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主題作文
好的作文需要有優美的語言和流暢的文筆,用詞準確、句子通順、表達清晰。清明主題作文怎么寫才規范?下面給大家分享清明主題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主題作文篇1
清明節是我們祭奠祖先的日子,這一天里大家會去掃墓。
每到一年清明,家鄉里的人們也都著手掃墓了。清明節那天我會拿上一束束花,去擺放在祖先的墓地上。我會跟在爸爸媽媽身后,聽著他們講著這些祖先們的故事。我聽得很認真,去了解我的祖先們,他們的生平,其實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盡管我不認識他們,沒有見過他們,但是聽著爸爸媽媽們的講述,心里卻隱隱的將他們的生平構出了一個個畫面。
當我拿著花來到墓地里的時候,我看著去年里,我插上的花兒還在風中擺動著,心里有種高興。不過接著,我就蹲下身,將今年里買上的新花又插了上去。新花舊花合在了一起,好像在見證著時間的流逝,也像在述說著我們對這些逝去的親人們的不舍。
一直長大至今,我覺得我是很幸運的,因為到現在我還沒有經歷過至親之人的逝去,我的爺爺奶奶們他們都還健在,我身邊那些我所認識的親人們也都在。只有有時看到別人家里的親人去世的時候,我的心里也會生出一種不舍,心里也更加的珍惜我身邊的每一位親人,珍惜他們還在的每一天。
清明節表達的也就是我們對已逝之人的想念,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我們懂得好好珍惜現在所有擁有他們的每一天。
因為時間總是流逝得很快的,就像墳頭上那些新舊相雜的花。前年、去年、今年,也都是轉瞬即逝,今年的花看著是嶄新的模樣,可是一等到來年,在時間無情的流逝之下,又成了去年的花。
當我們感受著時間流逝的時候,我們也該知道,所有流去的歲月里,我們可否有好好珍惜?今年的清明節就這么過去了,明年的清明節也不遠了。
清明主題作文篇2
清明節回老家上祖墳,一進村門,就看見爺爺在拐彎處迎著。
座落在那小山下的一個小房子,我爸爸就出生在這里。背后的小山叫羞山,他小時侯一放學就上山找筍子和各種果子,要么吃,要么賣,賣來的錢就買書。走在山上崎嶇的紅土小路上,一陣陣清新的風拂面而來。
爸爸成年后遠離本土,到大城市奔跑,現在,對他曾經有養育之恩的父母,怎能不懷有一種感激之情?
我生在異地,自然對這陌生的故鄉沒有太多情感,雖在電話中知道他們很愛我,但說實在的,我對他們的情感畢竟不怎么濃。
爸爸媽媽與爺爺在客廳談話,我便去廚房看奶奶。那里的灶臺十分奇怪,上面是一口大鍋,下面有一個大洞,似一個房子。洞里的火正旺,只見奶奶用鏟子在鍋中炒。我走近一看,鍋中的肉絲炒出了油,“噼里吧啦”“噼里吧啦”地響。奶奶將切成丁的竹筍從熱水中撈出,一同放進鍋中。她一邊用手熟練地將白白的面條放進煮沸的泉水中,等熟了又用筷子撈起,就著些許面湯一同放入盤中,用炒好的肉絲、筍丁連鹵做澆頭,上面再撒些青蔥,原本淡色無味的面,一下子被富有了生機。
奶奶笑著,眼角皺紋如刀痕一般明顯。她端來了剛剛煮好的面條,還有熱氣。
我問爸爸:“這面叫什么?”他邊吃邊說:“這就是傳說中的羞山面!”我連忙品嘗,面條十分順滑,口味與陽春面差不多,樣子也差不多,可以說是沒有什么過人之處。我又對爸爸說“這里面沒有什么讓人拍案叫絕之處啊!”爸爸看著我說:“外面的面鮮是因為放了很多味精,這可是一點味精都沒放!”這樣細相,還真是味道不錯,于是我一口氣吃完連湯都沒剩下,盤子像被我洗過似的。
這碗面很真實,就像爺爺奶奶對我的愛一般。想到這兒,又牽起了我對正踩著的這塊地的情感。一個人無論如何,都不能忘本啊!這片土地,湖南,頓時變得那么熟悉。
林清玄一口飲習西江水,我現在一碗食透思鄉愁啊!
后來,媽媽也學會做羞山面,味道也差不多。朋友王博申吃完后,稱贊不絕于口,可我不知怎的,就覺得奶奶的那一碗令人回味無窮。
又到了一個清明,我想起《詩經唐風》中的《蟋蟀》所云“今我不樂,日月其除”。是的,“今我不回,日月其除”----
好想再喝一口奶奶的羞山面湯,聞一下也行。
清明主題作文篇3
又是清明,和往年一樣全家去給世去的祖輩們掃墓。
每次掃墓都讓我心情激動。由其是站在外公的墓碑前,我總是淚流滿面。人在時不懂得珍惜,走了才發現原來他是那樣的愛我,而在我心中,他是那樣重要。
我的外公,個子高高的,人很瘦,但很有精神,由其是他那雙眼睛,炯炯有神,因為他是蒙古族,所以具有蒙古人的性格,豪爽但很固質。
我外公有四個孫女和我這一個外孫女,在姐妹五個中,他很偏袒我,而我生在福中不知福,其中有一件事到現在我都感到慚愧。記得是我上初中時,一天下雨,我沒帶傘,我外公拿著雨傘來到我學校,站在我教室門口等我,當時同學們都朝教室外看,議論紛紛,老師當時也感慨的說:看看,讓這么一位70多歲的老人來送傘,你們過意得去嗎?嬌生慣養。當時我聽了這話心里難受極了,頭都不敢抬。回到家,就和外公鬧,讓他以后不要去我學校送什么傘,讓我在學校被同學取笑,我又不是小孩子。外公什么話也沒說。只是看這我。可后來,只要下雨我沒帶傘,他還是和以前一樣到學校來,不過,他都是把傘放在傳達室,讓別人轉教給我。現在每每想起這件事,我的內心總是很痛,我要對你說:外公,謝謝你,我愛你。我要對別人說:我很驕傲,因為我有一位愛我,疼我的好外公。
可人已不在,站在他的墓碑前,我送上一束他喜愛的菊花,外公,你安心吧!我會好好的生活,會以感激之心對待我身邊每一個人。
珍惜現在,不要辜負所有愛你關心你的人,人生短暫,不要留下遺撼。
清明主題作文篇4
清明節是我國一個傳統的掃墓祭祖節日,但福州的清明節卻有其獨特的風俗,每年清明節前后,福州市民家家戶戶都要去郊外踏青,為祖先掃墓、壓紙、培土。掃墓完畢后,必須折松枝帶回,插在家門口,向鄰人說明本戶已履行了掃墓祭祖的責任。福州人掃墓祭祖還要供奉供品,供品并不復雜,只有光餅、豆腐和面點等,但有一供品是絕對少不了的,即福州特制的“菠菠稞”,所以清明節前后,福州家家戶戶都要做菠菠稞,如今,清明節前后,街上店鋪也大量出售菠菠稞。
菠菠稞是用菠菠菜壓榨成汁,滲入米漿內揉成稞皮,以豆沙、蘿卜絲等做成餡捏制而成的。
清明節是我國一個傳統的掃墓祭祖節日,但福州的清明節卻有其獨特的風俗,每年清明節前后,福州市民家家戶戶都要去郊外踏青,為祖先掃墓、壓紙、培土。掃墓完畢后,必須折松枝帶回,插在家門口,向鄰人說明本戶已履行了掃墓祭祖的責任。
福州人掃墓祭祖還要供奉的供品,供品并不復雜,只有光餅、豆腐和面點等,但有一供品是絕對少不了的,即福州特制的“菠菠稞”,所以清明節前后,福州家家戶戶都要做菠菠稞,如今,清明節前后,街上店鋪也大量出售菠菠稞。
菠菠稞是用菠菠菜壓榨成汁,滲入米漿內揉成稞皮,以豆沙、蘿卜絲等做成餡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較簡單,倒是菠菠菜的青綠色賦予菠菠稞以春天的綠意,掃墓后回家的路上,菠菠稞就成了很好的充饑的點心。
清明節是全國性的一個傳統節日,但福州的清明節卻有其獨特的風俗。每年清明節前后,家家戶戶都要去郊外踏青,為祖先掃墓、壓紙。掃墓,主要為祖先的墳地鋤草、培土,有的人還會在墳邊種一棵長青松柏或其它樹木。掃墓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壓紙,就是在墓頭上壓一些冥錢紙,表示此墓已由后人祭掃過,或向路人表示:在此安息的前輩后繼有人!有閩詩云:“墳前致祭酒三杯,點滴何曾到棺材;地下料應無幣廠,只好人間造錢財。”詩句既幽默、詼諧,又道出了福州人為什么稱清明掃墓為“壓紙”的緣故。
掃墓畢,必須折松枝帶回,插在家門口,向人們說明本戶已履行了為祖宗祭墓的責任。
掃墓的供品并不復雜,只有光餅、豆腐和面點等,但有一主味是絕對少不了的,即福州特制的“菠菠粿”,也叫“清明粿”。所以清明節前后,福州家家戶戶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米時]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
菠菠粿是用菠菠菜(生長于南方的一種野菜,可食,味甘,性涼,搗爛壓成汁成青綠色)壓榨成汁,滲入米漿內揉成粿皮,以棗泥、豆沙、蘿卜絲等為餡捏制而成的。菠菠粿顏色嫩黃,造型比較簡單,倒是菠菠菜的青綠色賦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綠意。蒸制菠菠粿必須用黃淡果葉襯底,才有一種特殊的香味。掃墓后回家的路上,菠菠粿就是很好的點心。
清明主題作文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清明》是大家從小就開始背的一首詩,相信大家已經對這首詩再熟悉不過了。清明節是祭祖、掃墓的節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其中之一。
清明節也叫踏青節,并且大多數人都會在這一天回到家鄉去掃墓、祭祖。關于清明節的起源,還有一個傳說呢!據說清明節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也仿效,在那一天祭祖掃墓,慢慢的就成為了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因為時間關系,所以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了清明節。一般是在新歷的四月五日。
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到現在已經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就升高,正是春耕播種的好時節,以前還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諺語。
清明節的習俗有很多,其中有掃墓:清明節的時候掃墓,就是對祖先的思敬。按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以前,北京人大多數都在清明節掃墓,但祭掃儀式并不在清明節的當天,而是在臨近清明的“單”日舉行。傳說,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塋。也有插柳:因為有一句古話是這樣說的“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據說,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可以預報天氣。除了這些習俗,清明節的習俗還有很多。
清明節不僅是一個傳統節日,它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活”文化遺產。“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清明主題作文篇6
“又是一年芳草綠”,伴隨著春姑娘的腳步,清明節到了。只是今年我們家沒時間去掃墓。
還記得,我六年級那年,學校組織了一次清明掃墓,目的地是雁蕩烈士墓。
一路上,我不停地張望。三月的春日,田野里麥子正在吐綠。一畦畦一方方的麥田,如綠色的翠玉,鋪排著伸向遠方。遠方是閃耀著淡藍色光暈的太行山,層層疊疊的山峰相互交錯,映入你眼簾的是起伏蜿蜒的輪廓。犬牙參互,氣象崢嶸。讓我遙想到六七十年以前的抗日戰爭,晉察冀軍區的將士們在崇山峻嶺間與敵人周旋著,號稱“名將之花”的阿布規秀,就被八路軍擊斃在黃土嶺上。田野里還有樹木,土路邊的楊樹筆直挺拔,這時已吐出了億萬條芳香的小花穗。路邊,可以看到杏園,成排的杏樹上開滿了雪白的小花,這些白色薄絹做成的小花朵,會讓你想起一首浪漫的詩,一副古雅的畫。田間有干活的人,他們沐浴在暖陽和風之中,有的翻地松土,有的澆水施肥,各忙著各的事情。
清明時節,田野間的土路上,時而會遇到走向親人墳墓的人。他們有的步行,有的騎車,有的還開著小汽車從遙遠的異鄉顛簸而來,為的是在親人的墳頭,擺上聊表心意的供饗,燃起冥幣,然后深深地長跪,磕幾個響頭,隨著紙煙的飄蕩,訴說對親人的思念。
跟隨著整齊的隊伍,不知不覺中,我們就到了雁蕩烈士墓。
望著眼前的烈士雕像,我思緒萬千,無數革命烈士的鮮血染紅了國旗,董存瑞、楊靖宇……,烈士的風采讓我心潮澎湃。
這時,大隊輔導員那高昂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隨后,我們開始了祭掃活動。
隨著音樂,我們緩緩的唱起了隊歌。我們唱出了激昂,唱出了革命烈士那種堅貞不屈的精神。歌聲緩緩而去,但我依然沉浸在那高昂的樂曲里。
這時,輔導員為我們講起了革命故事。那一幕幕往事讓我感到震撼,一位位革命先驅舍己救國,我怎能不為此感動呢?
隨后,我們有懷著無比莊重的心情,為革命烈士獻小花。我把自己精心做的小白小花彎腰放到地上,十分莊嚴肅穆。
踏上了回學校的路,同學們也沒有來時的興奮。一切,有些沉寂。
清明時節,雜小花生樹,群鶯亂飛。一只無名小鳥掠過松柏,叫聲陣陣:
好好生活,好好生活……
清明主題作文篇7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祭掃祖先和先烈的日子。每到這一天,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到祖先的墓上去祭奠已故的親人。
我們家也不例外。每到清明節,我奶奶便會把我們早早地喊起來,再炒上幾道老婆婆生前喜歡吃的菜。爸爸媽媽呢,他們都會買上一束鮮花和三四捆萬元紙幣來表達他們的心意。至于我和心靈手巧的爺爺嘛,當然也不甘落后,每次都要親手折一些“元寶”送給老婆婆。
一切準備就緒,爸爸帶著我們開車出發了。才早上八點多,公路兩邊的車子就已經排得像條長龍一樣。去老婆“家”的路上,更是人山人海,人們有的手捧鮮花,有的提著貢品,還有的拿著香燭。他們三個有群,兩個一伙地趕往墓地。
經過了半個多小時的堵車,我們終于來到了老婆婆的墓前,奶奶先把香爐放好,再一一擺上貢品,然后點上香和蠟燭,接著讓我們每個人都叩了一下頭。這時,奶奶撿起路邊的一根木頭,先在地上畫了一個大圓圈,再把“元寶”和萬元紙幣倒在大圓圈內,嘴里就自言自語地說起來:“媽,孩子們都來看你啦。”
我好奇地問奶奶:“為什么要畫個大圓圈呀?”
奶奶笑著,說:“畫個圈就好比把錢藏起來了,這樣我們送給老婆婆的錢就不會被別人搶走了。”聽了奶奶的一番話,我更迷糊了:“老婆婆能收到錢嗎?”
媽媽摟著我的肩,告訴我說:“這只是表達我們對親人的祝愿,祝愿老婆婆在天堂不缺錢花,生活得更好。”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哎,沒想到家鄉的清明節還有這么多的講究啊!
過了一會兒,爸爸點燃了鞭炮。“噼里啪啦~~~”,鞭炮聲捎去了我們對老婆婆的思念和祝福。
走的時候,我又像老婆婆叩了一個頭,心想:老婆婆,下一個清明節我們還會來看你的!
清明主題作文篇8
清明節又名踏青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接下來讓我來給你介紹我們一家是怎么過節的。
前一天,爺爺就打來電話,千叮嚀萬囑咐地讓我們明天早早地過去給他的爸媽、爺爺奶奶,也就是我的太爺爺奶奶和太太爺爺奶奶掃墓。
今天早上,我們早早的起了床,和叔叔一家坐著車回到了老家,剛到那兒,爺爺就拿著自己親手做的白紙條和蠟燭,錢紙,香準備上山去祭拜。
在雜草人生的山路上我們一路跋山涉水,披荊斬棘,好不容易來到了一座墓前,爺爺對我說:“這是我爺爺奶奶的墓前,也是你的太太爺爺奶奶。“說完他先把墓碑前的雜草清理干凈,再把自己新手做的白紙條掛上,然后把蠟燭點燃,燒好香,最后爺爺就恭恭敬敬地跪在碑前開始祭拜了,我們就學前爺爺祭拜的樣子也都一一祭拜。
隨后我們來到另一個墓碑前,爺爺說這是他的爸媽,也是我的太爺爺奶奶,然后講了太奶奶的熱心、善良、勤勞,還有她生前的一些故事,而且無論是春、還是夏、還是秋、還是冬,只要有人路過他們家,她都會端上一杯茶水。我聽了爺爺的話,心里覺得太奶奶很高尚,所經我希望太奶奶在天國可以活得很好,于是我們不僅掛了的紙條,點燃了蠟燭,燒了香和錢紙,還獻上了花。
我不但希望太奶奶在天國可以活得很好,還希望太爺爺、太太爺爺、太太奶奶也能在天國活得很好。
清明主題作文篇9
“燕子來時新社,犁花落后清明”,轉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了,根據新的放假制度清明放假一天,于是爸爸媽媽帶我回老家掃墓祭祖。
“滿街楊柳綠似煙,畫出清明二月天”,今年的清明節遇上了難得的好天氣。我們帶上鞭炮紙錢和爺爺踏上了掃墓的路程。一路上迎春花黃,楊柳樹綠。我們踏過一個個泥坑,踐過一條條小溪,走過長長的山路,終于來到了祖先的墓前。
祭過老爺爺老奶奶之后,我們來到了奶奶的墓前。我們點了幾柱香端端正正的插在墳前,再把紙錢撕開點燃。燒完了的紙錢化作一片片白灰,隨著風飄向遠方,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也遠遠的轉開了,同時,我的思緒也被帶回了遙遠的過去。
奶奶生前一直過著比較艱苦的生活,生下爸爸他們想必也非常痛苦。在爸爸讀書時糧食緊缺,住校也必須自帶糧食。一次,奶奶送住校的爸爸去學校的途中,一袋米快掉下車了,奶奶看到后順手一抓,結果奶奶被拋出了車外……從此,奶奶與我們陰陽兩隔,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深愛的孩子們。后來,失去母愛的父親通過努力學習考上了軍校。
奶奶,今天您的孫子來看您來了,你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您的愛卻留下來了,您的愛可以永遠照耀著活的人。這份親情讓我們的心緊緊相連,這是血濃于水的情感。無論時空怎么轉變,親情不會變,感恩的心不會變。不是嗎?
清明主題作文篇10
廣東俗語有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要小心。”當然,這只是戲言,并非真實。但是,有時候這戲言卻真會成真……
——題記
時光匆匆,這寒冬臘月的冬天一轉眼就到了細雨蒙蒙春天,一下子還真適應不過來。這年,廣東的春天比以往的都明顯些。以往冬天一過,這天就直奔夏天去了,對于那“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季節我是碰都沒碰過,春天是啥樣?——一無所知!只能獨自嘆息咯!
這年不同,春天總算到了!到處一片生機!這時間過著過著,又到了拜祭先人的時候了。清明節到了,廣東這邊全體去拜山,拜祭先人。這或許有些迷信,但怎么說這也是我國的傳統,只能拜啦!在學校放學前,老師們對我們萬分叮囑,同學們最后喊了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要小心”。唉?不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嗎?我們的搞怪精神可真夠“行”的!但這句話卻應驗在了我身上,成了清明節一笑事。
清明節我沒去拜山,我老家在湖南,自然就拜不了啦!悶得很!腦子里突然想起了那句笑話,想想那是啥意思?……想了不知多久,煩了!不想了!就想出去玩玩。好!這天就開始戲弄我,從樓下出來,一下就來了個“開門紅”。因為前幾天下了雨,門口還有些水。自己只顧關門,沒看路,摔了個半死,差點沒叫出來!還真是撞邪了?疼!可是戲劇的事情陸續有來……
自己瞎逛到了個籃球場,有人在打,跑去湊湊熱鬧吧!
跟他們談了半天,終于能一起玩了,我能不拼命嗎?這天又開始玩惡作劇了,球好不容易到自己手,帶球,上籃,進球,是不可能的!只聽到一聲慘叫!我又摔著了,啊!我躺在地下,身邊的人在笑著,我卻想哭。他們看我如此“LJ”,便把我“罰”下了場外,我一臉苦瓜相,肚子苦笑著!沒這么靈吧!天啊!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要小心。”我終于了解了,不知是不是清明節鬼魂出來捉弄,今天連續摔了幾次。它只說在路上,在家就沒事了吧?快走!
我以比劉翔還快的速度沖回家中,在椅子上大口大口地喘氣。哈!總算沒事了。那鬼話,我才不信呢!到家里了,你奈何得了我嗎?哈哈!現在我金剛護體,不怕你!
戲劇性總是在這些時候發生,我又摔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要小心。”長嘆!
清明主題作文篇1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是一個緬懷逝者的日子。時光如流水,轉眼間又是一年清明節,今天天空下起了蒙蒙細雨,就像是天上的仙人在流淚,紀念著逝去的親人,表達哀思。早晨,爸爸媽媽就帶著我到鄉下去祭拜曾祖母。
我們在路邊的一個小超市里買了一吊祭祀祖先用的冥幣后,就坐車直奔鄉下,一路上我們沿著鄉間的水泥路前行。我望著車窗外,鄉下的景色可美了,山間的每一個角落都開滿了一簇簇火紅的映山紅,遠遠望去宛如一片片火紅的朝霞。鄉間田野的泥土還散發著一股淡淡的清香,小草可茂盛了,一陣春風吹過,他們擺動著輕快的身體,沙沙作響,就像在為我們逝去的親人唱著思念之曲。
大約經過半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老家,曾祖母就安葬在一個陡峭的小山坡上。我和爸爸來到了曾祖母的墳前,先掛上了那吊紙錢,然后在她的墳前跪拜了三下。望著曾祖母的墓碑,我瞬間想起了她對我的疼愛。記得有一次爸爸媽媽帶我去看望曾祖母,我一進門她就拄著拐杖,邁著蹣跚的腳步在她的大木箱子里,掏出了她最喜歡而且僅有的一個雞腿,塞到了我的手里,我推辭說“您自己吃吧。”曾祖母卻說她不喜歡吃,叫我幫她吃。那時年幼的我相信了。直到現在我才懂得她并不是不喜歡吃,而是為了留給我。想到這時,我頓時熱淚盈眶,視線漸漸模糊了……
隨后我在曾祖母的墓前插上了我最愛吃的兩根棒棒糖,心里默默念道:“曾祖母您放心,您的曾孫女已經長大了,我會聽話好好學習的。”
每年掃墓,都會想起曾祖母生前的音容笑貌和對晚輩們的牽掛關心,心中頓時感慨萬千,“生前的一次孝敬,勝過身后百次掃墓。”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珍惜身邊的親人,百善以孝為先。
清明主題作文篇12
撐著油紙傘,聽雨聲滴在油紙傘柔美的聲音,身前,身后,霧色朦朧,只能望見匆匆的人群…柔弱無骨的江南女子,書生氣質的江南青年,共撐一把油紙傘,眉眼彎彎,唇角的笑意愈來愈濃,衣擺隨風飄動,青絲糾結,在空中飛舞;江南美婦懷抱幼兒,臉上掛著焦急的神色,徘徊不停;老人臉上顯現出云淡風輕的神色,蓄著長長的胡須,輕撫古琴,一曲夢江南一氣呵成,音律流暢,配上這江南雨景可說是詩情畫意;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骨子里卻透出一股抹不去的憂傷…
在人群中穿梭著,雨聲潺潺,野花隨風搖擺,心中泛起了漣漪,竟丟下手中的油紙傘,仰天大笑,任雨滴浸濕眼眶,浸濕全身,在雨中奔跑,耳旁的風呼嘯而過,涼爽至極,涼風灌入鼻中,一時間竟為我驅走了久久不散的倦意,渾身一個機靈,輕顫了一下,早已殤去的親人環繞身旁,姥姥慈愛而溫暖的笑,早已定格在心中…親人雖殤,她的愛卻一如既往的將我渾身上下包裹個密不透風,這愛,并不是嬌生慣養的溺愛,而是風雨中所磨礪出的堅韌頑強的愛。
回到家中,將如云黑發披在肩頭,回憶著姥姥慈愛的笑容,帶著厚繭的老手,溫暖的,擴散著農家鄉土味的懷抱,我哭了,不顧形象的哭了起來,哭的花枝亂顫,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又笑了,那是一種開放的笑,我為解脫的姥姥而欣慰,姥姥的一生全都獻給了姥爺,獻給了孩子,獻給了家庭,從來沒有為自己想過。有好吃的先拿給家人,有好玩的分給孩子,家中的農活兒、粗活兒、重活兒自己一個人全攬下來,從來沒有讓媽媽和家人吃過一點兒苦,就連姥姥的晚年也是在農田中,辛勞中度過的,我還記得姥姥去世前最后的一抹微笑,那抹微笑中有不舍,有釋懷,有安慰,她輕輕合上的眼睛如同墜落深谷的蝴蝶,永遠的失落了。
清明節那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姥姥在和我招手,我也像姥姥微笑著招手,追逐著姥姥漸遠的身影,可怎們也趕不上,只留下傷心欲絕的我,與面前朦朧的霧。
姥姥啊,你可曾知道,在清明節里,有一個小家伙兒在思念著你。
清明主題作文篇13
今天就是清明節,一早,外面的陽光就照射了進來。我也在父母的呼喊聲下起了床,我可沒忘今天是清明節,我們需要上山掃墓。
起床后,父母已經將早餐弄好,并且還將上山所需的祭品等都逐一準備好了。我們吃過早飯,就能上山掃墓了。每年掃墓的流程大都一樣,當今天我們掃完墓后。在我們回家的路上,爸爸帶著我們一家人走了一條我們從未走過的山間小路。一路的景象都無比的陌生,跟在爸爸身后,走在林子里的我和媽媽都很驚奇。
我們一路跟著爸爸爬過山野,繞過山坳。因為是春天,山間里的一切自然植物都釋放著生機。這讓久居在城市里的我和媽媽都大胃驚奇,這一路走過來的所有景象都是如此的獨特,處處都是一片生機。我印象最深的是生長在山野里的映山紅,雖然說沒有進行培植的杜鵑那般的一團團,一片片,但是卻也給綠意盎然的山野綴上了紅色。一株株的映山紅有些分散開來,大有一種各自占著自己的領域會不干擾之感,這也算是它們的一種自由。
這一次的清明節踏青,讓我領略到了自然界里不同的美麗。自然界里的植物如此的肆意自由,也給它們本身增添了些全然不同的魅力,并且山野里的鳥兒也在枝頭唱得歡快,小小的麻雀一不留神就不見了蹤影。等到我們一家人回到老屋的后山時,我們又看到了春天里開得燦爛的那些不知名的百花。
今天的這個清明節,少去了陰雨霏霏的那種傷感,眾人也因著這一輪明陽多了些許的開朗。
清明主題作文篇14
在清明節的那一天,我們往往都會祭拜我們的祖先,緬懷逝去的親人。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我們一家人早早地起床。爸爸在做開車前的例行“安檢”,媽媽和姐姐在準備花籃,我則凝視著外公的遺像。外公滿面笑容,一如生前那樣慈祥。七點鐘,我們出發準備去外公的墓前祭拜老人家。
汽車駛上盤山公路,我們無心欣賞車窗外的景色。爸媽都很沉默,我和姐姐自然也不敢開玩笑。就在快到外公的墳墓的時候,沒想到幾塊大石頭堵住了路。我們只好步行上山。那兩只大花籃可不好扛了,弄不好里面的水都會漏出來。于是爸爸宣布:我和媽媽、姐姐和爸爸,四人分成兩組把花籃抬上去。媽媽說,這才能讓外公“看”到我們的孝心哩。來到外公長眠的地方,那是一個向陽的山坡。金燦燦的油菜花和一些不知名的野花正在怒放,墓四周的松柏越發顯得蒼翠。我們放下花籃,擺上外公愛喝的酒,向這位可親可敬的老人鞠躬。媽媽的眼睛濕潤了,我們的心情也很沉重。記憶中,外公很疼愛我,總是抱著我,還用他的胡子“扎”我,逗我玩。但我卻沒能回報外公的愛。我學著爸爸的樣子掃墓,讓外公的“家”變得更加潔凈。老人家生前就愛干凈,我們現在能做的似乎也只有這些了。爸爸輕聲提醒我們該離開了。我又向外公三鞠躬,這才三步一回頭地離開外公。
下山的路上,前來掃墓祭祖的人們越來越多。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煙花燃放的氣味,鞭炮聲不絕于耳。看著這一切,我不禁想到老師說過的,現在有的地方還試行“樹葬”。這是一種以植樹代替造墓和骨灰存放,把骨灰埋葬在樹下,不形成墳頭的新的骨灰處理方式。我覺得這種做法很有人情味,讓生命與大樹千古。站到樹下,可以感覺到回到了親人的身旁。
“阿威,到家了。在想什么呢?”媽媽的話把我的思緒從遐想中拉回來。我靦腆地笑了笑:“媽媽,沒什么。”回到臥室,坐在書桌前,我筆尖一動,記下了清明節的感悟。
清明主題作文篇15
3月15日,那天天空烏云密布,我們懷著沉重的心情,來到“三一八”烈士陵園掃墓,緬懷先烈英雄們。
去往烈士陵園的路上,老師給我們講了先烈們的英雄故事:1950年3月陸豐大隊三連奉命趕往上砂鄉協助農民反霸斗爭,后來在返回途中遭到土匪的突然襲擊,戰士們與土匪戰斗了一整天,最后因敵眾我寡,24名戰士全部犧牲。聽到這,這些先烈英雄大無畏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頑強意志讓我感到了由衷的敬佩。
來到烈士陵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矗立在陵園中間的高大宏偉的英雄紀念碑,上面鐫刻著那些先烈英雄們的名字,讓人肅然起敬。紀念碑兩旁栽了一行綠綠的松柏,它們靜靜地挺立著,像衛士一樣守護著他們。
掃墓儀式剛開始,首先出旗,唱隊歌,同學們表情嚴肅,昂首挺胸,歌喉一個比一個響亮,歌聲在天空中回蕩著。接著,獻白花。同學們兩個兩個緩慢并行,懷著崇敬之情,小心翼翼地將親手做的白花放在紀念碑面前,并恭恭敬敬地鞠一次躬。最后,全體同學默哀三分鐘。
同學們們默默地低下了頭,我想:“偉大的先烈們,是你們用自己的生命才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美滿的生活,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我們一定會秉承你們的意志,好好學習,將來為自己的祖國貢獻力量。”
“喝水不忘挖井人,”我們應時刻銘記這些可敬的先烈們。在回來的路上,我默默地想著。
清明主題作文篇1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清明節即是悼念祖先和英烈的日子,又是出門踏青的好時節。
每年的清明節,我都會去山上祭拜逝去的親人,獻上鮮花,燒點紙錢,希望他們在天堂里永遠快樂,沒有病痛。
今年我還知道了在清明節不僅要祭拜自己家的老祖宗,還要紀念那些為了人民安危,不惜付出自己生命的烈士英雄。最近四川涼山突發森林火災,犧牲了三十多名救火英雄,年紀最輕的才剛滿18歲。我聽到這個消息后萬分悲痛,真希望這只是個愚人節的玩笑。我和家人一起在網上祭奠了他們,我要銘記烈士們的光輝事跡,傳承英雄們的愛國精神。
祭奠了親人和英烈后,爸爸媽媽還會帶我去踏青。“拂堤楊柳醉春煙”,“最美人間四月天”,生機勃勃的景色洗滌了我們內心的哀傷,喚醒了我積極樂觀的心態。我要盡情擁抱大自然,在明媚的春光里茁壯成長。
清明主題作文篇17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到了那一天,人們手中就拿著祭品。拎著紙錢,到親人的墓前去掃墓。
清明節大約在每年的四月的上旬。一到清明這一天,遠在他鄉的親戚朋友就會趕到自己的家鄉,為在家鄉死去的親人掃墓,紀念自己的親人。
清明那天,去掃墓的人準備了很多祭品,有米果。豬肉。雞鴨。目魚。米酒。茶。水果……除了這些還要帶上紙錢。香燭。鞭炮。人門到了山上就用劈刀把親人墓前墓后的雜草劈掉,再用鋤頭把墓前墓后的小草清除干凈,然后在墓前點上香燭,擺上祭品,敬供時,要向死去的親人鞠上幾躬,把祭供完的茶酒倒在地上,把帶來的紙錢燒掉。最后放上一串鞭炮,掃墓才算完畢。
清明這一天,到山上掃墓的人非常多,而且這天山上開滿了杜鵑花,有大紅的。有粉紅的,非常美麗。人們掃完了墓,都要放鞭炮,這邊“噼噼啪啪”地響,那邊也“噼噼啪啪”地響。這天是山上最熱鬧的一天。
這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清明主題作文篇18
陽歷節日之一,4月5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除了清明掃墓祭祖,其食俗是豐富多彩。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祭祀的最重要的節日。古老的節日,又稱月,超過2500年的歷史。日歷4月5日之前和節后的是24節氣之一。在24賽季,無論是油門只清明節。中國有25個民族過節日,掃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題,但在掃描過海關的形式和清明飲食習慣各不相同,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
除了墳墓和紀念碑,食俗是豐富多彩的,備受矚目。在河南,大多數人吃馓子,棗糕,雞蛋。
吃馓子“馓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稱“感冒”。寒食寒食節習俗禁火一直是不受歡迎的大部分地區,但與節日有關的馓子是深受世界人民。現在,在圣子漢族地區紅遍大江南北不同:北方馓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細致,多為米類材料。在少數民族地區,各種各樣的馓子,不同的口味,尤其是維吾爾族,東鄉族和納西族以及寧夏最有名的馓子。
日期棗糕吃的蛋糕稱為“子推餅”,與酵母發面有些地方更糟糕的北部,夾饃日期。他們曾經做出的燕子日期餅形,串成柳條掛在門上,可涼拌,為紀念高貴的氣質杰不求名利。
吃雞蛋在一些地方,清明吃雞蛋,吃的像端午,中秋粽子吃月餅一樣重要。節日民俗認為吃雞蛋,全年有個好身體。據相關專家介紹,清明吃雞蛋的習俗,有幾千年的歷史。
專家說,吃雞蛋,是從古老的祭祀節日而得。人們祈禱婚育,各種蛋類,如雞蛋,鴨蛋,煮雞蛋等,并涂上各種顏色,稱“五彩蛋”,他們來到河邊,以5個雞蛋放入河中,沿水就會下了,所以人們在下游捕撈競爭,剝皮吃,食用后可以培養出來的。現在吃雞蛋的節日喜慶的象征。在一些農村地區,以及兒童之間“撞蛋”的習俗。
清明主題作文篇1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又每年4月5日的清明節。下午,帶去掃墓。上,春光,陽光燦爛,高速公路兩旁,有嫩綠的麥田、臘黃的菜花、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多美的春色呀!那邊,人清理墳墓了,有在的除草、在添土,不一會兒就把雜草叢生的墳頭整理得干凈了。自家的墳墓后,接著就擺滿了供品和鮮花,供品有:新鮮的魚、香噴噴的肉、又大又紅的蘋果,可豐盛了!擺好供品后。拿著香地鞠了躬,拜了幾拜。給死去的祖宗請了安。我手中還拿了紙錢,扔向火中,紙錢打著旋落在火中,一張,兩張、四張……對他行民族的禮儀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
那聲音震耳欲聾,天上打雷。了事后,就在墳墓上和旁邊的樹上掛上了五顏六色的彩帶,還在墳墓前放了一束鮮花,表示尊重和敬愛。掃墓,都累壞了,回家的路上腳步一瘸一瘸的,但天過得真有意義,清明節是懷念去世的親人的節日,也讓我祖先增添了敬意。
清明主題作文篇20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今年的清明節在4月5日,為四月的上旬。清明節又叫冥節,鬼節,踏青節。清明節這天主要要掃墓,祭拜祖先,踏青的活動。很多人認為這是一些迷信的活動,其實并不是這樣的,清明節的這些活動主要用于祭拜祖先而已。
這一天,人們不管是有多么的忙,都會放下自己手頭的工作,帶著家人翻山越嶺地來到祖墳前,來祭奠自己的先祖。在翻山越嶺的過程之中,人們的身體得到了鍛煉,身心也就更加的健康了。在這一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山野里,這項活動就叫作踏青(說白了,就是郊游)。
來到了祖墳前,需要手拿鏟子鏟土。鏟土是為了使祖墳更加堅固,順便鏟除掉周圍的雜草。鏟土后,人們早已拿出自帶的冥幣,紙錢,生起火燒了起來。傳說這是燒些錢給先祖用。一陣春風拂了過來,帶走了紙錢的灰燼。灰燼被春風帶得很高很高,好像是要飄到天堂。一些頑皮的孩子,早已跑到山林里蕩起了秋千,玩起了蹴鞠,放起了風箏。這些游戲,是清明節必不可少的活動哦!就在孩子們玩的正歡的時候,大人們就拿起了掃把,把祖墳周圍打掃干凈,不用說,這就是掃墓。然后,貢品就擺上了。貢品的最兩邊,擺放著兩根又長又粗的蠟燭。蠟燭的煙包籠罩人們,再增添了一絲氣氛。然后,大人們跪了下來,口里碎碎念叨著什么,旁人仔細一聽,無非于請保佑某某某平平安安的祈福的話。罷了,大人們在教孩子們學著他們的樣子,手拿幾根香,燃上,拜完后就插在墳前的一個小鼎上。
寒食節也就是清明節的一個高潮。寒食節這一天是不能夠吃熟食的,據說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介子推真是一個大大好人啊)。寒食節過了之后,人們就又回到了快節奏的生活當中去。農民們也是抓住了清明節這一耕種的好時間,辛勤地耕種起地來了。黃岡雖然是一個城市,但是也和農村一齊過清明節,而且過的也分外的快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