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重陽征文
好的作文應(yīng)該符合題目的要求和題目的限制,能夠圍繞題目展開論述或描述。寫歡慶重陽征文有什么要注意的呢?這里給大家?guī)須g慶重陽征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歡慶重陽征文篇1
金黃的樹葉離開了樹梢,在空中如蝴蝶樣飛舞,最后以柔美的弧度悄無聲息地落在地上。一片片的金黃,為冷寂的街道作了最美的點綴,漸漸的,秋天的韻味濃了起來。秋天又來了。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楓葉正紅時,又是重陽節(jié)到了。我踏上了家鄉(xiāng)的路。往日泥濘的小路。如今還十分親切,路旁的景物依舊。只是覺得更添了一份愁緒。因為睹物思人,而物是人非。是的,重陽節(jié),難免讓人回想起過往的人,過往的事,過往的一切。更難免讓人觸景傷人,不經(jīng)意間,我又想起了我那已故的、親愛的外公。往日外公的歡聲笑語,又在我腦海中浮現(xiàn),讓我對他的思念在秋風中更加強烈。
幾年前的一個重陽節(jié)。那時外公還在我們身邊。他是一個很活潑很可愛的“老小孩”,因為他有一顆常青的心,又有寬廣的胸懷。他的笑。是那么爽朗、清澈又慈祥,他的一切,都感染著身邊的人。
可生老病死—這不可逆轉(zhuǎn)的自然規(guī)律,終究讓外公從此成為過去,只給我們留下似楓葉般的回憶,徐徐的落下,沉甸甸地壓在心頭。那爽朗的笑容從此定格了。那一刻,我似乎長大了,明白了人世的悲歡離合,明白何謂親情,明白在世的我們應(yīng)該好好珍惜這一切。
如今重陽節(jié),我站在往日的小路上,習習秋風,夾雜著思念,吹亂了我的思緒,古往今來,人們都喜歡悲秋。又值重陽,我終于明白這“悲”從何而來。“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此時此刻,我反復(fù)咀嚼著這句詩的韻味,嘗到“少一人”中包含的那份沉甸甸的思念,其中有對現(xiàn)實的無奈和對過往的追憶。我于這迷離的秋色中,試圖尋找昨日一幕幕珍貴的畫面,不知不覺,太陽已滑到了山間,像一只泛黃的大石榴。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心里默念著,踏向了歸途……
歡慶重陽征文篇2
又到了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jié),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歷,原來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jié)呀,是長輩們的節(jié)日,我怎么會忘了呢?
早上,我從儲蓄罐里拿出一點錢,去小賣部里買了一些水果、餅干等,就跟老師一起去敬老院。
到了敬老院,幾十位老爺爺老奶奶出來歡迎我們。走在前面的是一位滿頭銀發(fā)的老爺爺,后面還有幾位老奶奶,他們一見我們到來都樂壞了,臉上的皺紋都舒展開了,一邊向我們招招手一邊說:“歡迎你們的到來!”
我們走進了敬老院,把袋子里的禮物拿出來,分給每一位老人。當老人們從同學手中接過水果,餅干等慰問品時,臉上露出欣喜的笑容。然后,我們又為老人們表演了一些精彩的節(jié)目:有小品《我愛我家》;有美妙動聽的獨唱;有姿態(tài)優(yōu)美的舞蹈;有逗人發(fā)笑的相聲;旋律優(yōu)美的器樂合奏……老人們一邊美滋滋地品嘗著我們帶來的水果糕點,一邊津津有味地欣賞著我們表演的節(jié)目。瞧!他們的樣子,都樂得臉上像開了花。
表演完節(jié)目,接下來我們幫老人們打掃衛(wèi)生了。
我們拿出自己帶的抹布等工具開始行動了。大家掃的掃,擦的擦,不一會,屋子里就窗明幾凈、一塵不染。
時候不早了,我們該回家了。一路上我總是在想:今年的重陽節(jié)過得真有意義!“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當我們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時,不要忘了曾為我們的今天付出很多的老人們。讓我們把愛的陽光,撒進老人的心底,讓老人心中的鮮花不凋謝,讓老人心中永遠溢滿愛的源泉。
歡慶重陽征文篇3
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到了!這可是我敬愛的爺爺奶奶的節(jié)日!我今天可一定要好好地表現(xiàn)一下!
迅速吃好晚飯后,我從口袋中掏出一把早已準備好的精致的小剪刀,跑到爺爺奶奶身邊,說:“爺爺奶奶,我給你們剪指甲,好嗎?”爺爺聽了,一愣,帶著懷疑的神情說:“乖孫女,你也會剪指甲?”“會!”話雖這么說,可我卻心虛得很,畢竟我從來沒剪過指甲呀!不過我相信:只要用我的誠心,就一定能完成任務(wù)。不是有句老話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說干就干,我拉過爺爺?shù)氖郑_始行動了。哇!爺爺?shù)闹讣缀糜才?萬事開頭難,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剪了第一刀。“爺爺,痛不痛?”“不痛不痛,這哪會痛呀!”爺爺滿意地坐在沙發(fā)上說,“爺爺這是在享我孫女的福啊!”
突然我發(fā)現(xiàn)爺爺有個手指頭上竟沒有指甲,我急了,問:“爺爺,你這個手指頭的指甲呢?”
爺爺見我著急的樣子,連忙說:“平平,別急!這是我在部隊時弄掉的。那是一次軍事練習,我們正在訓練擦槍,由于我一心想快些,用力過猛,讓槍給夾了。沒事,現(xiàn)在早好了,一點也不痛了。不信你摸摸,它硬得很呢!”
聽了爺爺?shù)脑挘亿s緊去摸,那肉果然已很硬了。是呀,都已經(jīng)幾十年了,能不硬嗎?爺爺可真是個堅強的人哪!我一邊摸著他的手指頭,一邊這么想著。
剪好了爺爺?shù)氖种讣祝喌浇o奶奶剪了。我捏過奶奶的手,發(fā)現(xiàn)雖說奶奶是個女的,可手卻很厚,而且也很粗糙。我心里格登了一下。奶奶見了,猜出了我的心思:“是不是也想聽聽奶奶的故事?”我抬頭看著奶奶慈祥的眼睛,點了點頭。
奶奶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我們年輕的時候可沒現(xiàn)在這樣的好條件。因為你爺爺在外面當兵,所以家里的事、田里的活都由我包干了。我這雙手干過的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它可作出了大貢獻呀……”
聽著奶奶的話,我竟忘記了給她剪指甲,而是把她的手捧起來,緊緊地貼在我了的小臉上。
一次剪指甲竟讓我懂得了那么多,這得感謝這個重陽節(jié)呀!但愿在人們的心里天天是重陽!
歡慶重陽征文篇4
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到了。大院的重陽節(jié)有一種傳統(tǒng),喜歡晚餐湊在一起吃。幾家約好,把吃食端到一桌上。夜幕降臨,燈光閃耀,人們飲著菊花酒、二鍋頭,吃著豐盛的飯菜,歡聚暢談,交流情感。一張張笑臉,一陣陣笑語沖出狹小的房間,大家互相祝福著健康長壽、事事平安,大雜院處處洋溢著祥和的氣氛。
重陽那天,人們有敬老的風習,各家晚輩都要給上了年紀的老人多一些體貼。除了專給他們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過的親屬須慰問老者,出了嫁的閨女一早要回娘家探望父母,以報答養(yǎng)育之恩。有條件的人家,還要陪老人去看看熱鬧兒逛逛公園,這樣會讓老人心胸更加開闊,便于長壽。
賞菊花是市民多年傳統(tǒng)風俗,戴菊花防災(zāi)去病也是人們舊時一大習慣。重陽節(jié)到來各大公園將舉辦菊花展,北海、天壇、紫竹院、植物園名聲。
重陽節(jié)之時,北京正值秋風送爽,天高云淡的季節(jié)。到空曠之處放風箏,不但簡便易行,也是很受人喜歡的一種娛樂活動。清代時老北京人放飛之舉極為熱鬧盛行,店鋪集市都出售各種紙鳶,花市賣的風箏種類質(zhì)量上乘。
如今,曾經(jīng)住過的大雜院早已變遷,昔日重陽節(jié)“又見花糕處處忙”的景象也已不見。但時逢佳節(jié)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鄰居在庭院吃著花糕,喝著清茶說笑聊天的溫馨,思念童年一起歡笑玩耍的小伙伴。不知不覺當中想起-的詩詞: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歡慶重陽征文篇5
從我呀呀學語那時起,爺爺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腳,記得小時候,爸媽上班比較忙,爺爺就開始照顧我了,作為孫女的我,給了爺爺洗了幾回呢?我甚至清晰的記得爺爺?shù)哪_我一次都沒看過,更沒撫摸過。
今天是重陽節(jié),是團圓的日子,因為受到“感恩”的觸動,想給爺爺洗腳的念頭,來回報我那無私的爺爺,勤勞的爺爺。
眼看中午吃飯的時間就要到了,我的眼睛瞇成一條線,而爺爺仍在廚房為我做中午飯。我催著爺爺先別做飯了,然后便偷偷地溜進房間把盆子拿了出來,溫水也倒好了,就等著端出來。爺爺嘴上答應(yīng)說一會兒就好,而實際上半小時已經(jīng)過去了,爺爺?shù)氖忠豢桃矝]停過。我把爺爺拉到客廳,又把水重新打了一遍,我小心翼翼地把水端到爺爺面前,并為他卷起褲角,卷起的那一瞬間,我驚呆了,爺爺?shù)哪_居然有許多腳繭,我的眼淚頓時掉了下來,真不知道他為這個價付出了多少汗水,剎那間,我又看見了一個重大發(fā)現(xiàn),爺爺?shù)慕羞€殘留了許多傷痕,大把大把的眼淚又流了下來,還包扎了傷口,傷口好大,回想起小時候,我是多么任性,調(diào)皮,據(jù)爸媽說:在上幼兒園的時候,一定要有冰棒或冰激凌吃才肯上學,還有一次,買了冰棒還不夠,一直要爺爺陪,那時爺爺送我上學,爺爺走哪,我也跟哪,不肯放過爺爺,回想起,我是多么幼稚可笑,白發(fā)蒼蒼的爺爺年紀也大了,可還在為這個家操勞,可真不容易啊!
我慢慢地撫摸爺爺?shù)哪_,輕輕擦傷口。爺爺笑了,笑得那么開心,那么純樸,那么燦爛,我還是第一次見爺爺這么高興過,幫爺爺洗腳后,感覺自己長大了許多……
爺爺對我恩重如山,這情,這債,我是永遠還不清的,我為家所做的事情,和爺爺對我無私照顧比起來,明顯我所做的事情,顯得太單薄、太渺小了……
經(jīng)過這件事后,讓90后的我,更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長輩們對我無私的關(guān)愛,我將學好知識,以好成績,來回報他們。
歡慶重陽征文篇6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的《楚詞》中就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jié)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鐘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fù)九月九日。九為陽數(shù),而日月并應(yīng),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jié)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和大多數(shù)傳統(tǒng)節(jié)日一樣,重陽節(jié)也有古老的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xiàn),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愈之后,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xiāng)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于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恒景不畏艱險和路途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給他降妖劍術(shù),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恒景廢寢忘食苦練,終于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恒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lǐng)已經(jīng)學成,應(yīng)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恒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恒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鄉(xiāng),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xiāng)親們領(lǐng)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fā)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恒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fù)一年地流傳下來。梁人吳均在他的《續(xù)齊諧記》一書里曾有此記載。
后來人們就把重陽節(jié)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zāi)避禍的活動。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tǒng)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后來重陽節(jié)被立為才老人節(jié)。
歡慶重陽征文篇7
到底是后秋了,天氣是一天涼比一天,在運尚且如此,北邊就更不用說了.我想.這陣子一直在陽歷的日子中度著,就忘了傳統(tǒng)的節(jié)氣,也不知老黃歷該翻到哪一篇了.直到感覺真的涼了的時候,不經(jīng)意間就發(fā)覺已近重陽了,就忽然想起了那幾年嘴上老掛著的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就忽然想起了原來奶奶的生日到了.
記得前幾年,和奶奶在一起的時候,每到這個日子,一家人就是不大過這個生日,也是很喜氣的.人常說,家里的老人健健康康硬硬朗朗的,是兒女的福,比啥都強.我相信的.所以總是在重陽的當天一直喜氣洋洋的,跟過年一樣,奶奶也是一臉的笑意.尤其是我放了學后,她那一雙小腳就掂來掂去,忙個不停了.
回想起來,高中三年一直是陪著奶奶度過的.現(xiàn)在想來,那是她最開心的日子了.每日為我做飯,等我放學歸來.直到去廣復(fù)讀那一年,和后來的讀書生涯,才讓她一直處在盼望和思念之中.我不忍,卻沒有辦法.等到放寒暑假的時候,回去看望她的時候,每次見到她,她都是眼望著我回老屋的那條巷子,那條我走來的路.到真的望見我了,便笑盈盈的,在旁的大嬸大娘們的羨慕下,帶我向老屋走去,然后拿出別人送她而不舍得吃的好東西,坐了炕上問這問那.以后每次回想起那光景,我便不覺潸然,我知道那是她等了無數(shù)的日子才盼回她的孫子的,盡管只是幾天的日子,但她依然喜歡,續(xù)續(xù)叨叨的說著一年來對我的思念,說著每次必說的老三篇,說著一些我早已熟在心間的故事.
現(xiàn)在奶奶已經(jīng)永遠地離開我了,這幾年每次回老家,路過老巷去二叔家的時候,卻再也看不到她的身影了.青山依舊,故鄉(xiāng)依舊,我依舊,卻再無奶奶的笑臉了.去年帶妻回老家過年的時候,一家人喜氣洋洋的,就突然想起了她老人家,若大的歲數(shù),卻終于沒有看到她的孫媳婦,我的心幾近悲傷,盡管也知道人去不能復(fù)生,盡管知道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也盡管知道她若地下有知,也會為孫子高興的,但每每想起一家人團圓的時候就單單缺她,每每想到正當我們要孝順她的時候人已不在,每每看到街邊的老人就眼含熱淚想起她的時候,心里就一直不好受.
歡慶重陽征文篇8
重陽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在九月九日,人們登高祈福,觀賞菊花,還為老人準備“敬壽宴”以表示對老人的尊重。
這時候大多數(shù)人都在與爺爺奶奶聊天吧,多多關(guān)心他們的身體狀況,祝愿他們長壽百歲。可我們家卻沒有親切的家常里短,原因是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去世了,雖然跟他們不熟,甚至未曾謀面,但有些往事是永遠忘不掉的。在我上小學一年級時,我的奶奶就已經(jīng)很老了。她說話嗚嗚囔囔,有時誰都不認識,還無法獨立行動。那是除夕夜,我在老家村子里那個破破爛爛的小房中被冬天的嚴寒給凍醒,外面炮聲隆隆,一定是爸爸在院子里放炮。我被凍的輾轉(zhuǎn)反側(cè),無法入睡。突然,我旁邊的床上響起了奶奶嘶啞的聲音,喚著我的小名嬌“皎皎,你冷不?”一遍,又一遍。我坐了起來,看見奶奶一直盯著我,渾濁的眼睛閃著光,我躺下十分矛盾,怕奶奶著急,可我原來一直沒跟奶奶說過話呀,我不敢說。奶奶又問了一遍,就沒聲音了。我就更不想跟奶奶說我冷了。就在矛盾與糾結(jié)中睡著了。直到第二天醒來,在此之前或之后我都不記得了。對于我和奶奶的回憶,只有這一個了。我很后悔沒有對奶奶說:“沒事,奶奶,我不冷。”然而太晚了,在那個晚上,我一直能感受到奶奶那關(guān)切的目光——即使在睡夢中,重陽節(jié),提起老人,我第一個想起來的就是奶奶,一個普通的農(nóng)村小腳婦女。
我家的幾個老人都去世了,但他們的作風似乎投射在我父母身上。他們都是淳樸的農(nóng)民,那是一個記工分的時代。全村最窮的爺爺奶奶,把爸爸等六個孩子含辛茹苦的拉扯大,吃的'是稀粥、白菜,穿的是老舊破洞的衣服,現(xiàn)在我仍從父母身上看到那儉樸的作風。爸爸做飯做剩一定要放進冰箱,留做下一頓飯,媽媽穿衣服,即使胳膊肘處破了一個大洞,也依舊當新衣穿。老人們待人真誠,媽媽說,爺爺奶奶家雖窮,但幾個孩子都找得到媳婦,就是因為爺爺奶奶聲名遠揚的好人品,如今,爸爸媽媽也是十分受歡迎,雖然文化程度低,但絕對讓人信賴。
也許這就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給我的,他們這些農(nóng)民教給我的,是富家子弟不知道的儉樸與熱情,在重陽節(jié)這一天,我回憶他們,讓那農(nóng)民老黃牛的品質(zhì),在這現(xiàn)代化世界中仍閃閃發(fā)光。
歡慶重陽征文篇9
今年的國慶假期,10月2日恰好又是農(nóng)歷的九月初九,是我們的重陽節(jié),這個節(jié)日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聽爸爸說已有2000多年歷史了。
重陽節(jié)當天,爸爸媽媽決定帶上我和姐姐回老家看一下年邁的奶奶。快到中午時分,我們才趕到奶奶家,奶奶已經(jīng)做好了豐盛的午餐。吃飯時,我剩了半碗飯不想吃了,就起身把它倒掉。這時,一向和藹可親的奶奶好像生氣了,她就給我講起了他們小時候的生活情形了。
奶奶出生于20世紀四十年代,她說和我這么大的時候遇上了三年自然災(zāi)害,地里蝗蟲遍地,樁稼絕收。那時候別說現(xiàn)在一樣:吃香的,喝辣的,就連野菜樹根都吃不飽,所有的樹葉,樹皮都被剝光,連草根,河里的小草都被挖出來吃掉,但是仍是填不飽饑餓的肚子。有的人甚至無奈的吃起了所謂的“觀音土”,最后出現(xiàn)水腫,最終死掉了。最殘忍的還有把死人的肉煮了來吃,真不敢想象啊!”據(jù)說當時死亡千萬人之多,說著說著,奶奶的眼眶濕潤了,因為她的親人也有幾位死于當時。
聽了奶奶的一番話,大家都沉默了,飯桌上的氣氛一下凝重起來,我的心情非常沉重。這時我才真正意義的明白了,為什么一開始上學我們就要學《憫農(nóng)》這首詩。雖然現(xiàn)在每一個小孩都能朗朗上口,可是生活在物質(zhì)極度豐盈的新社會的孩子們,有幾個能真正體會到它的真正含義。我為我以前鄙視奶奶每次把剩飯都熱了吃的行為而感到羞愧萬分!
我們應(yīng)該在節(jié)假日的時候,多抽出時間去看望看望老人,聽聽他們曾經(jīng)的故事,也許你會有另一種的收獲!
歡慶重陽征文篇10
重陽節(jié)又稱登高節(jié)。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正如詩中所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那么,重陽節(jié)是怎么來的呢?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shù)”,農(nóng)歷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shù),因此稱為“重陽”。
記得上一次的重陽節(jié),我們學校組織志愿者去敬老院看望老人,走在路上,人們統(tǒng)統(tǒng)將目光投向我們,好像在看“新新人類”似的,他們紛紛議論,“這群孩子是去秋游?”“他們怎么不上學啊!”“這光吃水果怎么夠啊,一個中午能吃飽不,這些孩子家長也真是的,秋游都不知道帶點好的上。”我的心里感到憤憤不平,難道沒人知道是重陽節(jié)嗎?這架勢一看就是去看望老人的啊!唉,重陽節(jié)!人們都忘了嗎?
《三字經(jīng)》里說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就是說:每個人生下來性格都是善良的,但漸漸地,后天的養(yǎng)成使人們差距越來越遠。我們現(xiàn)在的好習慣都是由父母公婆養(yǎng)成的,但如今的社會,卻很少有人意識到,我們應(yīng)該感謝父母,這都是大家漸忘中華傳統(tǒng)文化而造成的。
又一個九九重陽節(jié)來到,我去濱江路轉(zhuǎn)悠了一圈,希望能看到和重陽節(jié)有關(guān)的事情,哪怕只有一點點,可是沒有。我大失所望,難道重陽節(jié)真的已被人們忘卻了?正準備失望而歸,沒想到,驚喜出現(xiàn)了,一個大約五十歲的叔叔攙扶著一位老奶奶向我走來,“小朋友,幫我和我媽媽拍個照吧,謝謝!”我拿起手機,仔細認真的調(diào)整好角度,手機的方框里,一位叔叔和一位奶奶,揚起燦爛的笑容。我欣慰不已。
重陽節(jié),是我們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我們應(yīng)該銘記在心,不該淡忘!
歡慶重陽征文篇11
又是一個九九重陽節(jié),但這一重陽節(jié)卻與過去不一樣,由于我們七一班,要去敬老院探望老年人。天高云淡,秋高氣爽,伴著花的清香,踏著歌的節(jié)奏,大家滿懷愉悅的情緒抵達了敬老院。
最先,大家為每名老年人奉上了紅領(lǐng)巾和禮品,老大家興奮地用兩手接到紅領(lǐng)巾,她們的兩手有一些發(fā)抖,或許是開心,或許是想起了童年時的情景,打動得都熱淚盈眶。看見老年人戴到了艷麗的紅領(lǐng)巾,好像年青了很多。
次之,大家為老年人奉上了精彩紛呈的綜藝節(jié)目,有沙包舞《找朋友》、二胡《賽 馬》、但最火爆的是雙簧表演,她們用那風趣的句子把大伙兒逗得前俯后仰,老大家也外露了燦爛的笑容。
最終,大家扶著老年人走入她們的屋子,我看到有的老爺爺坐著輪椅上沒法動彈,大伙兒推著他走,有的老奶奶行走失去均衡,不斷往前摔倒,也有的老年人說不清楚也聽不到,我禁不住為她們覺得傷心,多么的期待她們能更為健碩。我扶著的是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爺爺,他戴著一定鴨舌帽,臉上有很多老人斑,眼角皺紋很深很深,行走一瘸一拐,他早已有89歲大齡了。趕到他的屋子,大家跟老年人閑聊,整理房間,還為老年人唱了一首歌,盡管祖父聽不清,可他或是為大家鼓掌,對大家表示感激,祖父還從櫥子里拿出來核桃仁使我們吃,看得出,祖父由于大家外露了令人滿意的微笑,大家也為他感到高興。不經(jīng)意間回家了的時間到了,我依依不舍地離開老年人。
敬老愛老是中華文化的傳統(tǒng)美德,我還在內(nèi)心靜靜地朗誦著:“爺爺?shù)膼郏菭N爛的陽光,他能消融冰川、凈化心靈,蓬勃生機,奶奶的愛,是盎然的綠化,她使新鮮空氣,百花吐艷,彩蝶飛舞……”
歡慶重陽征文篇12
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煉體魄,給重陽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重陽這一天,人們賞玩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九月重陽,天高云淡,金風送爽,是登高的好季節(jié),因此,登高、插茱萸和飲菊花酒等風俗。
重陽節(jié)到了,我想著要給爺爺奶奶送什么禮物。一邊的姥姥啟發(fā)我:“重陽糕怎么樣?”我想了想,裝出生氣的樣子:“拜托,我爺爺奶奶又不在遼寧,寄過去不發(fā)霉才怪呢!”突然,一個念頭清晰地從我腦海中閃過……有了!
我急忙跑回臥室,翻箱倒柜地找出了兩張精美的信紙和電暖寶,
我記得奶奶曾經(jīng)說過,他們一到冬天就怕冷,手腳冰涼。要是我給了奶奶一只暖手袋,奶奶的手腳就不會冷了。
接著,我攤開精美的信紙,在上面寫滿了我的祝福和一直想對爺爺奶奶說的話。我的心,裝滿了兩張精美的信紙。我寫上自己的名字,把信裝進了信封,把電暖寶裝進包裹里。我要把我的思念和敬愛,送向遠方的爺爺奶奶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