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節約糧食的優秀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亦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節約糧食的優秀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于節約糧食的優秀作文(精選篇1)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每一碗粥和每一碗飯,都是靠叔叔阿姨們的雙手得來的。如果叔叔阿姨們不勞動、不勤勞,就不會有吃的東西。我們就只能餓著肚子了。”
你們知道嗎?在農田你干活是很辛苦的,因為白天天氣太熱所以很容易中暑。但是如果不辛苦的話哪來的錢和飯啊!這可以比喻為苦口良藥。”
飯那么甜,粥那么香。那都是叔叔阿姨們努力干活才有的。叔叔阿姨們的汗水如同雨滴一樣落在農作物上。”
有一天,早上,我去田里幫奶奶摘茄子,茄子又大又甜。炒熟之后,聞起來香噴噴的。”
吃完早飯,我和爺爺奶奶去田里挖貝母。我們一下子挖了好多貝母,我們家的貝母又大又好。有好多人要來我們家買貝母,但是有些人價錢不高,爺爺就不肯賣。不過爺爺奶奶一賣貝母就能賺好幾萬元呢!他們都把錢藏的好好的,絕對不會讓第三個人知道包括家人。他們都很節省,很少出家門去買菜。他們吃的菜都是他們自己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既省錢又安全。”
吃完午飯,我先睡了一會兒覺。醒來之后,再看了一會兒書,然后在去田里找爺爺奶奶,我找了好久都看不見他們,我著急起來一邊跑,一邊喊:“爺爺,奶奶。”可他們仍然沒有回應。之后我到了另一個地方去找爺爺奶奶,我找到了他們,他們也差不多要挖好了,所以我就在旁邊等他們,跟他們一起回家。挖好之后我幫爺爺奶奶拿了點東西,之后我們就一起回家了。”
錢,都是這些勞動人民辛辛苦苦賺來的。我們從小都要學會勤勞,要學會省錢、節省水、電等等。”
反正我們什么東西都要學會珍惜點兒使用。”
關于節約糧食的優秀作文(精選篇2)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媽媽說這是他們那個年代的孩子人生中學會的第一首詩。
詩中的場景對于生長在城市的我們來說還有些陌生。今天的班會課,胡老師帶領我們去了解我們吃的大米是怎樣從田里一步步到我們餐桌上的。通過圖片、影片展示,我知道了,糧食從培育秧苗,插秧苗開始,中間還得經歷施肥、打藥等,每一步都是非常不容易。在打藥、收割等時候,農民伯伯們常常在田里一待就是整天,流的汗水把衣服打濕了然后又穿干,干了然后又被打濕
以前我常覺得我外公是一個摳的人,每次出去吃飯吃不完都要打包,在家吃飯,也總是要求我必須把碗里的飯吃完,就連我媽要扔掉過期的食物他也會阻攔。現在的我才知道,這是一種多么難能可貴的美德。外公常說,浪費可恥,珍惜糧食的人,會是一個有福報的人,我們要憶苦思甜。他每年也會不定期地吃幾頓憶苦思甜飯,有時候用麩子和玉米面混合后蒸窩頭,有時候用紅薯南瓜加酸菜當飯吃常常回憶過去的艱苦生活,我們才更能感恩現在的幸福生活。
光盤行動,我立志從我做起。每餐不挑食,均衡營養;吃飯七、八分飽,吃得更健康;不浪費、不攀比,養成吃飯好習慣。今天你剩飯了嗎?
關于節約糧食的優秀作文(精選篇3)
一天早上,小芬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早飯。她三下五除二將米粥扒完,又一口氣吃了三個熱氣騰騰的饅頭,將剩下的一個“飛”出窗外。她邊扔邊嚷著:“不吃拉,不吃啦,再吃肚子要爆了!”真是無巧不成書啊!我正好來約小芬一起去上學。當我路過窗口的時候,忽然一個東西“飛”了過來,正好砸在我的頭上。我一看,原來是個饅頭。“咦,為什么這里會有饅頭冒出來?”我拿起饅頭,開始沉思:“會不會是她……”
這時,聽到外面有動靜,連忙把頭探出去,發現原來是我,忙說:“對不起,小珺,我沒想到你會在這里。”說著還很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腦勺。小芬見到是我探出頭,猛然想到一個主意。他偷偷地把饅頭藏到背后,說:“不要緊,不要緊,我正準備來找你呢!”說完,沖著小芬笑了笑。小芬聽到我說要找她,拍了拍胸脯,問道:“什么事?用的著我的地方盡管說。”我回道:“古詩《鋤禾》我忘了,你教我一下吧!”小芬輕輕地笑了笑,說:“我當啥事呢!”接著用大拇指指著自己的鼻子,“我會背!”接著,小芬就有聲有色地背了起來。他裝作古人的樣子,一邊背還一邊搖頭晃腦,暗自得意。“我的傻老妹啊,難道你還不知道我的`用意嗎?現在你別神氣,等會兒你要比斗敗的公雞還難看呢!”我暗自發笑,眼睛都瞇起來了。小芬卻以為我在稱贊她呢,背得更加起勁了。當小芬背到最后一句“粒粒皆辛苦”時,還驕傲地暑期指頭朝前直了一下。等小芬背完后,我把放在背后的饅頭拿了出來,用手指著“贓物”說:“那么這個饅頭你打算怎么搞定它?”小芬的臉刷地紅了。難為情地低下了腦袋。呵,她背了這么老半天,直到現在裁紙刀小剛叫他背古詩的真正的用意呢!
我認為我們應該節約糧食,不浪費資源。
關于節約糧食的優秀作文(精選篇4)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幸苦。”是呀,農民伯伯一年到頭在田地里干活,流了很多汗水、很多累,才澆灌出我們離不開的糧食。他們是多么幸苦,我們怎么能不珍惜糧食呢?
走進食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泔水桶里堆的滿滿的剩菜、剩飯,甚至連一口也沒吃的包子也扔進了泔水桶里。如果農民伯伯看到了,他們是多么心疼、傷心啊!他們的幸苦又被你們是為了什么呢?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很久以前,一個大財主家的兒媳婦,看到家里家財萬貫,金銀珠寶應有盡有,怎么也用不完,而每日飯菜做很多,吃不完就倒進泔水缸里,不久后,被灶神爺告到了玉帝那里。玉帝一聽很吃驚,就下令叫天兵天將在第二天的時候,下凡到財主家做實地調查,如果情況屬實,定嚴懲不貸。仁慈的.觀音菩薩聽到這個消息,想給這家人一個改過的機會,便托夢給財主的兒媳,要她把倒在泔水缸里的飯菜撈起來吃干凈,不然她和她的家要遭滅頂之災。這兒媳睡到半夜一下子驚醒了,醒來清楚的記得觀音菩薩所說的話。想起平常生活中自已奢侈的行為,她立即起床把泔水缸里的飯菜撈得一粒米都不剩,把這些飯菜用清水洗干凈,用油炒了讓家人吃掉。次日,晴朗的天氣忽然變得風雨大作。天兵天將來到她家廚房,在泔水缸里撈了三次,也沒撈著一粒米,只好回天庭向玉帝復命。有了這一次的教訓,從此這家人勤儉持家,不敢再浪費一粒米。
我建議大家:吃多少,就盛多少,不亂扔飯菜。在餐館點菜時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還有,不要在學校里不剩飯菜,到了家里,便開始剩飯菜了。
我希望,從現在起,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糧食、節約糧食,感受勞動的艱辛和糧食生產的艱難,培養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美德。
關于節約糧食的優秀作文(精選篇5)
“光盤行動”,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光盤”指吃光盤子里的食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還沒有這種意識。
就像我,前幾天,我剛吃完飯,隨手拿了一本《爆笑校園》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突然,只聽一聲:“小暢!你快給我過來!”老爸大吼一聲,嚇得我連手上的書都掉到了地上。我莫名其妙,不知道犯上了啥“滔天大罪”,看來,“老爸電視臺”又要發表意見了。
我戰戰兢兢地往餐廳走去,只見吃飯時還一臉陽光的老爸,現在卻烏云密布,我的心頭仿佛懸著一塊石頭。
“你自己看,你吃過的飯,落了那么多,像小雞啄米一樣到處都是!”“哼,竟然為這事,不就是幾粒飯嘛!用得著這樣嗎?”哪知我這句話如火上澆油,把爸爸心中的怒火給燃燒了起來。“你這是什么態度?你知不知道,一人一天掉一粒飯,一天全國就要掉13億粒米。這浪費的程度可夠一人吃上620年了!”我聽了,嘴巴張得大大的'。想起剛才做的事,我感到慚愧萬分。爸爸又說:“好了,你到客廳去,把《憫農》背5遍。”“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就這樣,我慢慢地背完了。
通過這一次教訓,我深深地明白了:要節約糧食,爭做“光盤族”。同學們,你可不能像我一樣浪費糧食哦!浪費可恥,節約光榮。
我想大聲呼吁:“節約糧食,從我做起!”節約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責任。朋友們,糧食來之不易,趕快行動起來吧!愛惜糧食,從現在做起,從我們做起,文明就餐,爭做節約達人,加入“光盤族”吧!
關于節約糧食的優秀作文(精選篇6)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話說得好,但是在我們生活中,誰又能做到呢?誰又能真正體會到農民伯伯的艱辛呢?
在學校里,我們中午吃午飯時,有些同學總是剩下了許多飯菜,覺得自己吃不下飯了,就剩在那。有些同學很挑食,把自己不喜歡的挑出來,炸雞炸肉串大把大把地拿,青菜倒掉很多,這樣子不光很浪費糧食,而且營養不均衡。
針對這個現象,我建議學校的老師可以開一場班會,主題是“珍惜糧食,我最棒!”班會上可以提議,我們可以讓光盤最多的人獲得一個稱號“光盤小標兵”。學會珍惜糧食得先明白糧食是怎么來的,課上老師可以播放一些農民伯伯下地耕種的視頻,經過多久的等待才盼來糧食的豐收。
我們可以分成幾個小組,然后每一周中午組織去學校食堂幫忙做一件不一樣的事情,讓我們體驗一下食堂叔叔阿姨每日的工作。還可以讓大家在班上設立監督員,每天輪流一個個檢查同學們的吃飯結果,要是吃太少了,監督他多吃點。
我相信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后,我們浪費糧食的現象會慢慢減少了,我們班的“光盤小標兵”也會越來越多了。
希望同學們認識到,糧食來之不易,學會愛惜糧食,不要浪費糧食,請大家珍惜每一粒飯菜。
關于節約糧食的優秀作文(精選篇7)
"叮鈴鈴"下課了,小明背著書包高高興興在回家。走著走著,一陣炸薯條的香味撲鼻而來,小明被吸引了過去,攤主見生意來了,連忙熱情地招呼小明,三言兩語就把他給哄了。小明吃完薯條準備回家,這時他的肚子已經飽了。
回到家,媽媽已經做好了飯。連叫小明快吃,小明瞥了一眼桌上的飯菜,皺起了眉頭,不滿地嘟嚷著,:"怎么又是黃瓜、胡蘿卜、大蒜都是我最不喜歡的,討厭!"爸爸聽了,放下手中的報紙,摸了摸小明的頭,語重心長地說:“這些菜的營養都很豐富,胡蘿卜里有大量的維生素,多吃能保護眼睛,大蒜能清理腸胃,黃瓜不僅解渴還能美容,快吃吧!”小明拿起碗,心不甘,情不愿地吃了起來。吃到一半,小明就再也吃不下了。正巧這時爸爸放下碗筷看報紙去了,媽媽去接電話。小明心想:真是天助我也,我得抓緊時間把飯倒掉。想到這兒,趕緊躡手躡腳地溜進廚房剛想往垃圾桶里倒,媽媽見了連忙一把抓住他說:“小明,你怎么能把米飯倒掉呢?你想想看農民伯伯整天面朝黃土背朝天,不論嚴寒酷暑地在田間勞作,而你這樣浪費,怎么對得起辛苦勞動的農民伯伯呢?”小明還有些不服氣,爸爸聞聲而來,對小明說:“小明呀!不要以為一粒米不算什么,要是每人都浪費一粒米,全國13億人口,那可就是浪費二萬五千多公斤呀,足夠我們一個縣的人吃一個月了,你前幾天不是還背過憫農這首詩嗎,難道你不知道這其中的意思嗎?”小明聽了臉紅得象只大龍蝦。迅速地拿起碗筷,將碗中所有的飯吃得一干二凈。
從此,小明養成了愛惜糧食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