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議論文寫作指導(dǎo)
高中作文議論文寫作指導(dǎo):直接引論法
提示語:“虎嘯深山,魚翔淺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世間萬物自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開篇直接點明觀點,表明的立場。
例1:《讓紀(jì)念閃耀理性光芒》
紀(jì)念是內(nèi)心情感的涌動,但又不是感情的無節(jié)制的揮霍;紀(jì)念需要行動來升華,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導(dǎo)。
真正的紀(jì)念是心靈的回響,是歷史的回音;它審視過去,啟迪未來……(總領(lǐng)下文,過渡自然)
黑格爾曾經(jīng)自夸德國人天生就是哲學(xué)家。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天生嚴(yán)謹(jǐn)自律的民族,就在一個狂人的引誘下,陷入了戰(zhàn)爭的淵藪。60年前的那幕慘劇:生靈涂炭、妻離子散、血流成河……勝者在對往昔的審視中找到了道德的標(biāo)桿,也找到了紀(jì)念的理由。
點評:本文是一篇典范的議論文,審題準(zhǔn)確,入題快捷。文章一開頭就直接提出中心論點:“紀(jì)念需要行動來升華,更需要理性的引導(dǎo)”,立意較高針對現(xiàn)實,有時代氣息,論證過程中引材料恰當(dāng),緊緊圍繞觀點展開。突出優(yōu)點就是點題不繞彎子,由材料直接入題。
例2:《找準(zhǔn)位置,綻放光彩》:
虎嘯深山,魚翔淺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世間萬物自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生命的玄機是找到自己的位置,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排比,列舉四種具有審美意義的典型意向,并緊扣中心觀點)
找準(zhǔn)位置,需要認(rèn)清自我,審視自我,用一顆平靜的心聆聽自我價值的呼喚,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例3:《談追求》
人的一生要有追求,沒有追求的生活是毫無意義的,沒有追求的人是無所作為的。我們中學(xué)生,擔(dān)負著祖國的未來,更應(yīng)有所追求。
例4:《多難興邦》
在四川地震災(zāi)區(qū)的學(xué)校鄭重地寫下了四個大字“多難興邦”,這四個字深深地鐫刻在我們心里。
例5:《不要輕易說‘不’》(2008年廣東)
人是脆弱的,經(jīng)歷太多的風(fēng)浪,總有一天會慢慢枯萎,但千萬不要輕易對生命說“不”,因為我們內(nèi)心里潛在著的,還有一種精神的力量,它支撐著我們在荒野中踽踽前行。
高中作文議論文寫作指導(dǎo):設(shè)問引用法
提示語:“你會因喜愛被過的皚皚白雪而對南國的椰林海風(fēng)不屑一顧嗎?你會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橋流水、青瓦白墻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美嗎?你會因介意林黛玉‘使性子’二不看經(jīng)典名著《紅樓夢》嗎?”以設(shè)問開篇引題,能夠激發(fā)讀者的思考,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例1:《穩(wěn)中求勝》
梁山智有吳用,道有公孫,武更是好漢如云。英雄如雨,卻已宋江為首。蜀國謀賴孔明,勇讓關(guān)張,卻以劉備為王,東木西金,南水北火,卻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為人沉穩(wěn),劉備做事敦厚,戍土謙穩(wěn)厚實,終脫穎而出,施展風(fēng)采,各得其所,故曰:為人沉穩(wěn),穩(wěn)中求勝,吉。(回答問題,提出中心論點)
例2:《心靈絕唱》:
天行健,宇宙的選擇。
博大有容,海洋的選擇。
那么,什么是心靈的選擇呢?
大寫的人,必有偉大的精神。心靈的選擇,擇一顆博大的心,可受天下之善;擇一顆赤誠的心,可結(jié)天下之友;擇一顆專一的心,可治天下之學(xué);擇一顆寧靜的心,可悟天下之理;擇一顆恒久的心,可善天下之事。
例3:《若為人生故,誠信不可拋》
人生,漫漫長路遠,紛繁誘惑多。人,作為微小而孤獨的個體,在人生的選擇題面前,無可避免地徘徊起來。在一個又一個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險象中,究竟能選擇什么,該選擇什么?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美貌來得可靠。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機敏來得憨實。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金錢更具內(nèi)涵。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榮譽更具實效性。
高中作文議論文寫作指導(dǎo):抒情議論入題
議論中飽含著濃郁的情感色彩,賦予議論以強烈的抒情性。議論的語言是理性思維的結(jié)果,因而也許少了一份靈動,儼然一副冷若冰霜的面孔。由抒情議論入題,打破議論文板起面孔說教的束縛,語言清新靈秀,更能引起讀者共鳴。
例1:《捕捉理性的靈光》
求知的瞳孔放飛彩色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貯滿流連,赫然印著“感情用事與理性分析”。是的,站在雨季邊上,綿亙于高三的歲月,即將步入社會的熔爐,憑借直覺和感情親疏去認(rèn)知這個紛繁的世界,還是邏輯分析,理性判斷,助長理性的羽翼?我愿意讓生命噴薄,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靈光。(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鮮明地表達觀點)
例2:《帶著感動出發(fā)》(2008年安徽)
窗外風(fēng)兒清清,鳥兒啁啾。窗內(nèi)陽光跳動,夢兒甜甜。時間之舟悄悄駛進夢境,拉開惺忪的眼簾。生活的風(fēng)車每天都周而復(fù)始的轉(zhuǎn)動,而我卻不感覺到那是一座褪色的雕塑,因為感動每天與我同行。
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感動,哪怕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帶著感動出發(fā),我發(fā)現(xiàn)生活之河中,每一種水滴碰撞聲都是那樣清脆悅耳。
例3:《我于咖啡中看見》
讓我們記住共同走過的歲月,記住愛,記住時光。——— 題記
獨自坐在空蕩蕩的天際下,于滾燙的開水中我聞得一陣卡布其諾的香氣。我愛極了咖啡,這又苦又甜滋味的品嘗,恍若一段長遠的人生旅途。
故人對我說,要有最樸素的生活,與最遙遠的夢想,話語在我輕輕攪拌中傳入耳中。
自出生以來,猶如這一壺白開水,單純無味,漸漸地,沖泡于這咖啡色的粉末中變得有滋有味,在慢慢地品嘗中,我們學(xué)習(xí)生活。而一路走到今天,我們都不容易。葉芝說,這世上眼淚太多,你不會懂得。這個倔強愛著的一個女權(quán)主義者,無疾而終的人,像極了我們對未來固執(zhí)的單戀,在裊裊香氣中,我們反思昨天,期待明天。
高中作文議論文寫作指導(dǎo):解題引論
一開篇即詮釋題目內(nèi)涵,明確中心論點。好處是通過詮釋概念來挖掘其深意,明確論述的方向。
例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顧名思義,就是提防人民之口比防河流決口更難。這就決定了當(dāng)權(quán)者一定要做到“為川者決之使導(dǎo),為民者宣之使言”,反之,將被歷史的潮流、人民的吼聲所吞沒。
例2:《學(xué)不可以已》
“學(xué)不可以已”,出自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勸學(xué)》一文,這句話的意思是,學(xué)習(xí)應(yīng)該堅持不懈,不應(yīng)該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否則就會前功盡棄,一無所得。
例3:
誠信是什么?在我看來,誠信是一種無畏的敢于說真話的勇氣,誠信是一份高尚的敢于負責(zé)任的純真,誠信是偉大的人格那耀眼的閃光點,誠信是人生財富那最瑰麗的明珠。我們應(yīng)該好好握住誠信背囊,千萬不能拋棄它。
例4:《好奇心 》(2008年江蘇)
好奇心,無疑是一顆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心。如果只將眼光聚于此,那在我看來,似乎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都有這樣一顆“心”。
有一種“好奇心”在魯迅的文章中最為常見;那驅(qū)使國民爭先恐后看“砍頭節(jié)目”的是好奇心;那驅(qū)使鄉(xiāng)鄰聽祥林嫂哭訴的是好奇心;那驅(qū)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許這些都只能稱為“好奇”罷了,“心”卻是失去了的。這樣的“好奇”,建立在對他人痛苦的窺探上,建立在“鐵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好奇心”,那么沒有,也罷。
高中作文議論文寫作指導(dǎo):名言引論
提示語:“我用咖啡匙子量走了我的生命。”這是美國詩人艾略特早期詩作中的名言。以名言開篇,可以先聲奪人。引用名人名言可以表明自己的主觀態(tài)度,也可以使用名言作為論點論據(jù),好處是加強論述的權(quán)威性,為文章的展開埋下伏筆。
例1:《感時花濺淚》
我國詩人有云:“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其實,這句詩正說明了景隨情牽的道理,對事物的認(rèn)識和一個人感情有很大的關(guān)系。(引用詩句,提出問題)
對于常人來說,一粒沙子就是沙子,而在詩人的眼里,一粒沙子可以彌漫整個世界。一粒水珠在詩人眼里便可折射出整個世界。因為詩人富于感情,對事物的認(rèn)識便不同于一般人。“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可能是由于人們對事物感情的親疏不同造成的。
例2:《說勤》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一勤天下無難事”,唐朝大文學(xué)家韓愈也曾經(jīng)說過:“業(yè)精于勤。”這就是說,學(xué)業(yè)方面的精深造詣,來源于勤奮好學(xué)。
例3:《靈感與汗水》
愛迪生曾經(jīng)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句話是非常正確的。“靈感”和“汗水”是取得成功的兩個方面,但起決定作用的是“汗水”,而靈感則是以“汗水”為基礎(chǔ)的。
例4:《彼岸,燈火闌珊》(2008年湖南)
彼岸,秦桑低綠枝,燕草碧如絲。或可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看那水面清圓,——風(fēng)荷舉,閉上眼睛,便可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昌黎先生曰:“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所以,朋友們,就讓這一切在腦海中聯(lián)翩,請不要試圖去登上彼岸,因為:
美啊,是距離成就了你。
例5:《跳出》(2008年湖南)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二行七言,無盡意味。遠看草色欣然,近看卻是一片惘然。這不即使人生世事嗎?跳出者欣然,糾纏著惘然。
人生在世,應(yīng)該講點跳出的智慧。
多少人名利場上你追我逐,你死我活。到頭來呢?成了名,而你的名卻也成了別人利用的工具;財萬貫,可終有一日隨你俱化土灰。
例6:《遠近焦距》(2008年湖南)
人生路上,“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我們要隨時調(diào)好恰當(dāng)焦距,以最好角度游目騁懷,行走大地。
禪宗有句話“眼肉有塵三界窄,心中無事一床寬。”一個人眼界開闊與否決定了他的人生價值觀、世界觀、態(tài)度。而眼界開闊又由你看事物的距離決定。
生活中,我們常常為許多事煩惱,這只是因為你對生活還有太多執(zhí)著,癡迷。“用力看,就是盲。”當(dāng)你站到一定高度時,眼前那一切就如“蝸角名利”般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你還會不開心嗎?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學(xué)習(xí)也有三個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當(dāng)你太拘泥于課篇時,反而不能真切體會,死抓某個詞理解時,又如何能看清文章脈絡(luò),走向、把握深義?經(jīng)歷這個苦苦跋涉階段,你的思路會走向開闊;這時需要你跳出思維桎梏,用博大眼界統(tǒng)領(lǐng)全書,宏觀把握。你才能“識得廬山真面目。”
高中作文議論文寫作指導(dǎo):比喻引題
以比喻開頭,入題迅速,富有思辨色彩,語言講究,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比喻能夠使復(fù)雜的道理簡單化,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借助形象說理,生動活潑,增強吸引力,讀者能夠比較容易地掌握作者所要闡明的觀點。
例1:《天平和七弦琴》
理智和情感是人類生活中的兩只腳印,人類在認(rèn)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長都和他們的理智與感情有關(guān)。(將理智和感情比作是人類生活中的兩只腳印,首句即入題)
例2:《談勤奮》
勤奮是打開知識寶庫的一把鑰匙,勤奮也是人們的良師益友。勤奮的人,也像一顆明珠,無時無刻不放出光芒;而懶惰的人,像生了銹的鐵一樣,即使放在光彩奪目的玉盤上,也不能贏得人們的敬重。
例3:《談追求》
追求是將人們從今天渡向明天的橋梁。腳踏實地的追求就像是植根于沃土的花木,必定會在明天開出燦爛奪目的鮮花,呈現(xiàn)出豐厚的果實;而不切實際的追求則會像天上的浮云,雖則美麗,卻難以持久。崇高的理想就像是璀璨的明珠,在經(jīng)過蚌殼里積久的奮斗后,在明天放射出耀眼的光輝;而庸俗低級的追求則像牛糞里的爬蟲,骯臟惡臭。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有崇高的腳踏實地的追求。
例4:《心靈的守望者》
心是門,為你打開一道前往求知世界的入口;心是路,為你指引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心更是風(fēng)箏,帶你遨游無垠的天際。如果心是門,那么,鑰匙在你手中,明天的世界由你選擇;如果心是路,那么道路在你腳下,通往何方任你掌握;如果心是風(fēng)箏,那么線握在你手中,飛翔的天空由你隨心所欲。那么,做好你心靈的守望者,不要讓世俗與卑劣將你污染,給心靈一個真實的選擇吧!
高中作文議論文寫作指導(dǎo):對比引論
提示語:“面對秋天,如果你選擇了在滿地黃花憔悴損中黯然傷神,讓那落葉像舞倦的蝴蝶棲息在你的肩膀……面對秋天,我選擇了歌唱。淡淡的風(fēng),淡淡的香,在秋天的地平線上,太陽依舊那么光,那么亮……”用對比手法引論開篇,能讓讀者強烈地感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愛憎喜惡,從而達到觀點鮮明的目的,幫助人們判斷是非曲直,從而有力地支持觀點。
例1:《真情誠可貴,理智價更高》
有時候感情是一劑善變的藥,溶在愛人的酒杯中,苦澀里也終能品出甘潤;有時候,感情是一把雙刃劍,握在敵人手里,縱輕輕揮下也覺傷痕累累。朋友,鐵血的男兒也有情,沙場的將士也有淚。感情支配著心靈,左右著靈魂。可是,小心啊,切勿讓其變幻了你評判的目光。
例2:《說勤》
古今中外,凡在事業(yè)上有所成就、取得成功的人,沒有不是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反之,那些懶惰平庸的人,就不會成就事業(yè)。由此可見,勤則成事,惰則敗業(yè)。
高中作文議論文寫作指導(dǎo):敘事引論
提示語:“陌上的山花已有無數(shù)的開了,冷月下,卻只見一池春水,驀然回首,總是充盈著淚水的雙眼遙望寂寞的星空,總是隨風(fēng)飄動的思緒感嘆樹葉的凋零……”一個美麗的故事,一個神秘的傳說,一段感人淚下的傳奇,能不激起你的情感的共鳴嗎?敘述故事開篇,可以設(shè)置一個相對輕松的氛圍,從而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激起讀者對這個故事的內(nèi)涵的思考,進而為后文作者的論述奠定基本的感情基調(diào)和思想基礎(chǔ)。從而使議論文瀟灑地擺脫枯燥說理的桎梏,進而達到自己的說理目的。
例1:《季節(jié)》(2007年高考)
曾經(jīng),想要做一個豪放不羈的文人,行走在羽扇綸巾之間,在落花中獨立,看微雨中飛燕,綠柳如煙中墨筆生香,只求在宋代那華美的錦緞上留下自己韻短而味長的一筆;曾經(jīng),也想學(xué)易安凄柔幽婉,隨手斟杯青酒,便能盛滿離人的眼淚,書頁間曼曲輕歌,便能道盡萬古癡情。
例2:《穿越百年的芬芳記憶》
“你是誰,讀者,百年之后讀著我的詩?”一個頭纏白布,身著素衣的老者向我走來,默默微笑看,“我無法從春天的財富里為你送來一朵鮮花,無法從遠方的云彩里為你送來一縷金霞,打開門向四周看看,從繁華盛開的園里采擷百年前消失的鮮花的芬芳記憶,讓歡愉的聲音穿越百年時光……”
泰戈爾就這樣一步一步向我走近,在我的耳邊低語,告訴我奉獻的美麗,它如一抹春日的陽光,親吻著每一個生靈。
高中作文議論文寫作指導(dǎo):類比引論
提示語:“燕子追求溫暖而長途遷徙,河水追求海洋而奔流不息,人們追求理想的境界而不畏艱險……”
類比引證就是用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做出論斷的方法,即用與甲事物性質(zhì)相近的乙事物來比照論證甲事物,從而說明它們具有某種共同點,這種方法屬于類比推理在論證中的使用,用同類事物進行比較,使得道理淺顯易懂。
例1:《學(xué)然后知不足》
雄鷹只有當(dāng)它搏擊藍天時,才知道天空是多么遼闊,而自己又是多么渺小;小溪只有在奔入大海時,才知道海洋是多么寬廣,而自己又是多么微不足道;同樣,一個人只有當(dāng)他學(xué)得愈來愈多時,才知道學(xué)海無涯,而自己學(xué)到的知識只不過是滄海一粟,他才懂得要永無止境地進取,即“學(xué)然后知不足”。
例2:《選擇堅強》
春選擇小草,因為她清新自然;冬選擇白雪,因為她純潔高雅。我選擇風(fēng)雨,因為我喜歡自己堅強地面對生活。風(fēng)雨過后,我依然有笑對彩虹,擁抱陽光的激情。
例3:《且放云帆濟滄海》
小船升起云帆,橫濟滄海的航程中難免會有風(fēng)吹浪打;小樹初有新芽,茁壯成長中難免會遭受雨雪風(fēng)霜;小溪向前奔流,一路上不只有泉水叮咚,也有險灘漩渦。青少年的成長亦如此。成長的過程便如登山的旅程,難免會跌跤,會有荊棘的劃痕,會有一次次的摔打和磨礪。這些都是正常現(xiàn)象,家庭、學(xué)校和社會都不必太在意,以一顆平常心去看便好。
高中作文議論文寫作指導(dǎo):材料入題
材料作文的寫作中,以材料直接入題,以簡練的語言,以傳神的比喻來明確觀點,開宗明義。這樣的開頭引題,既緊扣材料,又緊扣觀點,可謂一舉兩得。
例1:《老鷹哲學(xué)》(2008年高考試題)
南太平洋上的小龜縱然聰明,不過,最終還是葬身鷹腹!自然界中鷹享有盛譽,仔細總結(jié),發(fā)現(xiàn)其有以下三個特點,稱之為老鷹哲學(xué)。(簡述材料,抓住要點,明確中心)
老鷹哲學(xué)之一:看清事實
看清事實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礎(chǔ)。小龜們看到偵察兵爬進了大海,便以為一切安全,便心安理得地爬出了出來,結(jié)果呢?只能遭受滅頂之災(zāi)。而老鷹卻正好相反,它們看清了還有成千上萬隱蔽在沙中的小龜,結(jié)果大獲豐收!
其實生活中的我們也應(yīng)該看清事實,否則會讓我們遺憾終生!司馬家族不就因此而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而遺憾惱怒嗎?我們不也經(jīng)常因廣告效應(yīng)而買到一些偽劣產(chǎn)品嗎?所以,我們需要看清事實。看清事實是一種智慧。
例2:《杯中窺人生》
一棵蘆葦并不會快樂,當(dāng)她快樂了,是因為她開始了思考。——題記
在一堂課上,老師往空杯中放一塊石頭,再向其中充入沙子,然后是加水。一個杯子裝上石頭滿了嗎?安于現(xiàn)狀的人說滿了;裝進了沙子后滿了嗎?聰明的人說滿了;善于思考的人說還可以加水。
這就是思維,這也就是人生!
例3:《人生三境》
三個人走進商店,各自買了果汁,咖啡以及礦泉水,原因是他們各自喜歡甜味,又苦又甜的滋味,以及淡淡的感覺。
讓我們來設(shè)想一下,假若三位顧客年歲相異,恰為少年,中年人和老者。那么該是少年喜歡那甘甜,中年人品嘗甜苦之味,老者享受淡淡之醇吧。將這三味推之于人生,不亦妙乎?
我們在世上走著,都要經(jīng)歷少年、中年及老年三個階段,從少年到中年的蛻變,從中年至老年的風(fēng)化,不啻是身體的成長衰老,更是心智的成長,心境的漸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