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篷學校”里的“開學”第一課
時間:
小采
熱點文章
這樣的臨時“帳篷學校”積石山縣共有145個。臨夏州教育局為迅速恢復災后教育教學秩序,保障每一個受災學生有書讀、有學上,在全縣145個安置點開設臨時“帳篷學校”,有計劃、有秩序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和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倡議州、縣市教育局、州直各學校根據自身實際,自愿向積石山縣派駐支教援助團。
積石山縣民族中學教師馬志紅是高李村一社“帳篷學校”教師之一。當天,她舉著平板電腦,通過網絡連線,與學生一起收看學習民族中學校長綻瑞講授的《山河有恙大愛同行——積石山縣6.2級地震災害應急救援紀實和啟示》,隨后,作為音樂教師的她又帶著學生唱歌、游戲。
“目前學生最需要的就是心理疏導,很多學生在災害發生時確實受到不小的驚嚇,有些甚至仍然處于恐懼中。所以我盡可能陪著他們做些輕松開心的內容,聽歌,做游戲等等。”馬紅志說。
當天恰逢冬至節,馬志紅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給安置點內所有孩子準備了豐富的零食,陪大家在“帳篷學校”度過一個特殊又溫暖的節日。
11:00,“帳篷學校”早上的教學內容全部結束,可學生王曉梅仍圍在馬志紅身邊不愿離開,災情發生時,她被“嚇壞了”,盡管已經在積石山縣民族中學上高一年級,但見到親切的老師仍不免撒起嬌來:“老師,下午咱們還上課嗎,還有零食發嗎?我還想跟你一起上課。”
中午陽光正好,曬得人身上暖洋洋的,比陽光更暖的,是老師們對學生的愛。(-中國教育新聞網特約通訊員馬綺徽楊爭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