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家鄉的風俗作文
選擇恰當的素材可以讓作文更加生動有力,讓讀者更容易被說服。接下來給大家分享六年級上冊家鄉的風俗作文,希望對大家寫六年級上冊家鄉的風俗作文有所幫助。
六年級上冊家鄉的風俗作文篇1
在我的家鄉,臘八這一天總能喝上一大碗熱乎乎的臘八粥,就算在寒冬也會感到無比溫暖,而這碗我從小喝到大的臘八粥今天我就見到了它是如何誕生的。
將食材一個一個扔進沸騰的鍋中,只見鍋中的水如猛獸一般一口吞噬了所有食材,讓我不禁為他們捏了一把汗,但沒過一會兒,豆子們便像吃飽了的孩子,拍著圓滾滾的肚子,懶洋洋的躺在沸騰的鍋上,那大腹便便,有憨態可掬的樣子,十分惹人喜歡。又過了不久,各種豆子輪番上浮,散發出種種讓人心曠神怡的香氣,一會兒是紅豆浮上來,散發出相思之香;一會兒是綠豆浮上來,散發出友誼之情;一會兒是黃豆浮,上來散發出人們美好之愿。種種香味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美味的臘八粥,這么不知不覺中,那提醒我要盛粥的嘆息之聲又響了起來。
盛上粥仔細一看,豆子們早已腫得不像話,紅棗也發福得認不清了,水也十分粘稠,讓人垂涎三尺,就算是上了年紀的老爺爺也會兩眼放光。
數九寒冬最幸福的一件事莫過于喝一碗臘八粥,既暖心又暖胃,捧著一碗熱乎乎的臘八粥,就仿佛將整個冬日的溫暖捧在手中,暖在心間。只要輕輕抿一小口,那豆子的味道便如泉水般洶涌奔向你的味蕾,久久縈繞在你的唇齒間。
人有兩種事情不能自拔,一個是牙,還有一個就是家鄉的思念與味道,在我心中臘八粥便是家鄉的味道,而喝臘八粥便是我們家鄉的風俗。
六年級上冊家鄉的風俗作文篇2
家鄉,是一個人永遠的避風港!家鄉,是殊途同歸的美好地方!家鄉,是一個人排除萬難也一定要回的地方!每個人的家鄉都有習慣,這習慣根據個人喜好,過著過著,就成了約定俗成的“風俗”了,這風俗形態各異,細節有所差異,但大體上,還真是一回事兒。不過,雖然大體上差不多,但給人的感覺卻一定不一樣,就是這么神奇。
我的家鄉是東北黑龍江省大慶市的“溫泉之鄉”林甸,一年中,我主觀覺得的第一個節日,是過年,不是指元旦,似乎元旦在1月1日就成了理所應當的第一個節日了,但我覺得,元旦只不過是一個假期罷了,而除夕開始,就是年三十,才是“節日”,餃子為代表的各色食品被人們端上餐桌,人人熬夜守歲,這天開始,直到初七,家家團圓,哦,除夕還要大掃除一次,寓意除舊迎新。
春節之后,就是元宵節了,雖說到初七為止家家團圓,但這一天元宵圓,月亮圓,所以元宵節,人們有的還要再團圓一次。這一天,可是為數不多的滿月。
二月二,龍抬頭,這有一個典故,人打翻了玉皇大帝的酒壺,所以玉皇大帝為了懲罰人類,不給人們下雨,青龍看到了人類叫苦連天,不忍心不給人們下雨,于是偷偷地給人們下了一場雨,被玉皇大帝鎖在一塊大石頭下面,并說要青龍出來,除非人有本事讓金豆開花,善良的人們不忍心看到青龍被鎖在大石頭下面,朝思夜想幫助青龍,有一天,一個老頭發現自己家里的黃豆開花發芽了,一想:“呵,這不就是金豆嗎?”之后這位老者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全村人。一天玉皇大帝下來視察的時候,看到一個地方全都供著發芽的金豆,玉帝如約放了青龍,所以流傳下了“二月二,龍抬頭”的典故,在我們這里,這一天出門既不能跑,也不能跳要不然就是“踩了龍頭”一年交不上好運。
我們家鄉的風俗大體上和其他地區的風俗差不多呢,但是啊,這過起來可是別有一番風趣,和別的地方的風俗相比可是一點也不輸給人家,林甸地方雖小,但過年的時候可是和整個中國一起過,并過得格外熱鬧。
六年級上冊家鄉的風俗作文篇3
我的老家在歙縣許村,許村是以許家為“核心”的一個古村落,我就是許家的后代。
許家習俗中,最著名的就是“舞大刀”了。每到正月十五的晚上,許家中的“力之霸王”們,便舉著把四米多高的“大刀”,走街串巷地舞上一通宵!許家怎樣會有這種習俗呢?這個節日又是怎樣被許家設立的呢?
這要從唐代的開始說起,那時候,有一位許家的首領,名叫許遠。他精通兵法,智勇雙全,并創立了許家刀法。安史叛亂時,許遠與援軍主帥張巡一齊奮勇抗戰,保家衛國。他的許家刀法出神入化,使敵人聞風喪膽。在一次戰斗中,許遠身先士卒,身殺千人,最終因寡不敵眾,與張巡一齊英勇犧牲。為了讓許家刀法不失傳,也為了永遠紀念這位英雄,每年正月十五,許村人都要舞大刀,這個習俗一向流傳到此刻。
哦,差點兒忘了說正月十五傍晚時分的情景了,午時五時許,看熱鬧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聚集在高陽橋、大觀亭、五馬坊一帶。大約半小時后,嘰嘰喳喳的人群突然靜了下來,只見一把紅色的大刀“砍”過來!密密麻麻的人群立即“砍”出一條道路,隨后又跟在大刀的后面。興奮的人群一齊涌到河邊的一塊寬闊的場地上,精彩的演出開始了:各部門準備就緒,跟京劇差不多的音調響起,只見四個肌肉發達的壯漢涌上去,一人按住刀把,三人拉著系在刀背上的繩子,大刀開始傾斜,并迅速地轉動,像有人在揮舞一般。一會兒,他們又將大刀揮上揮下,有時橫割,有時斜砍,還有時來個“暴劈”。四米多長的大刀在他們手上真是“舉重若輕”,在刀光閃閃中,我仿佛看到了許遠當年揮舞大刀,殺敵如割草般的英雄身影……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大刀”又要轉移演出,可惜媽媽要拉我走了,我只好戀戀不舍地告別了“大刀”。
六年級上冊家鄉的風俗作文篇4
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過去又稱登高節、重九節、九月九、茱萸節、菊花節等。習俗有登高、賞菊、飲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陽糕等。現時我國將九月初九日定為敬老節。
今年重陽節剛好在國慶假期,我們一家帶著外公外婆一起回到了外婆的老家,當天正好是重陽節我帶著好不容易買到的重陽糕去了泗陽,那里還有一位老太太,她可是我外婆的媽媽喲,小的時候,太太經常會和我比身高,這兩年因為身體的原因,有兩年太太都沒有來南京,一到目的地,我就捧著重陽糕去找太太,現在的太太已經比我矮了好多,傷心的是太太已經不認得我了,聽外婆說,因為上了年紀太太腦子也開始糊涂了,好多人都不記得了,哪怕我已經和她說了好多次我是誰,可是過會太太就又會問我你是哪家的孩子呀!看著太太滿頭的白發,再看看外公外婆也漸漸花白的頭發,心里不由的傷心起來,一陣陣的發酸,不想他們變老,想他們都能健健康康的陪著我長大,我經常和外婆說:“婆婆,你要活到一百多歲,見到重孫子長大才行喲。”每次我說這個婆婆都會笑我好長時間。
今年過節的時候,我們家里好多人在一塊吃飯,看著大家在一起吃著、笑著,我在旁邊也樂呵的不得了,想著每天大家都過得這么快樂就好了。
六年級上冊家鄉的風俗作文篇5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云南少數民族中影響面最廣、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新年,也就是公歷的四月中旬,節日一般持續3至7天。四月正是西雙版納鳳凰花盛開的季節,風景秀麗,是中外游客喜愛的旅游勝地。
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十分壯觀。在傣族人看來,水是圣潔、美好、光明的象征,世界上有了水,萬物才得以生長、水是生命之神。在潑水節中,被潑得水越多,就越說明你受到大家的喜愛,獲得的祝福越多。
除了潑水,還有許多其他的活動,比如在寬闊的瀾滄江上,舉行劃龍舟比賽。參加比賽的木船都是用美麗的花朵點綴的,裝扮成孔雀、大魚等形象,由數十位青年奮力劃槳前進。兩岸觀眾如云,鑼鼓聲、喝采聲響徹云霄。
夜晚,各村都會燃放高升,這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焰火。點燃引線,高升如火箭般射入天空,在空中綻放出絢麗的煙火,光彩奪目,把節日的夜空裝點得特別美麗。高升放得最高的人會受到人們的贊賞,并且能夠得到獎勵。除了高升,入夜人們還會將一盞盞孔明燈放飛上天,以此來紀念圣賢孔明。
在節日中,無論男女老少,都會穿上節日盛裝,來到廣場中載歌載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象腳鼓舞,有的即興而作、邊唱邊跳,到處都充滿了歡聲笑語。
六年級上冊家鄉的風俗作文篇6
春節
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門前都貼起了紅紅的對聯,還有大燈籠。大人們還把“福”字的對聯倒著貼,寓意“福到”。早上,大人們帶著小孩到親戚家走家訪友,互說著吉祥祝福的話語。大人們還會給一盒年糕給我們。這一天,小孩們都分外開心,因為都穿起了新衣服,還拿到了屬于自己的壓歲錢。
在吃 年 夜 飯 時,家家的餐桌上都擺著魚,這吃魚也是有講究的,只能吃魚腰,叫“有頭有尾”。飯不能全部吃完,要留一點,叫“年年有余”。
打鬼節
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做打鬼粑、長壽面。打鬼粑是用來打鬼,長壽面是用來捆住鬼的身體。
這個打鬼節也是有傳說的。
傳說在三月初三,有一個農夫晚上在山上砍柴,突然看見一座墳上冒起了點點火光。他走近一看,嚇了一跳!這火竟是藍色的!不僅從墳里往上冒,還會移動。農夫看了,放下鋤頭,撒腿就跑。回家后,他就跟村民們大肆宣揚,結果一傳十,十傳百全村都知道了。也有不信的人前來上山驗證,結果皆是如此。
還有一個傳說是這樣的:說三月初三是閻王的生日,在那一夜,他會放一些厲鬼下山,有人便說要吃桃,寓意“桃過一劫”。
端午節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
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首先要買粽葉,然后再買糯米,還有配料。包好之后,要用繩子捆著,最后再放進鍋里煮熟。粽子煮好后,就可以吃了,色香味俱全,有一種沁入心脾的感覺。嘗了一口才知道。
這就是我們的節日,你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