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觀后感
《刮痧》只是一滴水,而蘊藏在其中的卻是因種族,區域,傳統和文化不同而形成的激情澎湃的汪洋大海。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刮痧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刮痧觀后感篇一
電影《刮痧》由鄭曉龍為導演,梁家輝、蔣雯麗等主演,主演反映了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互相不能理解而形成的矛盾沖突,在海內外華人范圍中產生了一定的反響。
故事發生在美國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圣路易斯。許大同來美八年,事業有成、家庭幸福。
五歲的丹尼斯鬧肚發燒,在家的爺爺用中國民間流傳的刮痧療法給丹尼斯治病,而這卻成了丹尼斯一次意外事故后許大同虐待孩子的證據。法庭上,一個又一個意想不到的證人和證詞,使許大同百口莫辯。而以解剖學為基礎的西醫理論又無法解釋通過口耳相傳的經驗中醫學。面對控方律師對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規范的“全新解釋”,許大同最后終于失去冷靜和理智……法官當庭宣布剝奪許大同的監護權,不準他與兒子見面。
父子分離,夫妻分居,朋友決裂,工作丟失……接連不斷的災難惡夢般降臨,一個原來美好幸福的家庭轉眼間變得支離破碎,努力多年、以為已經實現了的美國夢,被這場從天而降的官司徹底粉碎。貧民區的破舊公寓里,偷偷相聚的大同夫婦借酒澆愁,抱頭痛哭。
圣誕之夜,許大同思家團圓盼子心切,只有鋌而走險,裝扮成“圣誕老人”,從公寓大廈樓外的水管向高高的九樓——自己家的窗戶悄悄爬去,結果引來警車呼嘯而至。
最終經過多方努力,誤解被解除,許大同又回到了生活的正軌。這一事件也給他身邊的人們帶去了很大的改變。
刮痧是中國傳統的自然療法之一,在我們看來是再正常不過的行為,小的時候便親身嘗試過。只是到了以解剖學為理論基礎的西方醫學氛圍,不相信經驗傳授,不理解就帶來了曲解。律師甚至還對《西游記》中孫悟空的進行評價:“別人種了九千年的桃子,他不跟主人打一聲招呼摘來便吃,當人家制止時,他不但不聽勸阻,而且還大打出手毀了人家的桃園。別人辛辛苦苦煉好的丹丸,他拿來就吃,還把主人打得頭破血流,臨走還毀了人家的制作車間象這樣一個野蠻頑劣的猴子,竟然被許大同在電子游戲中描繪成英雄……”許大同是懷揣著美國夢來的,他曾以為事業有成就已經實現了美國夢。然后只是簡簡單單的一次打擊就讓一切支離破碎。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存在是必然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的碰撞,不理解和曲解如影隨形。這是埋在根里的東西,是時間潛移默化下的積淀。但是,也不是完全不能消除的。在電影的最后,昆蘭來倒唐人街親身體驗了刮痧治療。理解和觀念上的轉變使他開始為許大同撤案而多方努力。最終為電影贏來的是大團圓結局。或許,文化認同的根本是尊重。尊重是擁抱另一個世界最好的敲門磚。
事實上我還想說,不只是對外來文化需要有足夠的尊重,對于自身的傳統文化,我們也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尊重。文化差異本身,在如今,在年輕一代中也有很深的體現。通過對影視節目文學作品的片面解讀,崇洋媚外的思想不論是不是文化入侵的產物,但在我們自己本身已經給老一代和年輕一代的心里劃出了距離——比代溝更深刻。文化多元化是大背景,文化融合的結果應當是求同存異。沒有人有權做這個世界的評判官,或許對于年輕一代的我們來說,看多了西方生活方式以及理念,也該用正確的眼光看看我們的身邊。那些老人,那些我們有意無意還保留著的舉動。只有我們能夠自己正視自己,才能在正在發生和將會持續發生的文化碰撞中獲得尊嚴,獲得尊重。
刮痧觀后感篇二
《刮痧》這部電影借一件小事反映了中美文化(或者說東西方文化)的沖突。電影中許大同的父親的一句話最能說明這個問題。他說,刮痧在中國已經幾千年了,怎么一到美國就說不清楚了呢?其實說不清楚的何止是刮痧這種傳統的中醫療法。象許大同代替父親承認是自己給孩子“刮痧”,許大同對上司說的“我打孩子是對你的尊重”等等中國的傳統道德規范,在上司桑蘭那里又何曾得到理解和認同。中國傳統文明古國,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與民族傳統,兩千年儒家文化孕育下的華夏民族,忠孝禮儀深入人心。民族思想,愛國情操,是每一個公民,更加感性化。
美國現代文明國家,區區三百年歷史,但短暫的歷史恰恰使這個國家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沒有思想的累贅。現代的國家,主要體現在他的法律之上。法理,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部分,依法辦事,是這個國家更制度化,更規范化。
當兩個文明國家相撞時,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
中國,兩千年的發展與延綿,社會每個方面,人們都擁有他們祖先的經驗,人們的行為準則,更多的是來自于社會的默許,也就是一套自己人公認的行為規范。美國,短暫的歷史,決定他必須有一套自己人必須承認的社會準則。而此要在短暫的時間里是實現,就必須依靠明文規定也就是法。
兩個文明各自獨立,沒有好與壞,中國,你不能說他不行,因為他的民族依靠這個幾千年就沒有走過滅亡的道路。美國,你不能說他不行,因為他的現代民主,是美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望塵莫及。
美國,法律深入到社會每一個角度,每件事都將法律,涉及到人的就要講人權,孩子,一個敏感的話題,父母教育孩子,在中國人眼里,天經地義,深入人心,對于美國人來說,他們要保護孩子的合法權利,不允許他受到不合理的待遇。在這個問題上的巨大分歧,就要求必須要交流,才能解決彼此的分歧,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才能避免一些重大的錯誤。
刮痧觀后感篇三
每個人,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有屬于自己的文化,文化與文化間的迥然差異必然會帶來個人行為思想的不同。中國文化的核心是至情至性,而西方文化更講求理性的梳理。這就好像一個性情中人與理性至上的人之間發生碰撞,在各自的思維方式主導之下展開一場拉鋸戰。
影片《刮痧》中以游戲設計師許大同的故事為線索展現了中西文化的巨大差異。主人公兒子丹尼斯發燒肚子疼,剛來美國的爺爺因為不懂藥瓶上的英文而采用中國幾千年傳統的“刮痧”給孫子治病。兒子因為意外摔傷后在醫院被醫護人員看見背部的痧印而指被虐待進而強制留在福利院。
丹尼斯因為打游戲而與許大同上司昆蘭的兒子打架,許大同知道后勒令丹尼斯道歉,在丹尼斯拒絕后打了孩子一巴掌。這在我們看來一個非常平常教育孩子的舉動在美國人眼中卻是傷害孩子的證據。以許大同為代表的中國人則認為孩子必須在家長的指導下知道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并以“打是親,罵是愛”來說明打孩子是愛的一種體現。但在以昆蘭為原型的美國人眼中,家長與孩子是平等的,家長并不能為孩子決定一切。
在聽證會上,一位幫許大同妻子簡寧接生的護士則指出在孩子出生時,因為早產使得母親與孩子非常危險。她得知許大同堅決保住妻子的答復中認為他根本就不在乎這個孩子,在聽證會上大吼出一句:野蠻的東方人。而在我們的觀念中,大人是一條鮮活的生命,只要大人還活著,總會再懷孕,當然不能舍棄大人。
聽證會上,辯方律師把中國家喻互曉的孫悟空搬上來。在中國,孫悟空視為打破禮教的像征。他不服天命,大鬧天宮并協助唐僧遠赴天竺取經,是英雄的化身。而在對方眼中,他卻成為一個搗毀他人勞動成果缺少管教的猴子,直言我們為何把這樣一只野蠻的猴子當做道德的化身。
昆蘭在聽證會上作證,指出當時許大同確是打了丹尼斯。許大同卻質問昆蘭“我把你當朋友,為什么要在法庭上出賣我”。但昆蘭卻很委屈,他只是實話實說了而已。在中國,認識時間越長,關系就會越緊密,為朋友承擔的義務也將越多。
許大同要求闡述他有多愛他的兒子,他強調說兒子是他生命的延續,是他們家繼承香火的后人,是比他們自己生命還要重要的人。而在美國人眼中,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不屬于任何人,誰都不能決定他是屬于誰的。
這部電影,不同的文化背景,是引起了劇中訴訟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這部電影不僅展示了不同文化所帶來的矛盾,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那銘心刻骨的愛——關于人倫、關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