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個孝順的孩子4篇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為《小學生必讀感恩故事》的書,這本書精心選取了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作者的24個感恩故事。其中,有一個《跪乳與反哺》的故事,使我深受教育。
《跪乳與反哺》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小男孩很調皮,也不好好學習。爸爸媽媽辛辛苦苦地工作,就是為了讓他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可是他不但沒有絲毫感恩之心,而且認為那是爸爸媽媽應該做的。爸爸媽媽對他管得稍嚴一些,他就會大喊大叫,甚至會罵爸爸媽媽,這讓爸爸媽媽很傷心,卻又沒有什么好辦法。
放暑假的時候,爺爺把小男孩帶到了鄉下的老家。爺爺家里養了很多羊,當小男孩看到羊寶寶兩條前腿跪在地上吃奶時,爺爺對他說,羊寶寶是為了感謝媽媽的養育之恩,這叫“跪乳”,小男孩聽了半天沒有說話。當小男孩見到兩只小烏鴉不顧辛勞,一次次地往返,為年老的爸爸媽媽捉小蟲,并且嘴對嘴地喂它們吃時,爺爺對他說,小烏鴉是在報答爸爸媽媽的養育之恩,才這么做的,這叫“反哺”,小男孩這時忽然難過得想哭。暑假結束了,小男孩回到家,流著淚說:“爸爸媽媽您辛苦了,以前都是我不好……”從此,小男孩成了一個孝順的孩子。
我把這個故事連續讀了兩遍。讀第一遍時,我有些納悶:這個小男孩在這么短的時間,能有這么大的變化嗎?當我讀完第二遍時,我相信:這個小男孩肯定會有這種變化的!當小男孩看到羊寶寶“跪乳”時,他心里一定會想到爸爸媽媽為了養育自己,是多么辛苦。當小男孩看到小烏鴉“反哺”時,他一定會想到爸爸媽媽年老時,行動不便,要是自己不孝順,那他們多可憐呀!令人欣慰的是,小男孩受到教育,醒悟了。我深信:他從此以后永遠會做一個孝順的孩子。
朋友們,你們想過爸爸媽媽的辛苦付出嗎?你們想過要做一個孝順的孩子嗎?現在,我們作為家里的“寶貝”,是多么幸福啊!爸爸媽媽付出了辛苦,為的是讓我們幸福生活,快樂成長。我們應該怎么報答他們呢?我認為主要有兩點:一、無論成績好不好,我們都應該好好學習,只有努力學習,才會取得好成績。二、平時力所能及地為爸爸媽媽做些事情。
我衷心的祝愿:所有爸爸媽媽的兒女,都是孝順的孩子!
我要做個孝順的孩子二:
中秋佳節是親人們團圓的日子,大家聚在一起賞月吃月餅,在歡笑中度過那幸福快樂而美好的時光。
還記得去年中秋節,我們一家早早地從杭州趕回了老家,與爺爺奶奶歡度佳節,一大早我們就收到了許多親戚朋友饋贈的月餅,大大小小的,各種各樣,口味也多種多樣:有蜜瓜的,有豆沙的,有草莓的……讓人見了就“口水直流三千尺”,就當我想偷吃時,被媽媽逮住了,說:“王昊,這月餅晚上和爺爺奶奶一起吃!”我被迫無奈,只好服從“命令”,忍住了自己饞蟲的誘惑。
我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了夜幕降臨了。吃好晚飯,我和堂弟陪著爺爺奶奶上樓賞月了。我不知道為什么,一種感覺指引我幫爺爺奶奶那拖鞋,并附他們二老上樓。到了陽臺上,只見桌上擺好了水果和月餅。突然我的眼睛一亮元祖的冰淇淋月餅出現在我的眼前。我的口水流了下來,我一時禁不過誘惑的考驗,就去撕開了包裝袋。誰知天有不測風云,當我正要開吃時,媽媽走了過了,對我說:“王昊,快去給爺爺奶奶拿月餅吃。”這時我才領略到了“孝順”的含義,連忙放下手中的事,在大月餅中切了一大塊給爺爺奶奶吃,還不停地給他們敲敲背,陪他們講講話。“孝”字在我的心中變的越來越重。當我給爺爺奶奶忙完去吃那塊月餅,可惜冰淇淋已經化為一灘水了我心頭不禁一酸,但想起自己是個孝順的孩子了,心里不禁偷偷地笑著。
這次中秋節讓我十分難忘,因為這是我孝順的起點,從今往后,我要更加努力,要做一個更孝順的孩子。
我要做個孝順的孩子三: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國家自古以來一直都提倡尊敬老人、愛護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的姥姥姥爺是一對慈祥和藹的老人,在我半歲的時候,媽媽送我去黑龍江,專門帶我長大。他們非常疼愛我,對我照顧得無微不至,在他們的關心呵護下,我生活得健康快樂。我現在長大了,懂得了要用我的愛心來回報爺爺奶奶。有時,我會把我愛吃的零食給爺爺奶奶一起分享;有時我會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給他們買衣服和鞋子。
“三八”婦女節那天,我和媽媽一起去買了兩束康乃馨,分別送給了奶奶和姥姥,她們看到了美麗的鮮花,感到非常高興,我感到她們的笑容和話語中都散發出年輕的光彩。
做一個孝順老人的孩子,我感到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很開心,我更加開心,因為我付出了愛心,得到了幸福和快樂。
我要做個孝順的孩子四: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父母養育子女,為子女的成長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勞動,作子女的理應孝敬父母,回報他們的養育之恩。孝敬父母,就應深入理解、體會父母在養育自己過程中所耗費的大量精力和血汗,以及他們表現出的最真誠、最偉大、最無私的奉獻精神,從而懷著回報父母養育之恩的敬愛之心,去關心、照顧、侍奉父母,使他們感到舒心、愉悅和滿足。具體的說來就是: 首先關心、照顧父母的生活,盡贍養父母的義務。
作子女的,對父母的起居、衣食、勞作都要悉心考慮,周到安排,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使他們能精力充沛地安安穩穩地度過晚年。父母生病,應想法及時診治,精心照料。逢年過節或父母誕辰,要買一些適合他們口味的食品,表達子女的一點孝心。如果父母有困難,子女應當全力幫助,寧肯自己困難些,也決不能讓父母作難。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孝敬父母的習慣。
對父母講話應先尊稱,口氣要溫和、親切;上車或進屋時應當走上前為父母開車門和屋門;上下樓梯或道路不平,應攙扶父母行走;進餐時先給父母讓座,美味佳肴先請父母品償;自己有客人來訪應先向父母介紹;與父母長期分離應寫信或打電話,問候父母的起居和身體狀況;要時刻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隨時褒揚父母對自己的恩賜德。 遇到重大事情,諸如升學、參軍、就業、婚姻等,都應當與父母商量,征求他們的意見。
對父母的意見應認真考慮,當發現父母的意見不當時,應耐心陳說得弊,婉言相勸,不可一味地強調自己的主權力,而置父母意見于不顧,使他們傷心。 第三,要理解和體諒父母的心情和境況,盡量順從他們。有些父母愛嘮叨,對子女管束過多,子女要完全理解父母的這些舉動是出于愛心,要不厭不煩,不頂不撞,順從應答,對一些不當的要求,聽而不行就行了。 在籌辦婚事時,子女要體諒父母積蓄的艱辛和日后的生活,從自立出以,盡量從簡,使父母能量入為出,高興地為子女操辦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