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全面小康的作文怎么寫
關于全面小康的作文怎么寫篇1
夢想是什么呢?夢想是"精衛填海"中精衛不畏艱難,努力奮斗的精神;也是,"愚公移山"中愚公堅持不懈,有恒心,有毅力的堅持。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的夢想是當一名情報員,那么務必要把自已的眼睛保護好,懂的知識要全面,這些都是情報員必須具備的東西。夢想是方向,勤奮是力量,為了這個夢想我一定會加倍努力,相信我,許多中國人民和我一樣有著平凡的夢想,并為之而拼搏、奮斗。
1941年至1942年日軍對革命根據地進行全面
"掃蕩",推行"燒光,殺光,搶光"三光政策,制造了難以計數的"無人村"中國這一片貧瘠,百廢待興。 涓流匯海,聚沙成塔,中國夢,漸行漸近。
現在我們中國人,讓他們對我們不容小看。1967年6月17日八時20分,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中國再一次震驚了世界!世界各國不能理解:長子彈到氫彈的時間,美國用了七年四個月;蘇聯用了四年……而中國實現這個夢想僅僅只用了兩年八個月,中國讓世界刮目相看!這是我們中國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改革開放以來,原來用牛耕地,自己挑水喝,用柴火燒飯吃……經過多年來我們不斷的努力研究出了許多科研成果,例如:現在我們用抽水機抽水,我們用電煮飯,我們用耕地機耕地……我想我們中國人民一定會在研究出更多的科研成果。
百年追夢目標的實現,靠一代又一代人的持續奮斗。少年一代是未來事業的接班人,奮斗的核心是創新,具備創新精神和能力的接班人才能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我們要牢記歷史使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努力,努再努力,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凝心聚力,把13億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匯聚成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全面小康,必將不是夢想。
關于全面小康的作文怎么寫篇2
小時候,爺爺總是跟我說起他生活的那個年代。那時候,家鄉很窮,家家都住著土坯房,人人都穿著補丁裝,很多時候還要餓肚子。下雨天,院子里、大街上,全是爛泥巴,一腳踏下去,連腳帶鞋都會陷進去,拔都拔不出來。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幾代人的拼搏努力,中國社會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已經基本實現了小康社會,現在正在向著全面小康社會大步邁進。
以我們溫州為例,如今,大街上再也看不到裸露的黃土,再也聞不到污水的惡臭。人們看見的是湛藍如洗的天空,聞到的是令人心曠神怡的空氣。五馬街店鋪林立,商品琳瑯滿目,公園路煥然一新,到處人山人海。花兒綻放著欣慰的笑臉,小樹扭動著輕快的舞姿,廣場上和平鴿與人們親切游戲。自然的美已經融進了城市,與其合為一體,組成了小康社會的一大亮點。伴隨著物質文明的進步,精神文明也步入了小康。當你步入這個陌生的城市,總會得到一聲聲親切的問候、熱情的幫助。每當你走進商店,也都能聽見一聲溫和的“您好”。人們漸漸懂得了說“沒關系”、“請原諒”的藝術,也漸漸懂得了彎腰、鞠躬、點頭的禮貌。這一切的一切,使溫州這個社會更加像一個大家園,也無愧于全國文明城市這個榮譽稱號。
如今,我們可以用電腦上課寫作業,可以用微信視頻聊天,也可以用耳機聽音樂……保暖已不是穿衣的標準,色澤艷麗、款式新穎才是人們的時尚追求。我們的食物也不僅為了吃飽,更講究營養均衡和品種豐富。談起住房,那就更不用說了。人們現在住的是既寬敞又明亮的大樓房,家里的家具也是應有盡有,智能家電、智能機器人也已經隨處可見。現在的出行也變得非常方便,飛機、動車、地鐵、公交車、出租車等等,各種交通工具任你選擇。
從改革開放一路走來,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少年強則國強。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現在應該好好學習,學好本領,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全面小康,我們來了!
關于全面小康的作文怎么寫篇3
我的家鄉在坦洲,這兒一年四季綠樹成蔭,鮮花盛開, 風景優美,空氣清新,氣候宜人。不信,請到我家樓下看看吧。
我家樓下有個大池塘,池塘像葫蘆形。旁邊圍著飛盤一樣圓的石頭。還有一圈綠色的植物,每隔兩米就有一棵柳樹。瞧!那柳樹像一個扎辮 的小姑娘,滿頭的辮子隨風舞動,辮梢拂過水面,平靜的水面頓時水波蕩漾 。岸邊的 雞蛋樹也悄悄地開花了,鮮艷的雞蛋花露出了紅紅的笑臉。
一只只小麻雀從遠處的樹上飛來,飛進池塘邊一棵茂密的大榕樹不見了,仔細找找,哦,看到了,原來它在吃榕樹的果實。還有一身翠綠色的小鳥也來了,我 跑去問爸媽,誰也不知道,所以我就叫它名為“不知名鳥”。它們從這棵樹飛到那棵樹,站在大樹頂端,輕輕地搖晃枝條,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好像在說:“這兒真 美,這兒真美。”看!有幾只小鳥忙得很,又從大榕樹摘榕果拿回家給寶寶吃。
池塘里一朵朵的是什么花?哦,是荷花,一朵朵粉紅色的荷花把小池塘打扮得分外妖嬈。荷花下面游來游去的是什么呢?是小魚。嘩啦啦,突然下起小雨,嚇得魚兒們都 躲起來了。一會兒,雨停了,小魚又從水中浮上來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
這里的風景真美,大家快來游覽吧!
關于全面小康的作文怎么寫篇4
我是來自四五班的周紫麒,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小康在家鄉》。
我的家鄉在湘北邊陲,是有名的魚米之鄉!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靈,物產富饒!
從小,我在這里長大,見證了家鄉的變化!家鄉一年比一年美麗,人們的生活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就說說我家住的這片小區吧!聽爸爸講,幾年前這里是縣城的北門市場,雖然很熱鬧,但是街道和民房雜亂無章,污水四溢。后來經過政府規劃建設,這里成了城市地標。一座座高樓大廈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一個個設施齊全的住宅小區相繼涌現。雙向車道上車水馬龍,秩序井然!城市廣場的道路兩旁是各種各樣的店鋪,里面的商品琳瑯滿目,讓人眼花繚亂!大家可以輕松的享受吃,喝,玩,樂,購一條龍的服務!
我最喜歡的還是小區旁邊的河堤!
小區挨著橫貫縣城的沱江河。以前河堤長滿了不知名的野花野草,堤邊是參差不齊的民居,更有牛,羊來飲水,吃草,在堤上拉屎拉尿,臭氣熏天,連河水都被污染了!這幾年,河堤變堅固了,堤上修了柏油路,違章建筑被拆除,空出的地方栽種了很多枝繁葉茂的綠化樹和爭奇斗艷的景觀花,沱江兩岸更是建成了一個個供市民休閑的公園。每當夜幕降臨,河風習習,河堤邊就熱鬧了!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這兒休憩,消除一天的勞累!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鄉村里人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的奶奶和大伯住在鄉下!我們經常回去看望他們!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發現家里有了很大的變化。以前的鄉間泥濘小路變成了寬闊的水泥路;以前的路邊雜草變成了棵棵挺拔的小樹;以前低矮的平房變成了鱗次櫛比的樓房,家家門前有垃圾集收池……大伯家里各種家電一應俱全,餐桌上葷素搭配,想吃什么就能買到什么,生活水平一點不比城里差!怪不得,奶奶不肯跟我們住在城里!她經常笑呵呵的跟我說:“黨的政策好,我們都過上了小康生活,在哪里都是一樣的!”
我問媽媽,什么是小康?媽媽笑著回答,小康就是國泰民安,老百姓安居樂業,人人生活幸福!我突然明白了,我所看到的這一切,不正是小康在家鄉的表現嗎?我愛我的家鄉,我愿意努力奮斗,為家鄉的建設添磚加瓦!
關于全面小康的作文怎么寫篇5
“翻兩番,國民生產總值人均達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紀末在中國建立一個小康社會,叫做中國式的現代化。翻兩番、小康社會、中國式的現代化,這些都是我們的新概念。”這是1984年3月25日,鄧小平爺爺在會見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說的話。
小時候,我常常聽大人們說“小康生活”這個詞。那時候,我還不明白“小康生活”是什么意思。長大點兒后,我才知道“小康生活”就是比較殷實的一種生活狀態。因為小康社會,才有了小康生活。
爸爸和我說過,在他童年時的農村,與現在比差遠了。那時,幾乎沒有幾個孩子能上完小學,要不然中途輟學,要不然干脆不讀,留在家里務農;房子很破,不美觀且不牢固;路邊沒有路燈,一到晚上就看不清路。而現在,農村的孩子們都能上學了,一幢幢漂亮、堅固的房子也拔地而起,到處都有現代化科技,造福了農民,也造福了社會。
我聽完,既為農村的變化而感到欣喜,又堅定了實現“強國夢”的信心。要想改變周圍,就先從改變自己開始。在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里,我們青少年就是祖國的希望。作為祖國的花朵,我要多多學習可以為祖國作出貢獻的知識,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爭取更上一層樓,長大后幫助祖國進一步建成小康社會,讓人人都過上自己向往的小康生活!
想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要從多方面發展。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總有我擅長的一面。而我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并向它進軍,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能力,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在奔夢路上。人人都有中國夢,而我的中國夢,就是讓老百姓們過上好日子!
關于全面小康的作文怎么寫篇6
從小到大,我跟隨游學隊伍走過國內外很多城市,其中很多名校是必經“打卡地”,但對我觸動最大的卻是媽媽帶我去的“莊戶學院”。在這里,一幅生機勃勃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鋪展,一個在這片充滿希望與機遇的土地上深耕夢想的選擇正在我心中扎根。
“莊戶學院”真是“校”如其名,不在什么大城市,也不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而在媽媽工作的廣袤田園里。最初想來這里純屬是因為聽著名字有趣,而真正來到山東青島平度市仁兆鎮沙北頭村“莊戶學院”開始體驗之旅時,發現不僅十里八村的“土專家”和科研院所的大教授到田間地頭“開講”,而且“莊戶劇團”說唱講理論展演堪比我們學校的時政課堂。聽院長王桂欣爺爺說,這個“莊戶學院”從2016年建院以來,已經培訓了山東省各地學員1萬多人,沙北頭村經培訓的500多名新型職業農民持證上崗,帶動100多個貧困家庭實現脫貧。
“上課地點挺‘莊戶’,但授課方式、內容聽起來可真時尚。”我迫不及待地拿上勞動工具,跟著30多名農民同學來到“莊戶學院”創業實習基地,開始學習招牌課程——《盆景葡萄的栽培》。
走進“教室”,二層樓高的大棚一側是一排排兩米多高的大盆景葡萄,虬枝盤旋,不同顏色的葡萄掛滿枝頭;而在另一側,是上千盆的小盆景葡萄,綠葉掩映下,一串串葡萄顯得格外飽滿。
“經過嚴格控制溫度、濕度、光照等條件,培育出的葡萄可以根據不同時節上市,既能觀賞也能品嘗。”盆景葡萄栽培老師竇澤英說,大棚除了雙膜覆蓋,還有加熱加濕儀器輔助。“這700多盆大盆景早就預訂出去了,售價從八百多元到幾千元不等,今年11月交貨,這次疫情的發生讓很多都市白領更加向往田園生活,我們這‘移動的葡萄園’更火爆了。”簡單介紹后,竇老師繼續講授葡萄盆景的栽培技術和注意事項,穿梭在葡萄藤架和盆景中間,現場演示著各種操作細節。我和30多個同學圍攏在她周圍,用手機錄著視頻,生怕錯過任何知識點。
到了實戰環節,我拿著果鉗在濕熱的大棚里操練起來,一會兒全身就濕透了,可其他同學依然勁頭十足,“這種地要種出‘花’來了,以前露天種一季,現在大棚一年兩季,以前一畝收入也就1萬多塊錢,種植盆景葡萄一年能掙10多萬,日子總算有奔頭了。”我們同學邊學邊議論。“這個大棚這么高,苗木這么多,投入沒有風險么?”我想建模給同學們算一算。“我們這里是沙北頭村黨支部領辦的農業合作社,學員們可以租村集體建好的大棚,從種植到管理再到銷售享受一條龍服務,不愿租種也可以跟工人一樣在這里上班。”竇老師馬上來給我們答疑。
竇澤英正在講授葡萄盆景的栽培注意事項
看到我滿頭大汗,竇老師帶著我到一側休息,“竇老師,白色果盆里的小樹是什么?”我很好奇地問。“這是荔枝、火龍果盆景的試驗田,咱‘莊戶學院’不僅要引領技術,還要引領農業創新,敢嘗試才能成功,我們‘莊戶學院’就得有敢想敢為的開拓精神。”竇老師很驕傲地介紹。
“竇老師一定是個有故事的老師。”我欽佩地說。交流中,我得知竇老師家是出了名的種姜世家,“莊戶學院”剛開辦時推廣科學種地新辦法,她和不少鄉親都很不服氣,經過競賽,現在的院長王桂欣靠新方法畝產高她幾千斤,品相還好,成本基本一致,她和鄉親們跟“莊戶學院”算是不打不相識,終于相信了在新時代想要種好地,必須改變祖傳的“種地經”。
這是一個改革創新的時代,鄉村到處涌動著求變與探索的活力。在這個“莊戶學院”里,我體會到了從沒有過的幸福感、獲得感,感受到了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決心和魄力,更感受到中國自下而上迸發出的希望與力量。
我要把“莊戶學院”學到的創新、堅韌、實踐精神帶到學習中去,像“莊戶學院”的老師、同學那樣在希望的田野上闖出“新天地”,開拓新思路,探究新方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關于全面小康的作文怎么寫篇7
奔21世紀的小康社會
說起奔小康,你一定會問。什么是小康?小康用俗話說,就是指過著一種經濟比較富裕,吃穿不用發愁的好日子。奔小康是黨也是我們老百姓最想辦的事改革開放后,特別是“兩會”以來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關系都上了一個很大的臺階。經過了15年的艱苦談判,中國終于在2001年12月正式的加入了WTO國際貿易組織。在中國入世第一年,中國就廢除了830多種,超過6000項行政審批項目和2300余法律、法規被修改。幾十年前,人們吃飯、穿衣服、理發、購物……都需要憑票來購買。買一斤糧食還需要排隊。而卻大部分都是國營店,而日新月異的今天“國營”這兩個字已經漫漫的從我們身邊所消失,買東西也不用排隊用票了。我國的外匯儲備局世界第二!到2003年7月底,中國外匯儲備以達245億美元。而1989年時這數字還不足60億美元。今年,值得關注的是“兩會”上日益鮮明的中國視角,絕不僅僅是一種態度,一種對傳統的關切,而且是獨立思考、分析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比如在糧食安全和原材料供應兩個極端重要的問題上,輕信市場、主張依賴“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的主張就受到許多代表、委員的抨擊。他們提出,其它國家也許可以依賴全球市場解決國內糧食資源問題,但是中國不能,中國是一個大國,在國計生的重大方面不能依賴他人,否則就會被“卡脖子”。
我們將“復興”作為奮斗目標,我們以“中國特色”命名自己的道路。“兩會”上日益鮮明的中國視角表明,我們在自己的道路上,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得更加清醒、更加自信。全面小康社會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的,它靠我們用雙手來建成。今天,我們還在學校里學習的小學生,再過十年、十幾年就要走上自己的工作崗位,成為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者。在我們的肩頭上,肩負著振興中華,實現四個現代化,實現中華族偉大復興的神圣使命。現在,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進入知識經濟的時代,科學技術正在飛速發展,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綜合國力的競爭,說道底還是人才的競爭。可以說,誰擁有了高素質的年輕一代,誰就擁有了明天。為了使中華族的千年小康夢能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中實現,我們就要從現在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學好各種建設祖國需要的技能,為將來走向工作崗位做好準備。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奮發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