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月二為主題作文
以二月二為主題作文篇1
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漢族也擁有著眾多的傳統節日,“二月二,龍抬頭”就是其中的一個,這是一個重要的節日。
每逢農歷二月初二,不僅叫“龍抬頭”,還有另一個名稱叫“春龍節”。關于這個傳統節日還有一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不論男女,都留著長發。有一個理發師,技藝過人,經過他打理的頭發很柔、很亮,烏黑濃密。由于正月是新年的開始,大家為了能討個好兆頭,紛紛去他那里理發。
而他的舅舅也是個理發師,但是技術不如他。舅舅看著自己日漸慘淡的生意,心中不由得對外甥升起怨恨。于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舅舅將外甥殺害。理發師因為執念太深,靈魂得不到超度,把自己的舅舅殺死以后,還把所有來理發人的舅舅也殺了。因此大家都不敢去理發了,并且村子里開始流傳“正月理發死舅舅”的魔咒。
一個月后的一天,巡游路過的龍神發現了這里的情況,破除了“正月理發死舅”的魔咒,這天正是二月初二。
從此,人們都在二初二這天理發,以表對龍神的尊敬。在這天,人們會把吃餃子叫做吃“龍耳”,吃米飯叫做吃“龍子”,吃餛飩叫做吃“龍眼”,吃面條叫做吃“龍須”,吃春餅叫做吃“龍鱗”。
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因此,農村家家戶戶會在房前屋后,用青灰圍成大大小小的圓形,俗稱“圍倉”。
在我的家鄉,二月初二之前不許剪頭,凡是有舅舅的人,都要一直把頭發留著,等到二月初二這天或者以后再剪。二月二這天,渦陽所有理發店都熱鬧極了,每家理發店門口都排著長龍似的隊伍,而且這天剪頭的價格也會漲哦!
我們這里有的小男孩會留辮子,會選擇二月初二這天給男孩子剃辮子,大擺宴席,來參加宴席的大人們都會給禮金。如果孩子有舅舅,就會把剪掉的辮子分給舅舅,然后舅舅要給孩子包個大大的紅包。這時的孩子、長輩以及親戚朋友都高興極了,人人處處都沉醉在歡樂之中。
家鄉的二月二真是有趣、熱鬧!
以二月二為主題作文篇2
二月二,龍抬頭,剪頭發是二月二的一大傳統。今天,我就去剪頭發了。
我非常討厭剪頭發,因為剪完了我很難看,但媽媽說:“兒子,你今天必須剪頭發!”我說:“我就不剪!”
媽媽見對我施硬的不行,就施軟的,說:“兒子,你一年級時頭發更短,也不難看呀!”
媽媽對我軟硬兼施,我實在招架不住,只好去剪頭。
到了理發店,我先洗了頭。水從頭上落下來,我感覺頭發都在流淚。
過了一會兒,開始剪頭了,理發師拿了一把梳子和一把剪刀,先用梳子把頭發捋起來,然后用剪刀剪掉,我仿佛聽見頭發在喊:“救命呀!救命呀!”理發師不停地重復著這個動作,過了一會,理發師放下了手中的兩個“惡棍”,我剛想慶幸:終于剪完了!理發師又拿了個電動剃頭刀,我暗暗叫苦:怎么還來呀!
理發師把電動剃頭刀打開,剃頭刀嗡嗡地叫著,似乎隨時準備來“吃”我的頭發。這“破東西”的速度是剛才的好幾倍,我的頭發就像一群綿羊,而那“破東西”的速度是剛才的好幾倍,我的頭發任它吃。我想:你這“剃頭刀”,無名鼠輩,有啥資格剃我頭發?
過了一會兒,剪完頭發了,我一看地上,滿是頭發,那些頭發就像一群殘兵敗將,讓我不忍心看。再一照鏡子,啊!這簡直太難看了!從今天起,我發了個誓:以后不到萬不得已,我再也不剪頭發了!
以二月二為主題作文篇3
農歷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民間俗語“二月二,龍抬頭”。一是說,此時百蟲復蘇,適宜耕作;二是說龍施雨水,祈求年豐。傳統習俗在這一天要炒“料豆”、“撒青灰”、“圍倉”。這天,還是某某傳統的某某古廟會。
料豆,即黃豆,又稱“蝎子爪”。料豆有咸甜之分,咸料豆首先把黃豆用鹽汁漬泡后,用慢火炒,一般炒到豆粒發出爆響,豆皮炸出裂紋便可;甜料豆把黃豆漬泡在糖水中,然后再炒,有的在豆粒將要熟時,直接往上加糖。鄒東山區個別地方用花生代替料豆。當地有在太陽不出來之前炒完料豆的風俗。傳說吃蝎子爪不挨蝎子蜇。
圍倉要在天亮之前舉行,農婦在院內、大門口、場院內用草木灰畫囤梯、打灰屯、撒五谷。圍倉時,用青灰(草灰)圍成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意為希望糧食滿倉,五谷豐登。
二月二這天不從井中打水(有的地方等太陽出來即可),怕“怒龍王”;不動針,怕刺傷“龍眼”;婦女不在屋內梳頭,更不準用長繩,免得屋上掉蛇(俗稱“長蟲”)、蚰蜒、蝎子等。二月二,境內多數居民還有吃魚的風俗,稱為“熏蟲”。民國年間,這天為年節盡頭,“社火”至此停止,各行各業多少是此日開工,恢復正常的生產和工作。
農歷二月初二,龍抬頭日。古人認為龍是鱗蟲之長,有興云布雨的本領,春耕播種季節,舊時南京郊縣的農民,為求豐收只得祈禱龍神的保護,寄希望神龍呼風喚雨,故二月初二形成許多崇龍習俗。如到江河湖畔祭祀龍神,規定天亮以前不得到江河挑水,以防傷害“龍身”。婦女在該日要停止針線活,以防刺傷“龍眼”,此日飯食皆以龍名,面條謂之“龍須面”,餃子謂之“龍耳朵”,飯叫“龍子”,餅叫“龍鱗”,團子叫“龍蛋”等等。
明《宛署雜記》載:“都人呼二月二為龍抬頭,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蜒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亦名引錢龍。”郊縣農家還有“撒灰囤兒”的習俗,在庭院中用草木灰撒成大小不等的“灰囤子”,在每個灰圈圈內,放一小把稻谷、麥粒或玉米、豆子,這是將灰囤子比作糧囤,討“五谷滿倉”之意。
在城里還流傳著“二月二,家家戶戶接女訴冤仇”的習俗,接出嫁的女兒回娘家省親,女兒回來后傾訴在夫家的遭遇,父母勸慰自己的孩子,怎么勤儉持家,孝順公婆,妯娌和睦。女兒在公婆家辛苦了一個正月,也好就此在自己的父母家休息休息,和閨中好友一起出去踏青游春,話話家常,過幾天輕松日子。
以二月二為主題作文篇4
我國民間傳說,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此后,地上的雨水會增多,民間就成這一天是“春龍節”。關于這個節日,民間有這樣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東海龍王生了三個龍太子,就缺一個龍女。龍王很想再有個公主,以為那時候的人都覺得兒女雙全才是幸福的事,東海龍王也不例外。
不久,東海龍王的心事被王母知道了,王母就給了龍母一顆仙丹吃。沒過多久,龍母就再次懷孕了。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初二,龍母分娩了,果然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女兒。東海龍王這才興高采烈起來。
小公主一天天長大了,每天東看著龍宮的五光十色,珠光寶氣,她覺得厭倦極了,就渴望去人間尋求真正的幸福。當母親的當然知道女兒的心思,龍母就勸公主說:“乖女兒啊,咱們龍宮里生活如此幸福,無憂無慮,要什么有什么,你為什么想要去人間呢?”可是公主已經下定決心去人間看看,龍母見女兒決心已定,知道即使挽留,女兒也不會留下的,值得悄悄把她送出龍宮,還給她佩帶了一個錦囊。龍公主依依不舍的告別了母親,離開東海,飛過了九十九條河,越過九十九座山,來到一座大山下,扶危濟困,幫助了好多貧困的窮人。最后嫁給了一個人間的青年小伙子。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這時龍宮卻亂成了一鍋粥,龍王知道女兒出走的事情后,非常惱怒,天天發脾氣,搞得身邊的人心驚膽戰,他還不讓龍母去看女兒。龍母沒法出宮,有天天想念女兒,所以每到陰歷二月初二那天,龍母就浮出海面,抬起頭來朝著女兒離開的方向痛哭一場。龍母的哭聲變成了雷聲,留下的眼淚化作了春雨。
從此,每到農歷二月初二這天,天上的雨水就特別多。
以二月二為主題作文篇5
二月二,龍抬頭,剪頭發是二月二的一大傳統。今天,我就去剪頭發了。
我非常討厭剪頭發,因為剪完了我很難看,但媽媽說:“兒子,你今天必須剪頭發!”我說:“我就不剪!”
媽媽見對我施硬的不行,就施軟的,說:“兒子,你一年級時頭發更短,也不難看呀!”
媽媽對我軟硬兼施,我實在招架不住,只好去剪頭。
到了理發店,我先洗了頭。水從頭上落下來,我感覺頭發都在流淚。
過了一會兒,開始剪頭了,理發師拿了一把梳子和一把剪刀,先用梳子把頭發捋起來,然后用剪刀剪掉,我仿佛聽見頭發在喊:“救命呀!救命呀!”理發師不停地重復著這個動作,過了一會,理發師放下了手中的兩個“惡棍”,我剛想慶幸:終于剪完了!理發師又拿了個電動剃頭刀,我暗暗叫苦:怎么還來呀!
理發師把電動剃頭刀打開,剃頭刀嗡嗡地叫著,似乎隨時準備來“吃”我的頭發。這“破東西”的速度是剛才的好幾倍,我的頭發就像一群綿羊,而那“破東西”的速度是剛才的好幾倍,我的頭發任它吃。我想:你這“剃頭刀”,無名鼠輩,有啥資格剃我頭發?
過了一會兒,剪完頭發了,我一看地上,滿是頭發,那些頭發就像一群殘兵敗將,讓我不忍心看。再一照鏡子,啊!這簡直太難看了!從今天起,我發了個誓:以后不到萬不得已,我再也不剪頭發了!
以二月二為主題作文篇6
今天是農歷二月二,俗話說的好“二月二,龍抬頭”。可我一直不明白“龍抬頭”是什么意思,所以只好問偶老媽,媽媽說她也不知道,這個問題只好告一段落。
今天我們要去姥姥家,因為二月二,所以要去姥姥家。一下車,我就看見小姨左手拿著梨,右手端著麻花;看起來特別好玩。接著我跟著小姨一起去后院玩。一進門,就看見笨笨搖著尾巴向我跑過來,我只好躲它,笨笨見我沒興趣和它鬧,便向佳佳跑去,佳佳還小,她怕笨笨咬她,便哭了起來,好多人過來哄佳佳,終于佳佳不哭了,我們把笨笨關了起來,防止它再嚇佳佳。
把笨笨關起來后,我們就去前院玩電腦了,小姨只要來了姥姥家就玩電腦哎!
一會兒該吃中午飯了,我們都要喝雪碧姥爺就給我們打開,幌了幾下,一打開馬上氣兒就往上涌,弄了丫丫一身,我們大笑起來,爽朗的笑聲充滿了院子!
一會兒丫丫該上課了,她就走了。過了一會兒,我一看表都3點過5分了。丫丫1點走的,但好像剛走了幾分鐘,這證明了時間飛快。一會兒天就黑了,我們吃了晚飯就各回各家了。
以二月二為主題作文篇7
今天是農歷二月初二,是我國傳統節日二月二。它又稱為龍抬頭、春耕節、農事節。如《史記。律書》中所說:“卯之為言茂也,言萬物茂也”,講的二月二是中國古代農耕文化對節令的反映,標志陽氣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動、雨水增多、溫度逐漸回升,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
在唐宋時期,二月二卻被稱為“挑菜節”。那時的文人是非常關心,這么一個重大的節日,詩人們紛紛擼起袖子上陣,留下了寶貴的節慶資料。蘇軾寫下了:“拄杖閑挑菜,秋千不見人。殷勤木芍藥,獨自殿余春”的優美詩句讓世人傳頌。
二月二也有許多風俗,最重要的是剃龍頭。剃龍頭主要是來自一個錯誤的說法,特別是北方人,說是“正月剃頭死舅舅”,其實是:正月剃頭思舊,那么理發的時間就只能推到二月了,因為初一、十五在人們意識中是大事不宜,俗話說“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那最早的日子只能是二月二了,正好還是“龍抬頭”,理完發也讓人感覺煥然一新。
關于二月二的民間諺語非常多,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二月二,龍抬頭,春雨下得滿地流。霹靂一聲驚天地,怎知龍王心里愁。”這其中有一個神話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東海龍王與龍母非常想要一個女兒,終于心想事成。長大后的龍女不想呆在龍宮,想去人間體驗生活,于是龍女來到人間,決心幫助人類,終生在此,壽終正寢。人們為了紀念龍女,便修了龍女廟,并且每年二月二去祭拜她。龍母每年也會在這天浮出水面,抬起頭望向龍女廟的方向痛哭,她得哭聲變成了雷,淚變成了雨,在二月二滋潤萬物。
在二月二這天,媽媽教我炒黃豆,因為炒黃豆跟爆米花一樣都是龍抬頭的傳統習俗,它象征金豆開花,萬事如意,看看我炒炸了黃豆,是不是很像呢?
此刻,我希望用我做的炒黃豆,祝愿我的祖國:面對疫情,早日治服病毒,二月二,龍抬頭,紫氣東來好兆頭。
以二月二為主題作文篇8
二月二,龍抬頭
我國民間傳說,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此后,地上的雨水會增多,民間就成這一天是“春龍節”。關于這個節日,民間有這樣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東海龍王生了三個龍太子,就缺一個龍女。龍王很想再有個公主,以為那時候的人都覺得兒女雙全才是幸福的事,東海龍王也不例外。
不久,東海龍王的心事被王母知道了,王母就給了龍母一顆仙丹吃。沒過多久,龍母就再次懷孕了。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初二,龍母分娩了,果然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女兒。東海龍王這才興高采烈起來。
小公主一天天長大了,每天東看著龍宮的五光十色,珠光寶氣,她覺得厭倦極了,就渴望去人間尋求真正的幸福。當母親的當然知道女兒的心思,龍母就勸公主說:“乖女兒啊,咱們龍宮里生活如此幸福,無憂無慮,要什么有什么,你為什么想要去人間呢?”可是公主已經下定決心去人間看看,龍母見女兒決心已定,知道即使挽留,女兒也不會留下的,值得悄悄把她送出龍宮,還給她佩帶了一個錦囊。龍公主依依不舍的告別了母親,離開東海,飛過了九十九條河,越過九十九座山,來到一座大山下,扶危濟困,幫助了好多貧困的窮人。最后嫁給了一個人間的青年小伙子。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這時龍宮卻亂成了一鍋粥,龍王知道女兒出走的事情后,非常惱怒,天天發脾氣,搞得身邊的人心驚膽戰,他還不讓龍母去看女兒。龍母沒法出宮,有天天想念女兒,所以每到陰歷二月初二那天,龍母就浮出海面,抬起頭來朝著女兒離開的方向痛哭一場。龍母的哭聲變成了雷聲,留下的眼淚化作了春雨。
從此,每到農歷二月初二這天,天上的雨水就特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