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關于高三作文
通過寫作文,可以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寫好作文關于高三作文是有技巧的,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作文關于高三作文,方便大家學習。
作文關于高三作文篇1
“做人要守信,像你呀,連守信都沒有做到,難道我還要夸你做得好啊?”這是媽媽教育我時最常說的話,也是最愛說的話。每當這時,我都會不以為然地撇撇嘴。“你房間里怎么這么亂?地上怎么有這么多腳印?一個女孩子把房間搞得這么亂,說出去別人都不信。你要愛干凈,不要每次都是我們幫你收拾房間。”在我房間里拖地的爸爸發出不滿的咆哮,在看電視的我習慣性地堵住耳朵。
瞧瞧,這兩件事在我家是最常發生的。當我第N次放老媽鴿子時,老媽對我進行了教育,并要求我以后要做一個守信的人,當我第N次把家里弄得又臟又亂時,老爸來向我投訴,“威脅”我如果以后把家里弄得特別臟,那么便讓我自己打掃。我隨便應付他們的話后,依舊我行我素。
終于有一天,我成功地激起了爸爸媽媽的怒火。媽媽告訴我,放學后她來接我。當我滿心歡喜地站在校門口時卻發現媽媽放我鴿子了。晚上爸爸又對我說:“你明天把家里收拾干凈,地拖干凈……”當我累了一天終于打掃完后,爸爸又“不小心”弄臟了。
經過這件時后,我終于知道了自己的缺點給爸爸媽媽帶來了很多麻煩,也決定改掉這些毛病。
每次只要我做錯了事,爸爸媽媽都會耐心地跟我講道理,這就是我家的家風;每次做事爸爸媽媽都會嚴格要求我做到最好,這就是我家的家訓。
你一定會想爸爸媽媽對我們太嚴厲了,但換個角度想一想,他們還是為了我們好,為了我們的將來,才會嚴格要求我們,要求我們遵守家中的家風家訓。
作文關于高三作文篇2
堅持成就夢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有志之士都會擁有一個永恒的理想,超越他人,超越自己,使其自我完善。在我們獲得成功后,仍能堅持不懈地向著更遠大的目標努力,這無疑是我們中的強者。
習慣于每天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的我們,并不會覺得這一切是如何的可貴。但是,如果一個人不能看,不能聽,更不能說,那么,生命會是多么灰暗而寂寞啊!
海倫凱勒在出生19個月后,由于生病,失去了寶貴的聽力和視力。她的發音器官雖然沒受損,卻因為無法受到學習和模仿的刺激,因此不會說話,成為了一個盲聾啞的重度殘疾兒。
幸好,她的父母沒有放棄她,為她找到了一位優秀的老師。蘇利文老師不但打開了海倫緊閉的心靈之窗,更改變了她的一生。從只會用手語交流到可以獨立閱讀,甚至用口與他人交流,海倫付出了比同齡人多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也正因為如此。她才能夠順利地從雷德克利夫學院畢業。后來,海倫竟然成為了一名杰出的的演說家,而且出版了許多著作。她讓全世界為之震撼。
讀完這本書,我深刻的認識到: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不在于條件的好壞,而在于是否具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是否擁有堅持不懈的奮斗精神。一個人只要胸懷偉大的夢想,并為之努力,總有一天,會達到自己的夢想的天堂,張開翅膀,散發光芒。
夜已深了,媽媽又催我睡覺,我久久不能入睡,海倫的名言“假如你眼睛明天將要失明,那么,你今天要看看什么?”不斷回響在我耳邊回響。
作文關于高三作文篇3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南宋理學家朱熹一句“梅花香自苦寒來”至今仍余音繞梁,時刻警醒世人,需要磨礪自己才會馨香四溢。當代作家路遙談及奮斗時,同樣提到自身那強大的內在力量,促人成熟。由此觀之,“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于我而言,奮斗路上的第一步便是要選好方向。在以幸福為終點的旅途上,偏軌的列車即使能到達終點,也是事倍功半。奮斗的方向當因人而異,個人最好先找到自己心之所向,興趣之所在,并以此為基石投入奮斗中去。
然而興趣提供的只是一種可能性,奮斗在以興趣為牽引的道路上也不免荊棘密布。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少年時熱衷拉小提琴,然而在與小提琴長此以往的“廝磨”中意識到自己天賦不足,于是放棄了做演奏家,轉向科學之海,在經年累月的研究中獲得獨屬于自己的幸福。故而,蕓蕓眾生在到處尋覓個人偏好而無所得時,可以考慮自身性格特點和能力上的優勢,提高選擇前途的準確性,由此獲得幸福感。
此時方向既定,而以何種態度行走在奮斗的道路上,便成了亟待解決的第二步。“茍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一句揭示的便是恒心的重要性。無論從事什么職業,在實干中踐行的恒心通常成為通往成功的秘鑰。《莊子》中的庖丁從事宰牛工作十九年,從開始的面前無非一頭牛,到后來爐火純青,再到目無全牛,固然是因其“所好者在道”,然而這“道”也絕非一日之功。只有以不懈的恒心奮斗在從族庖、良庖進階到庖丁的路上,才可能得意地為之四顧與躊躇滿志。其在收獲了梁惠王與旁人的羨煞之情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擁有自我滿足與幸福感。
事物的發展總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當困難來臨之際,人們要以足夠的耐心克服它。想想屠呦呦及其團隊如何在191次提取青蒿素后大獲成功的,那無可匹敵的耐心一次次照亮患者的未來,也一遍遍加深了其團隊成功后的幸福感。
一切看似已然無可挑剔,可要想使這幸福感更加綿長悠遠,將個人的奮斗之路與時代結合、提升高度卻是必然。“提燈女神”南丁格爾早年奮斗在改善醫院醫療環境與學習護理知識的征途中,卻時常感到空虛乏味。然而當其深入到克里米亞戰爭中,為傷員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護理,親身奮斗在一線時,她所體會到的幸福便是因與時局結合而被尊稱的“民族英雄”。
倘若把握好奮斗途中的方向,調整好奮斗時的狀態,再將個人奮斗與時代緊密相連,幸福,豈不扶搖可及?
作文關于高三作文篇4
世間萬物,期間相輔相成,方顯其偉大。人間世事,給予與收獲并存,方有和諧。給予時收獲快樂,收獲時勿忘感恩。
烏鴉反哺,是對父母的感恩;藤繞枯枝,是對支持者的感恩;懸崖之樹,是對生命的感恩。他們收獲了愛與支持,得到了利與生命。他們也并沒有忘記感恩。
收獲是以自我為中心,自我的圈子是很小的,快樂也是獨自一人。而給予卻是以他人為中心,而“他人”的圈子是浩瀚的。數百年前,梁惠王便知“獨樂樂不若與眾樂樂”的道理,何況我們現代人呢?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方能在社會中游刃有余。以前歌手們上臺便說:“我來了”。這不是以自我為中心嗎?這便是索取,索取觀眾們的關注,索取觀眾們的呼聲。可現在,隨著演繹事業的發展和競爭,他們也學會了感恩,完成了由“我來了”到“謝謝,你們來了”的蛻變。盡管只是一個字的改變,卻引起了由以自我為中心到以他人為中心的變化,由索取到奉獻的變化。也因為他們沒有忘記感恩,他們收獲了更多的掌聲。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己的精神不正是對劉備三顧茅廬的感恩嗎?才高八斗的他對他的“伯樂”精心盡力,絕無二心。滿溢忠情的《出師表》又有誰能不為之動容呢?他懷著感恩的心輔佐朝政,令歷朝歷代敬佩不已。
對生育我們的父母難道不應懷著感恩的心嗎?撫育了我們十幾年毫無怨言,在緊張的高三生活中,他們把我們生活的各方面都安排妥當,讓我們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學會感恩吧,在感恩中,你將感受到快樂!
古人的智慧給我們留下了財富,當我們看到雕琢精美的畫壁神彩俱全的繪畫,形態各異的陶器,我們會感嘆。當我們看到蒙娜麗莎那迷人的一笑時,我們會感嘆。那斷臂得到的維納斯,那不全的《紅樓夢》,那“愛”,“二”不分的史湘云,雖不完美,卻仍使我們感嘆。在我們感嘆的同時,我們不也應該感恩嗎?感恩他們的智慧和才華。
勿忘感恩,無論何時何地,哪怕是一抔泥土,一縷清泉,我們都要懷著感恩之心去珍惜,只有心懷感恩之人,才是心存大愛之輩。
作文關于高三作文篇5
擁有青春,就擁有了一份瀟灑和風流;擁有青春,就擁有了一份燦爛和輝煌。青春是一種令人羨慕的資本。憑著健壯的體魄,你可以支撐起一方蔚藍的天空;憑著頑強的毅力,你可以攀登上一座魏峨的高山。憑著旺盛的精力,你可以開墾出一片肥沃的地;憑著超人的智慧,你可以描繪出一幅精美的畫卷。憑著洋溢的熱情,你可以遨游一片汪-洋大海;憑著樂觀的精神,你可以走過一叢繁茂的荊棘。憑著無盡的好奇,你可以游覽一方神奇的土地……
青春是萬紫千紅的春天,是美麗的,但充滿奮斗的青春最美!
著名的無臂鋼琴家劉偉的一生就向我們詮釋了有夢想有奮斗的青春的美麗。劉偉最初的夢想是當一名足球運動員,但是由于一場電擊事故讓他的足球夢與他擦肩而過。他頹廢過,但更多的是重新建立夢想。12歲那年他進入了北京殘疾人游泳隊實現自己的夢想,可是就在他屢獲成功后卻因得了過敏性紫癜又一次與自己的游泳夢擦肩而過。被命運捉弄兩次的劉偉并沒有因此被-,而是開始了自己的音樂旅途。他克服重重的困難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了一位著名的鋼琴家!當命運的繩索無情地縛住他的雙臂,當別人的目光嘆息他生命的悲哀時,他依然固執地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那變幻的旋律,正是他不斷奮斗不斷飛翔的軌跡。
“凡事欲其成功。必須付出代價:奮斗”愛因斯坦四五歲時還不會說話,卻在12歲時,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與奮斗,證明了畢達哥拉斯定理。他曾被老師視為最“蠢”的學生。競靠自己的奮斗在一夜之間成了世界名人,他曾當過小職員,卻發現了相對論,成為又一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猶太人,他一生充滿坎坷與奇跡。卻用自己的拼搏與奮斗,為全世界帶來了歡樂與進步,成為20世紀最杰出的科學家。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民祖的希望,我們是新一代的青少年。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不斷奮斗過程的終點站;而實現我們的大學夢,是我們不斷奮斗過程的中途站。我們是堅強的一代人,面對日趨嚴厲的升學壓力我們還是依然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認真聽好每一堂課,認真對待每一次檢測。縱使我們沒有天賜的聰穎,但我們可以從后天的努力中獲得;縱使我們被無形的手掌拉入深淵,但我們可以一步一步地爬上來;縱使我們前行的道路風雨交加,但我們可以冒著風雨繼續前進。我們不能氣餒,因為我們是一群不斷拼搏的追夢人。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我們的青春不能黯然無色地度過,平平庸庸不是我們的追求,不斷奮斗才能使我們的青春充滿激情與活力,才能實現我們的追求。如果我們都守株待兔,自己不去尋找成功,成功也絕對不會主動來找你。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用的努力,不斷的拼搏,奮斗。
“停止奮斗,就意味著生命也就停止了”。青春像一條蜿蜒曲折的河流,因為想要投入大海的懷抱,所以沖破礁石的阻擋,一路高歌;青春像一粒沙子,因為想要感受大漠的堅實的臂膀,所以不斷的追隨風兒,一路飛舞。
奮斗的青春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奮斗的青春最美!
作文關于高三作文篇6
節儉是一種社會責任,是一種個人涵養,是一種文明的傳承、美德的延續,是亙古不變的永恒時尚。因為富足,我們有權享受生活,但我們無權廢棄和浪費有價值的物質、資源,“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否則,是一種罪過。能變廢為寶、節支創收、挖潛資源是智者所為;鋪張浪費、揮金如土、今朝有酒今朝醉乃愚人之舉。
節儉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是一種可觀而必要的儲蓄。有人做過這樣的統計:在我們國家,如果每人每天節約1分錢,全國13億人就能節約1300萬,一年就能節約大約50億;每人每天節省一粒米,全國一天大約能節省32。5噸糧食,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這些節省的大米可供一個人吃81250天,可吃222年;如果每人節約一度電,就可以節約5億多元人民幣;每人節約一滴水,13億人就可節約126噸。我們不僅是一個大國,有這樣一組數據足以表明我們還是一個窮國:我們有著3000多萬失學兒童,2600多萬絕對貧困人口,1100多萬低保對象和上億流動民工,盡管我國大部分人算得上豐衣足食,但任何人都沒有理由去浪費點點滴滴,因為還有很多人需要救助。
其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節約一度電、一張紙、一滴水,對我們來說只是舉手之勞,我們何不讓此舉成為一種習慣利己利人呢!事情看起來雖小,卻體現著一份摯誠的責任心和令人尊崇的內在品格。我國13億人口,如果每人每天每件事都浪費一點兒,長期如此,后果是不堪設想的。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們的基本國情,因此我們辦一切事情都必須節儉當頭。
“國以儉得之,以奢失之”,節儉對于國家大有利弊,與個人得失也休戚相關。“儉則可以成家,儉則可以立身”;諸葛孔明“以儉養德”傳為佳話;清代徐榮說:“街頭廟腳襤褸身,半是當年奢靡人。”節儉使人安樂幸福,奢侈使人沒有退路。貧窮需要節儉,富裕不忘節儉,“當用則萬金不惜,不當用則一文不費。”才是適宜消費之道。節儉是興家立業之本,不僅有其經濟意義,更有其道德意義。
作文關于高三作文篇7
心的舞臺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舞臺,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題記
也許,你只是理所當然地享受著父母的關愛,卻從來就無心注意他們兩鬢日益斑白的發絲;也許,你只是運用自己過人的智慧,將商場上的對手攻擊得狼狽不堪,甚至傾家蕩產,而此時你會說“這就是競爭”,但你可曾想過,這會招來更多的“虎視眈眈”。
也許,你只是為了自己的一些蠅頭小利而欺詐行騙,到頭來眾叛親離,卻喜滋滋地沉醉于苦心賺得的“戰利品”上。
也許……
也許,在自己心的舞臺上,你一直是一個獨舞者。
宇宙由一個微小粒子爆炸開來,從此浩浩蒼穹間出現了一個美麗的地球,人類出現、繁衍,從茹毛飲血的時代漸漸發展而來,形成了社會,擁有了文明。
人“個體”的本性,決定了他不可能心中不裝著自己而只看到別人,他也會有私欲。然而,事物往往都有一個“度”,人總是生活在一個群體之中,如果眼中只有自己,而不給別人留下立錐之地的話,那么,他將永遠生活在“自我”之中,直至孤獨地死去。
古代的帝王集專權于一身,可是他若沒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氣魄,若不把百姓裝在心中,那么很可能就是“覆水之舟”了。而我們現代人更是如此。畢竟,我們沒有一呼百應的權力,我們總是要生活在人群中間,我們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愛,那么,就別做那個獨舞者,看到自己的同時也看到別人吧。
憑欄回首,我們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贈與了什么收獲了什么都無關緊要,只要心中裝著他人,就可以無怨無悔了;倚閭眺望,我們將做些什么得到些什么,眼中看到什么心中藏著什么都無關緊要,只要看到自己也看到他人,就可以無愧于心了。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舞臺,上面的舞蹈者,要看一看舞臺有多大;而舞臺有多大,就要看你的心有多大!
作文關于高三作文篇8
閩南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獨具風味,在我們現在所居住的海西文化名城-泉州更為突出。今天,就讓我們吹著清新的海風,去參觀一下這座漫溢著古韻余香而又充滿現代氣息的海濱城市。
首先我們來到古老的崇武古城,這里保存著明代為抗擊倭寇而修建的城墻,現在依然巍峨聳立著。在海邊我們可以見到一群群美麗的惠安女,瞧!她們那奇特的服飾讓我們眼前一亮——短上衣,寬長褲,銀腰帶。為什么要穿“短上衣,寬長褲”呢?一問才知道,原來惠安女為了工作,長在海邊走動,穿短上衣是為了不讓海水濺濕衣服,寬褲腳則是為了讓褲腿干得快點。這些惠安女有的幫捕魚歸來的丈夫收拾海貨,有的則把海鮮挑出去賣。惠安女們為了丈夫,為了孩子,為了整個家庭,她們愿意犧牲一切。有名的惠女水庫就是她們辛勤勞動的見證。她們這種勤勞,勇敢,質樸,堅忍不拔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的。
走在這個海濱城市的鄉村街道你不時可以看到一座座紅磚燕頂的閩南古大厝,說起“燕頂”,你也許會比較迷惑,讓我這個生在泉州長在泉州的人給您解說一下,您就豁然開朗了。古時候,人們把燕子當成凱旋而歸的吉兆,所以就把燕子搬到了房頂,寓意在外的游子能平安歸來,所以,燕頂代表著對親人的思念,代表著團圓。
走在泉州大街小巷,你可以看到一種奇特的現象——各種宗教的遺跡可以同時在一條街上和平共處,比如在涂門街,有著名的伊斯蘭教清真寺,隔不多遠就是香火鼎盛的關帝廟,
所以泉州素有“宗教勝地”之稱。歷史上多種宗教匯聚泉州并留下大量珍貴的宗教遺跡遺物,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現存的五大宗教即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和天主教仍擁有眾多的信眾和數目可觀的寺觀教堂,還有數以千計的各種民間信仰宮廟。這說明了泉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是以中華傳統文化和外來多元文化廣融博納,歷經千年積淀,形成了內涵豐富,風格獨特充滿魅力的名城。
走在熱鬧非凡的涂門街,打錫街,有悠然漫步的老人,有穿戴時尚、步履匆匆的年輕人,街邊音響播放著勁爆的音樂,而到了晚上你又偶爾可以聽到古樸醇厚的古樂活化石——南音。
說道音樂就不由得想到語言,1977年美國太空總署發射飛行器,除了探測太陽系外,還帶著一張金唱片,上頭除了有地球的各種聲音、音樂,還有有五十五種地球語言,閩南語很榮幸也參與其中。
領著您看了這么多,聽了這么多,您是不是覺得這座城市確實不同凡響,有著非凡的魅力。多文化的碰撞,古老與現代的交融,會讓這座古城重新煥發出新的生機,形成更具魅力的大都市。
我們愛這個城市。
讓我們做個愛拼敢贏的閩南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