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語文第3單元作文范文3篇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重德行、貴禮儀,在世界上享有盛譽。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礎。關愛他人,相互幫助,更是無不體現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小時候,我讀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單身女子剛搬了家,她發現隔壁住了個窮人家,一個寡婦和兩個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帶忽然停了電,那位女子只好點起了蠟燭。沒一會兒,忽然聽到有人敲門。原來是隔壁鄰居家的大兒子,只見她緊張地問:“阿姨,請問你家有蠟燭嗎?”女子心想:“他們家居然窮到連蠟燭都沒有了嗎?千萬別借他,免得被他們依賴上了!于是,他對孩子吼了一聲:“沒有!”正當她準備關上門時,只見那窮小孩展開關愛的笑容說:"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沒有!”說完,竟從懷里拿出了兩根蠟燭,說:“媽媽和我怕你一個人住又沒有蠟燭,所以我帶兩根來送你。”此刻女子自責,感動得熱淚盈眶,將那孩子緊緊抱在懷里。
因為讀了這個故事,我碰見鄰居常常微笑地點點頭作為打招呼。久而久之就熟悉了,有幾次沒帶鑰匙,鄰居借我電話,讓我到他家去做作業;鑰匙打不開,他幫我打開門;媽媽為了讓我回家方便開門,把鑰匙交給鄰居保管,我回來時遞給我……
關愛,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們生活在一個相互幫助、互相關心的社會大家庭中。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愛,生活上也少不了關愛,別人給予我幫助,我們也應該幫助他人,正如羅夫·瓦爾多·愛默森所說過的一句話——幫助他人的同時也是在幫助自己。讓我們人人獻出一點愛,講社會變成關愛的樂園,變成我們理想的家園。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3單元作文二:
在平時生活中只要你能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我們身邊有許多人值得我們去關愛。
以前每天上學放學都在小區的石凳上,看到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奶奶,她的眼睛透露著難以掩飾的悲傷和難過,后來聽說老奶奶的兩個孩子都在國外,要4,5年才回家一次,老奶奶的老伴兒不久前也因病去世了,老奶奶現在獨居,總是坐在石凳上,望著小區門口,似乎在等她老伴兒和孩子回家的樣子,社區工作人員,提議老奶奶去跳一跳廣場舞,多和社區里的老人一起活動活動,但是這位老人不愿意參加社區活動,就每天坐在這里,別人和她聊天,她也從不多說話。
我聽了這件事后,十分同情這位老奶奶。因此我每天上學放學都要熱情地叫她一聲:“奶奶好”,起初老奶奶只是機械地應一聲。她還沒有走出陰影,敞開心扉。但我從沒有間斷過,只要一見到她,我都會熱情地問候。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有一天,奶奶的臉上綻開了笑容,并且真誠地說了一聲:“謝謝。”現在她的心扉完全敞開了。一有時間,我就會去她家玩,陪老奶奶聊天解悶。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關愛孤寡老人,每個人都應該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3單元作文三:
這個世界是愛來照亮的,試想如果每個人都很有愛心,那么哪里還會有苦難和悲痛呢?可見關愛是多么的重要,相互關愛,從人人做起。
“媽媽,走了這么長時間,怎么還找不到體育館啊,救命。”我的臉像灌了鉛一樣。媽媽無奈的說:“我也不知道啊。”我們沒有方向的亂找著,突然我眼前一亮找到了問訊處,里面坐著幾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子,身上穿著橙色的志愿者的衣服,原來小孩子也可以當志愿者啊,內心雖然疑惑著,但是想起我還要去體育館,于是我問一個頭上戴著一朵花的女孩,說:“你好,打擾一下,請問體育館怎么走?”小女孩鈴鐺般清脆的聲音說:“沿著這條路進去,然后右轉彎,抬頭就能看到了。”“謝謝。”我跑回媽媽面前,告訴媽媽路線。一路上,我心不在焉:原來志愿者還真的很有意思,之前媽媽本來也要我去當,可我怕苦,毫不猶豫的就否決了,老媽沒辦法就不勉強了。不過,我現在想去了。
“老媽,明天我要去當志愿者!”“行啊!”看完比賽已經是下午了,我跟媽媽來到志愿者報名處,我填寫了表格領了衣服,那個叔叔讓我早上8點報道,心里洋溢著一種,不知名的感覺,只覺得自己非常快來,也許是自己可以幫助別人了把!
到家了,我拆開志愿者的衣服,打開看:橙色的衣服,背面還寫著:小小志愿者,十分好看。這天晚上,我輾轉反側。
第二天早上我到了志愿者報名處,負責人念我是新人,把我分配到游泳館,幫旅客指點座位。來到游泳館時,一個人都沒有,負責人把我交給一個姐姐,讓她教我怎么給旅客指路。
“請問第九區在哪里?”我被嚇了一條回頭一看,原來是一個阿姨在問路,我笑著說:“在三樓。”“謝謝。”這是我幫助的第一個人,我實在太高興了,我還要繼續努力,爭取幫助更多的人。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相互關愛,相互照顧,共同度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