越老,白發增添了許多。我隱隱約約記得:爺爺奶奶是為了父母們留下的遺愿,才走到一起的。從此,愛說愛笑的奶奶跟著沉默寡言的爺爺,幾十年過去了,他們依然每天說不上話。可是,自從爺爺病倒起,就發生了改變。
爺爺的病那時時治不了的,可誰也沒有放棄,尤其是奶奶。每天晚上,我們輪流看護,可我總是看到奶奶在忙碌,在看護,在嘆氣,在發呆。我當時有說不出的悲痛。終于,奇跡出現了,爺爺蘇醒過來了。
那些日子,我便經常在夕陽西下的余暉中看到奶奶端著沖好的牛奶走向爺爺,余暉把爺爺和奶奶的身影合為了一體,我分不清哪個是爺爺,哪個是奶奶。“快喝了吧,別涼了。”爺爺頭一回利落地從奶奶手中端過碗一飲而盡。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爺爺和奶奶彼此珍惜現在的日子,他們在夕陽下一前一后的身影像是幾百年前的古畫定格在那余暉中。這是我今生在家鄉年看到過的最美麗的風景!
關于家鄉春節的風俗作文篇5
我的家鄉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小村莊,這里究滿了我美好的回憶——孩童的嬉鬧聲,大人的閑談聲……就在這里,每個大年三十的晚上,都會上演一場大型的煙花“表演”。
一大早,我與妹妹就急急忙忙地叫醒大人們,拉著他們去村中心的小店里買了各式各樣的煙花,買煙花的老人似乎也被我們的歡樂給感染了,給了我和妹妹一人一顆水果糖,我們都高興壞了。
夜幕降臨,八點整,春晚準時開始了。旦我和妹妹的心思卻完全不在春晚上,一心想著去放煙花。終于,春晚進行了一半,大人們總算同意我們去放煙花了!我們趕緊一人抱著一大捧煙花沖出屋子。
雖然疫情還未結柬,但大家放煙花的興致卻依然不減,各家各戶的門前都聚滿了放煙花的人。老爸用打火機把那竄天猴給點燃了,緊接著,伴隨著“啾”的一聲,夜空中綻放出一朵朵無比絢麗的花——那璀璨的火花競相開放,把天空點綴的五彩繽紛,照亮了村莊的每一寸土地,照亮了大家洋溢著笑容的臉,刺破了黑夜的重重鎧甲,綻放著絢麗的光彩,如同水晶般靚麗奪目,在天空的畫布上創作著。不一會兒,山那邊的“畫師”也加入了創作的旅途,兩邊的煙花互相照應、互相應和著,倒映在人們的眼中。緊接著,四面八方都燃起了煙花,一幅儼然成型的“煙花圖”展現在眼前,我們不禁都看呆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新的一年,希望中國也能成功打敗“新型冠狀病毒”!中國!加油!
關于家鄉春節的風俗作文篇6
我愛農歷八月的中秋,我愛農歷九月九的重陽,我愛農歷五月初五的的端午,但我更愛從臘月二十四緩緩而來的春節。
我的家鄉梅州豐順,那里的春節真熱鬧。人們俗話說:‘百節年為首。’春節怎能不熱鬧呢?來到家鄉過年時,我們都會吃上我們親戚送來的家鄉特產:鹽焗雞鴨腳。可別小看它們,它們美味可口,不信你不流口水。如果在樓上偷吃的話,樓下的人也會隨著香味到達真正的“目的地。”
過年我還會吃到一些年貨,什么花生,什么開心果和些五花八門的糖。我們這群最會在春節里“好吃懶做”的兄弟姐姝們,不是像大人們見錢眼開,而是“見糖眼開”。我們又怎么會饞得住呢?一下子把包裝折磨個遍體粼傷才放過。有時候我們還會比誰吃得最多最快。嘿嘿,不用說,每每都會是我們這些大小孩贏!
我們豐順的春節不但吃得好,連活動也是引人入勝的。第一就少不了舞獅了。每次聽見雷鳴搬的擂鼓與吶喊聲,我們男女老少都像被一鼓神奇的力量不約而同地吸引了過去。隱隱約約看見一道金光,是什么?哦,別怕,是那只嬌健的雄獅!它身披金鱗,有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像會說話似的。它與響亮的擂鼓聲配合地天衣無縫,使你的眼球緊緊地盯著,讓你的手掌疼個不停!
第二缺不了放鞭炮了。“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象更新。”如今放鞭炮表示歡樂,我們一到十二點,千家萬戶都默契地發時鞭炮聲,我們興奮極了,也不約而同地捂住耳朵。除夕之夜,燈火通宵,家人圍在桌中暢談,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晚輩便可平安度一歲了。
在歡樂中的時間又一晃而去,可每每在家鄉過的春節不知為什么又是那樣隆重,那樣愉快……
關于家鄉春節的風俗作文篇7
“瀅瀅,快來!陪奶奶去買菜!”“哦,來了!”哈,中秋了,好激動!今天一大早,奶奶就叫我和她去買菜,回來時大包小包拎了一大袋。聽說今天姑姑、伯伯一家都要來,怪不得奶奶這么高興,一大早起來就忙得不可開交。
廚房里,不斷傳來媽媽的切菜聲,奶奶的燒菜聲和爸爸的燒火聲。客廳里,我在打掃。門口,爺爺在殺雞、殺魚。看來,不僅奶奶忙,我們全家都為中秋忙。這種忙碌雖累,卻很快樂,很幸福。
不知為什么,這一天顯得特別快,也許是因為我們太忙了吧,我等待的中秋夜很快來臨了。
家里,燈光下,一桌子香噴噴的菜,都是奶奶親手做的。圓桌周圍坐滿了人,大家一起海聊,男人們飲酒暢談;女人們聊聊新鮮事啦,自己的兒女啦,天氣啦……孩子們則聊最近學校的趣事、生活瑣事啦……在可口的飯菜陪伴下,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別提多熱鬧了。這一切,都讓我覺得非常的幸福。
晚飯后,我吃著月餅站在門口,抬頭仰望星空。月亮漸漸升起,變成閃耀的銀盤,把清涼的銀錢灑在房頂、草地、小河、樹叢、田野上,細細地編織著一個迷離的夢境。月亮象征著純潔,這讓我想起了嫦娥奔月這個故事。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鄉照在邊關……”寧靜的夜晚,歌聲更顯得悠揚婉轉,就像一股清泉,流入我的心田。
仰望著天上的銀月,我的腦海里出現了萬家團圓的歡樂景象,但也浮現了那些身在異國它鄉,卻又不能回來的人,他們只能對著圓月遙寄思念,這樣想,我們多幸福,所以趁現在還擁有,好好珍惜吧!
關于家鄉春節的風俗作文篇8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
中國老話都說,民以食為天。我們可以透過當地的特色美食,知微見著,更好地了解當地文化風俗的獨到之處。有一道獨特的美食,是每一個老文昌人味蕾上不可磨滅的記憶。
無論是宴會的酒席上,還是一家人的團圓飯內;無論是過年佳節,還是親朋好友登門拜訪,文昌人家的案桌上都一定會有文昌雞的身影。尤其是在我們文昌人“做公”的時候,絕對不能少了雞肉。每到“做公”這一天,我常常瞧見家里的大人們,早早起來將處理干凈的雞放入沸水中熬煮。然后,在雞嘴巴上夾著一撮紅紙,再將其和豬肉、茄子等其他一些祭品一起擺放到供桌上,進行祭祖儀式。
經過烹調的雞肉香味四溢,再配上自制醬料,簡直好吃的沒話說。雞肉的做法多種多樣,翻炒后的雞肉外酥里嫩,清蒸后的雞肉美味可口。雞肉制成的菜品也是五花八門,如可樂雞、三杯雞、椰子雞等等。無論是哪種做法,無論是哪種菜品,都別具一番風味,使人垂涎欲滴,難怪文昌雞被列為海南“四大名菜”之首。
文昌雞不僅味道鮮美,更有著美好的寓意。“雞”通“吉”和“祭”字,過年吃雞,就是為了圖個大吉大利。雞翅,寓意展翅高飛,飛黃騰達;雞爪,寓意新年抓財;雞骨頭,寓意出人頭地。哦,對了,新年過節,可別忘了喝雞湯,它寓意著清泰平安。雞肉,不僅讓人大飽口福,給人們帶來美好的祝福。漸漸的,人們借助過年佳節吃雞的方式,將這種獨特的風俗和傳統文化流傳了下來。
如果你有機會來文昌,一定要嘗一嘗我們文昌鮮美可口的雞肉,品一品文昌的獨特風俗。
關于家鄉春節的風俗作文篇9
春節到了,家家戶戶喜氣洋洋,團團圓圓。春節有許多習俗,比如: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等等。讓我們一齊來了解了解它們吧!
貼門神這是幾乎家家戶戶過年都要做的,關于貼門神還有一段趣味的神話傳說:相傳在古時候,有位龍王總想偷吃玉帝的貢品,玉帝發現后狠狠地懲罰了它,可龍王依然屢教不改,于是,玉帝讓兩位身強力壯的天神看守大門,不讓龍王再來搗亂。可是兩位天神和我們一樣要睡覺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個好辦法,把兩位天神的畫像貼在門上,從此貼門神的習俗就這樣代代流傳。
在我國的北方有一種習俗,就是吃餃子,餃子的諧音即“交子”,表達了人們對更歲交子,對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種渴望。而南方人則喜歡在大年的早晨吃湯圓,意味著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圓圓滿滿,團團圓圓。人們還喜歡把一種叫“薺菜”的蔬菜和湯圓一塊吃,“薺菜”有被稱作“聚財”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財進寶,心想事成。
春節里,我們更少不了要放鞭炮來活躍一下春節時歡歡喜喜的氣氛了。放鞭炮在民間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的時侯,有一只叫“年”的怪獸,每到春節的時候就出來嚇唬人,于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用竹筒點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發出很大的聲響,嚇走了年獸,放鞭炮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它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它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讓我們一齊去了解它們吧!
關于家鄉春節的風俗作文篇10
我的童年是在老家四川度過的。那里有許多讓我懷念的地方,家鄉的小河便是其中之一。河水并不很深,可那里卻裝著我最深的記憶。
春天,萬物復蘇的時候,沉寂了一冬的小河也唱著叮叮咚咚的歌聲跑了過來。你看,凡是它流經過的地方,小草被它染綠了,在和煦的春風中輕盈舞動;野花被它喚醒了,怯怯地迎著暖暖的陽光綻開笑臉。
到了夏天,河邊簡直成了孩子們的天堂。剛入夏,我們便會迫不及待地脫去鞋子,淌到小河里去感受它的清涼。大人們也在它輕快悅耳的伴奏聲中忙碌著。而我們則三五成群的在小河邊玩耍:時而掬一捧河水,時而采一朵野花,再不就追逐著美麗的蝴蝶灑下一串串銀鈴般的笑聲。河里一塊塊奇形怪狀、有著美麗花紋的卵石都被我們當成了寶貝。每次找到一塊與小伙伴手里都不一樣的石頭,都會讓別人羨慕好久。進入伏天,我們更有充足的理由在河里嬉戲、摸魚、捉蝦、抓螃蟹、打水仗……我們能從吃過午飯一直玩到天黑。雖然也都因玩的太晚挨過打,可一玩起來依舊是天昏地黑,早把爸爸的訓斥、媽媽的叮嚀忘到了爪哇國去了。
熱熱鬧鬧的夏季過后,緊接著秋天來了,天氣漸漸變冷。除了幾個調皮、膽大的男孩子還敢玩水,我們這些小姑娘早就被河邊那許多不知名的小野果吸引了。鮮紅的、桔黃的、紫的、還有烏黑的……各種顏色的小果子都在這時成熟了。放一個在嘴里,甜甜的、酸酸的,那滋味讓我現在想起來還嘴饞。
還沒有吃夠那些小野果,冬天悄然而至。老家的冬天難得下雪,河水也很少結冰,只是緩慢而平靜的流淌著。沒有一絲聲息,似乎它也在喧鬧過后要好好休息一下,等到來年春天再將歡樂帶給我們。
一年四季,家鄉的小河就這樣伴隨我長大。那里有我童年最美好、最難忘的時光。
關于家鄉春節的風俗作文篇11
星期四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星期三晚上,我們去買東西,買多明天要的東西,自然包括月餅。
星期四早上,我想:今天一定要出去玩。后來,媽媽買菜回來了。中午,媽媽說吃火鍋,太好了,我要吃火腿腸、牛肉、菠菜等好吃的。可是十分鐘后,我來時,一點也沒有了,妹妹笑嘻嘻的看著我。我一看,哼,不用說,肯定是她吃的,我只好重搞。
下午,我發現下雨了,雨霧朦朧,沒辦法去玩了,只好看書寫字了。
晚上,我和媽媽,趁爸爸準備月餅,妹妹看電視的時候做水果沙拉。媽媽幫我把火龍果、梨子、蘋果切成丁,把葡萄、橘子剝好,把石榴果實摘下來,然后就是我一個人的事情了。我拿出四個碗,爸爸和媽媽要蘋果、石榴、梨子、橘子,妹妹和我,都要一點,弄完水果,拌上酸奶就好了。看著一只只眼冒綠光的“餓狼”我坐在一邊,吃起了我的月餅和沙拉。自己做的就是好吃。
這個中秋,雖然沒有看見月亮,可我依然很開心。
今天是中秋節,中秋節當然少不了賞月,而賞月時如果能配上一塊月餅,那真是幸福啊!
一大早,媽媽就買來了各種各樣的月餅,有的鑲著金邊,顯得高雅美麗;有的像戴了一頂笨拙的帽子,讓人忍俊不禁……還有一塊月餅居然散發著巧克力的香氣!
哇!我像餓狼一樣沖了出去,撲向那塊月餅,用力撕開包裝袋,一股濃郁的巧克力味隨即蔓延開來,跳進我的鼻孔,把我的心勾得癢癢的。棕色的月餅活像一塊讓人口水直流的巧克力,好像大聲說:“來啊,快來吃我呀!”餅皮上有著精細的花紋,像給月餅穿了一件古風外衣,讓棕色的樸素美也美得華麗。
放在嘴里一嚼,軟軟的,糯糯的,一股巧克力味在我的嘴里翩翩起舞,縱情歌唱。好像月亮的味道也融化在月餅里了。
關于家鄉春節的風俗作文篇12
今天是我期望已久的端午節,我早早就起床等待著美味的粽子。
一進廚房,廚房里飄散著令人垂涎欲滴的糯米香,媽媽正和姥姥、姥爺包粽子呢,我奇怪的問老爺是什么時候來的。“起床了”老爺轉過頭。“嗯,老爺,您什么時候來的?您也會包粽子啊!”老爺看出我的心思說:“想包吧,來,老爺教你!”。
“先把竹葉卷成錐狀,把卷好的粽葉卡在手虎口。”老爺也拿起竹葉給我做起示范,我也忍不住學起來。“舀一勺泡好的糯米倒入粽葉卷中,再舀上拌好的餡放在米上,然后蓋上一層米將葉尾蓋上,捏攏,最后用細繩系牢。”老爺說完我也做完了。看著我第一次的成果也挺滿意,可再看看老爺包的粽子我傻眼了。老爺的一看就老手,包的如此精美我這新手哪能比的過,老爺卻表揚我說:“不錯嗎!比我第一次包的的像樣多了!聽了老爺的夸獎我欣喜若狂并要求一起包粽子。媽媽說:“一邊玩去吧,別在這搗亂。”“沒辦法,只能聽媽媽的和話一邊玩去了。
“粽子煮好了來嘗嘗!”媽媽喊道。我飛似的跑到廚房打開剛煮好的鍋蓋,拿起筷子翻來翻去找來找去,終于打到我包的粽子啦!我立即挑出笨重的粽子剪下繩子,大口地吃著,嗯,好吃,沒有臘肉的咸硬,取而代之的是香嫩可口中。我三口五口搞定了。我驕傲的想:原來自己包的粽子格外的香,使我明白一個道理,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甜美的生活,同時也使我懂得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關于家鄉春節的風俗作文篇13
橋,像雨后天上的虹,是岸與岸連接的一條虹。家鄉有這么一座橋――清河橋,它是水上的虹。
從家鄉通往城里的路上,有條河,在新中國建立前,橋上有座木頭做的橋,新中國建立后,1970年時,這座橋才建成,清河橋建成大約40年了。
橋長約50米,寬20米,橫跨在清河之上。橋共有一個大拱,約35米,拱肩上各有兩個小拱,與趙州橋有幾分相似,既節省了石料,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橋的欄桿上多雕刻獅子、虎等獸類,其中以獅子居多,雖不像盧溝橋的獅子形態之千變萬化,但也有其特點。獅子的個數兩邊對稱,互相呼應的獅子是相同的形態,這樣,橋上就有8對形態不一的獅子了。橋身呈灰色,還保留著水泥的顏色,橋上的欄桿是暗粉色的,與清清的河水,藍藍的天空,兩岸翠綠的草叢交相輝映,呈現出一幅完美的圖畫。
清河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
家鄉地處南方濕潤地區,離海不算很遠,受夏季風的影響,降水極多尤其在7。8月份,臺風盛行,引發的水災更是不計其數,因而,清河橋也時常發大水,幾次都把兩岸的河堤沖毀,而清河橋卻極少出事,依然穩穩的架在清河之上,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是橋本身的特點。橋的結構為拱上加拱式,發大水時,水有一部分從大拱流過,還有一部份從兩個小拱流過,這樣,減輕了對橋身的沖擊,橋自然安然無恙。
清河橋的建成,也帶來了家鄉的富裕。
橋的承受力好,卡車可以通過,家鄉的柑橘也一箱一箱的運了出去,每個農戶現在的年收入也不少了,這都是清河橋的功勞啊!
清河橋,家鄉的翅膀,一座年輕的橋,一座漂亮的橋,愿你帶著家鄉的人民,飛向世界!
關于家鄉春節的風俗作文篇14
我盼望的春節一步一步向我走來,街上的小吃,總能迷倒正在玩耍的孩子,四川的春節很特別,它和其他地區截然不同,今天,我就帶領大家走入四川的春節。
一走入四川的小吃街,便能聞到濃濃的辣椒味,街頭巷尾的小吃個個都是火紅的,麻辣的,代表著四川獨有的味道!巷尾老爺爺家的麻辣兔頭可是當地非常有名的小吃,聽媽媽說那可是火了整整20年的美食,老爺爺的叫賣聲吸引了許多外地的游客來到這里,吃完還不忘打包帶走,回去帶給自己的親朋好友。
四川的火鍋是風靡世界的美食,同時也饞住了某些人的嘴巴,無論是寒冬或是盛夏,勤勞熱情的四川人民都喜歡圍坐在火鍋旁,哪怕汗流浹背也定要美美的吃上一頓,一陣陣笑聲若隱若現。鍋中沸騰的花椒辣椒和牛肉丸子不停地翻滾,如同跳舞一般,讓人垂涎欲滴,可每次都能從我的筷子上正大光明的溜走……。路邊,張大爺悠閑地吹著口哨,空氣中彌漫著火鍋的香氣,小狗在四周徘徊,巷子口賣的粘牙糖那可是我的最愛,令我印象深刻,每次回到老家都要買上幾個!那些有名的店鋪門口總是懸掛著紅紅的大燈籠,再配著一串串火紅的辣椒,還有的門上貼著財神爺和山水畫,那些倒貼著大大地“福”字,處處都體現著“年”的味道。
家鄉的春節就是這樣,每次回到老房子就能聯想起家鄉的無比美好,雖然時代變化很快,可是家鄉的熱鬧和思念卻永存下來,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它的年味總能令我念念不忘!
關于家鄉春節的風俗作文篇15
農歷正月十五這一天,是過元宵節的日子。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次過元宵節時,我都十分開心。因為家鄉的元宵節獨一無二,所以這一天,我都會滿懷期待。
每年元宵節,我都會早早的起來,干完一件件事情后,最讓我興奮的時刻就到來了。
我來到小區廣場,看到許許多多的繩線上粘著五顏六色的紙條,紙條上是密密麻麻的字,是猜燈謎!我看看一張紙條:(打一成語)。我來了興趣,再一看謎底:笑死人。我開始思考了,笑死人......笑死人......笑死人......我明白了!是樂極生悲。我趕緊扯下紙條,帶著答案去了領獎臺。報完答案,領獎臺的阿姨笑瞇瞇地讓我從抽獎箱中抽獎,我抽中了塊肥皂,這時,我覺得這肥皂是世界上與眾不同的。
回到家,一進門就聞到一股香味,是湯圓!媽媽端給我一碗湯圓,我嘗了一口,一股甜甜的膩膩的以及糯米的味道一下子涌進嘴中,我立刻狼吞虎咽起來,湯圓太好吃了!
晚上,我和家人一起去華清池賞花燈,一進大門,就看見各式各樣的花燈形成的壯觀畫面,那些花燈顏色頗多,讓人目不暇接。有龍的樣子的花燈,有荷花形狀的花燈,還有人的模樣的花燈!走到終點,從高處往下望,數不勝數的花燈形成璀璨的星空,讓我驚嘆不已!
有趣的燈謎、美味的湯圓、壯觀的花燈都是家鄉元宵節的亮點,也是它們讓我所期盼,更是他們給了我元宵節的樂趣,我愛家鄉的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