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議論文滿分作文
高考議論文滿分作文一
透過那泛黃的老照片
當曾一時風光無兩、雄霸天下的膠片業巨頭柯達無奈地宣布破產,出國留學網當各式各樣功能炫酷,造型高端的單反成為攝影師手中的新寵,當眾多的智能手機巨子為旗艦機型裝上像素高得令人咋舌的攝像頭……我們不得不承認,曾經記錄著我們悲歡離合的膠片時代,終究還是在一片唏噓中,緩緩落幕。
歷史總是如此冷酷無情,新電子信息統治時代的到來,總是以舊王者的黯然離場作為背景,縱令人唏噓,令人流連,卻總是無可奈何。
其實何止是黑白膠片,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在面臨著現代技術的入侵和侵蝕。紙質化閱讀的備受冷落和電子閱讀的方興未艾,書信的逐漸絕跡和電子郵件、微信、QQ等即時通信的大行其道;磁帶和CD在角落里蒙上歲月的灰塵,而MP3、MP4里存滿了每一首最愛的歌曲……是的,不知不覺間,現代技術早已將我們的生活方式徹底改變,攻城占地,勢如破竹。
然而,當我們臣服于現代技術那嬈媚的風姿和高貴的裙擺時,是否也曾想過科學技術的發展,除了帶來海量的信息儲存,光速的傳播速度,便捷豐富的資源外,是否也意味著美好的“稀釋”,傳統的遺失?你是否也曾對曾經伴你度過艱辛崢嶸歲月的“魚書”和“隨身聽”們,有過一絲不舍和留戀?
真正有底蘊的文化,必有泥土的厚重,紙質的輕盈,和木質的清香,而非金屬、玻璃和塑料的冰冷。數碼技術的時代,照片不再高不可攀,然而打開手機和相機,液晶屏上的照片,卻不過是無數個晶體堆疊的機械體,冰冷而沒有生命,電子閱讀的普及,使圖書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然而碎片化、娛樂化的閱讀傾向,使我們很少能再靜下心來,在雪夜擁一大爐,捧一杯茶,品讀智慧的芬芳,電子郵件、QQ的大行其道,使空間不再成為心靈的阻隔,然而碎片式的簡短回復,不但使人的思考變得膚淺蒼白,也再也品味不到“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的幽怨溫情以及每個文字背后如泣如訴、輾轉斟酌的糾結纏綿……生活方式的變遷,是時代和社會的進步,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正如王開嶺所說的,是古典與美感的消磨與喪失。
可怕的是,這種喪失,我們還渾然不知。
于是,佳能的“感動常在”聽上去更像一句難以實現的諾言。而偶爾翻開母親的相冊,我卻總能收獲發自內心的感動。因為,即使泛黃,卻依然能看見那一抹動人的微笑。
高考議論文滿分作文二
用心觀察與記錄
如今數碼相機已經十分先進,人們能以極低的成本獲得大量照片。然而,有人又重新拿起膠片相機,不顧一卷三十六幅的膠卷幾十元的高昂成本,與暗房里費心勞神的沖洗過程。這是為什么呢?正是由于這種種麻煩逼著攝影師在按下每一次快門之前,都能夠仔細深入地觀察被攝物體,用心思考,因而每一張逐漸顯影的照片背后都有一段值得慢慢回味的記憶。
這種回味在如今數碼照片泛濫的時代已是非常稀罕了。人們用鏡頭代替眼睛,用照片代替記憶,以為自己這樣便抓住了時光。
我也曾經這樣天真地認為。我初涉攝影之時曾去過一次西藏旅游,帶著自己的數碼相機。藍天,白云,碧水,雪山,面對這一切難以用人類語言形容的美景,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拍下來。于是,在西藏之旅的期間,我的眼睛幾乎未從取景器小窗口上移開過,存儲卡也被填得滿滿的,心想我已記錄下這一切美景。然而,回家再次瀏覽這些相片時,卻再找不回當時的那一份激動了。當時只顧著拍照,卻忘了用心體會旅途的愉快,面對美景的新奇與感動,以及景觀背后動人的故事傳說……我這才意識到,有些東西是難以用相片記錄下來的。
后來,有一次我帶上相機出門“掃街”時,才真正領悟到拍照的真正目的。在老城區走街串巷,嗅到食物的誘人香味,原來是一家老字號腸粉店。走進店里,點一碟腸粉,看著老板在氤氳的煙氣中忙活的身影,我忍不住舉起相機按下快門。在老城區我又見到一家打制傳統銅器的小店。循著“叮叮”聲走過去,與老師傅打聲招呼,好奇地看著打銅的過程。老師傅看著我專注的神情,露出燦爛笑容,于是我又按下快門。當我回家翻看這兩張照片,我突然覺得自己仿佛又聞到腸粉的香味,又聽到打銅的悅耳聲音。
我這才明白,拍照只不過是給你一個觀察體驗的機會,而照片只不過是回憶的引子,真正的美好回憶在心中。
因此,拍照用膠片機還是數碼相機又有何關系?照片的多與少又有何關系?只要用心體驗,用心記錄,定能寫下一段永不褪色的記憶。
高考議論文滿分作文三
悲傷著,面對著并快樂著
天生沒有痛楚的男孩短短32年的生命。
一個生來沒有痛覺的男孩——詹姆斯,到11歲才開口說話。由于傳染病肆虐、家庭變故,他開始了流浪的日子,遭遇各種奇事:有人利用他沒有痛覺的身體販賣靈藥、有人收藏他成為展示品……“鐵石心腸”的詹姆斯成為優秀的外科醫生,在機理血肉間揮汗操刀。
就拿賣靈藥的表演來說,他們讓詹姆斯假裝疼痛,擦上藥,傷口瞬間又長好了。于是在場的人紛紛掏錢買藥,直到所謂的靈藥被搶購一空為止。眾人哪里知道,傷口的快速愈合根本不是藥的作用,那完全是詹姆斯自身的特質!而那時年幼的詹姆斯又哪里知道他在做一件什么事呢?否則何來“利用”之辭?又怎么會說是“遭遇”呢?
其實,正因為他沒有痛覺,他才會在做手術時,手都不抖一下,他不明白為什么在手術時人們會懼怕,會冒冷汗,會比他擔憂幾百倍幾千倍。也正因如此,他不會有絲毫的猶豫,出奇的鎮靜,每時每刻都有極高的效率。他冰冷高傲的面龐,讓他看起來沒什么人情味兒。
的確是詹姆的遭遇啊。
直到他愛上女瘋子多特,又瞬間失去她,詹姆斯開始感受到人類應有的七情六欲,開始懂得悲傷、流淚和身體的疼痛……
我能真切地感受到詹姆斯失去多特的痛苦以及他有了痛覺的改變。他“學會”猶豫了,他甚至為該穿哪一件衣服而猶豫,而事實上它只有兩件可選擇的外套而已。這當然并非重點,但顯然告訴我們如此之大的反差。而在這之后沒幾年,詹姆斯就死去了。
的確是詹姆斯的遭遇啊!我想他是在現實中掙扎著死去的。
“痛”是身體的感覺;內心的痛是“痛苦”。以前的詹姆斯不懂,而當他終于弄懂的時候,他的生命變得那么脆弱。為何,為何?是他的直覺和感情習慣了被過度的理性和冷漠所貶抑?奈何,奈何!我也只能發出心酸過后的四個字了。
其實,詹姆斯的塑造者,即這部小說的作者,是通過詹姆斯作為醫生對人體的探索的科學主義,和他本身的不近人情來引出被科學主義所抑的直覺與感情的。作為我本人來說,我認為人類的感情和直覺是否被科學主義和科技的高度發達而貶抑仍然是一個等待人們進一步討論的問題。這一問題之于那些重感情的人就如同機器人是否會控制人類的觀點之于科學家和社會學家們一樣。而我恰恰是哪一類重感情的人。
問題想到這里,我忽而覺得自己被推入了擊退兩難的境地,畢竟,我們都將成為古人,而將來會怎樣,誰會有先知呢?只是霍金說過:“你所必須做的是你在所處的環境下做最大的努力。”事實上,人們已經意識到在某些領域科學與倫理等的沖突,并且在盡力避開這些敏感部位。克隆人被禁止以及科學本身的坎坷歷程,已經向我們證明,那些令人敬重的品德高尚、精神可嘉的科學工作者們無時無刻不注重將科學的發展扶上正軌。
人的聰明才智并不像錄音機里的磁帶可以倒退,現實對于我們只能面對,無法逃避。一個新的主題,一次新的奮斗的歷程擺在我面前了。我笑了。
高考議論文滿分作文四
訪而知之
早在80年前,毛澤東就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其中的“調查”就是“訪”,所要發的“言”就是從實際情況出發得出的結論。
當時的情況是,許多領導干部包括軍隊干部,對實際情況、群眾生活、士兵素質等等并不十分了解,工作上粗枝大葉,卻動輒發布一個命令,時而下達一個指示,要求部下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結果給革命事業造成了很多不良影響,有時甚至是致命的損失。為此,毛澤東強調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了解隨時變化的情況,這樣才能正確而科學地決策,不斷擴大戰果,最終取得勝利。
戰爭時代,形勢危急,毛澤東的頭腦始終保持著高度的清醒。他能身體力行,他的《興國調查》直到今天還有很多引人思考的東西。
“訪”是獲得實情的基本途徑,在此基礎上才可能誕生好的方針、政策,從而把事業推向正常的、健康的軌道。
可惜的是,這極其寶貴的一條后來被老人家自己拋棄了,“大躍進”時頭腦極端發熱,空中樓閣式的構想,浮在半空式的奮斗,結果是經濟很快崩潰,種地的吃不飽,“路有餓殍”時有上演。后來又有“__”鬧劇、荒誕劇連續拍了十年。為何?因為老人家久居宮闕,不查不“訪”了,常常突發奇想,其中不合理、不科學的招兒肯定不是小比例。
今天重溫老人家的話,從老人家早年的英明與晚年的昏昧二者的對比中,應該能夠悟出“訪而知之”的道理來,高考滿分作文尤其是手握權柄的人更應引起高度重視。
官做大了,很多事情不用親自做;在媒體上露臉的機會多了,見百姓的機會少了;聽到的贊美聲多了,聽到的實話少了。所以,時間一長,對下面的情況可能就漸漸地隔膜了,開出的處方難免就有不對癥的時候。怎么辦?要有了解民生疾苦、百姓訴求的愿望,這樣才能想盡一切辦法,開通一切通道。
在今天,“訪”的途徑是多元的,面對面是一種,電話、博客、QQ、來信……只要保證所有通道暢通,就一定會知之甚真,知之甚詳,知之甚全。“訪”之后呢?當然是研究、解決。至于如何去做,領導們比我這一介中學生內行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