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在重陽作文
作文是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如何才能寫出優秀的感動在重陽作文?這里給大家分享感動在重陽作文供大家參考。
感動在重陽作文篇1
農歷九月九日,便是“重九”日,因為“九”是八卦中的陽爻,所以又稱“重陽節”。同時,九九也稱為長久之意。所以這天也是“老人節”。
重陽節有些習俗,比如要看望老人,節日通常插茱萸、賞秋、賞菊、登高、踏秋;傳統食物為重陽糕、菊花酒;節日重在敬祖、敬老、感恩。
這一天,是我外公的生日。
早晨,為外公生日做準備,拿出我的零花錢,出門去了。我小跑著,去了文具店,買來彩紙和筆,又跑去蛋糕店,買來一塊小蛋糕,小心翼翼地走回家,把蛋糕放在桌子上,拿出彩色卡紙,開始寫賀卡。
中午到了,我的賀卡也做好了。上面有幾朵立體花朵,還有一個正方形窗子,里面寫“一場秋雨帶去一份溫馨,一縷陽光送去一份暖意,一份友情送去一份思念,在這重陽佳節的日子里,希望你健康快樂”翻開一頁,四角上有金色花紋,依稀能看見幾匹形態各異,生龍活虎的馬,左邊是一幅畫,一個笑瞇瞇的老人坐在藤條大木椅上,看著桌子;一個小孩在桌子旁給老人捶背;桌上有一個精致漂亮的小蛋糕,上面用奶油寫著:“生日快樂”四個字;墻上掛一個日歷,上面寫著:“九月九日”、“重陽節” 旁邊還有幾個小字:“外公生日”。右邊是我從網上搜到的20個成語:一帆風順、二龍戲珠、三陽開泰、四平八穩、五福臨門、六六大順、七星報喜、八面威風、九九歸一、十全十美、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招財進寶、金玉滿堂、萬事如意、心想事成、吉星高照、旭日東升、欣欣向榮 。
中午,我來到外公家,把賀卡和蛋糕交給他,外公樂壞了,我又給他捶背,他心里別提多舒服了。我把蛋糕給外公,他說 :“我不會切,你來吧。”我迫不及待地切開了蛋糕,雖然是給外公的,但我也是想吃的。切成六塊,給外公、外婆、媽媽、我、舅舅、舅媽,給外公最大的那塊,老人蛋糕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感動在重陽作文篇2
“送給你啊。”
“你想送給婆婆,就親手做一張吧。”
婆婆的話提醒了我,教師節的時候,學校就號召我們自己動手做賀卡送給老師,表達自己的心意。今天我也做一張賀卡送給婆婆。回到家中,我鉆進舅舅房間,關上門,開始做賀卡。我先拿出一張白紙對折,在上面一層畫一個大大的“愛心”,再用剪刀掏空,然后在下一層畫了一些代表感激之心的金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媽媽拎著補品,帶著我去看望公公婆婆。
到了婆婆家,媽媽一邊把補品遞給婆婆,一邊笑著對我說“苗苗,見到公公婆婆要說寫什么?”我一聽,頭立刻低了下去,抿著嘴笑著,什么也沒說,跑進舅舅房間玩電腦了。媽媽無可奈何地說“這丫頭就是怕說話。”婆婆笑著說:“說什么,能來看婆婆,婆婆就很開心了,還買這么多東西多浪費錢啊!”
中午婆婆燒了許多我愛吃的菜,而且把這些菜都放在我面前,還不停地夾菜往我碗里塞。吃完飯后,婆婆帶我去超市買吃的。到了超市,我買了一些零食,雖然婆婆說吃零食不好,但還是隨我拿。突然在文具架上,我看到一些漂亮的賀卡,我心動了,想買,婆婆問“買賀卡有什么用?”
“送給你啊。”
“你想送給婆婆,就親手做一張吧。”
婆婆的話提醒了我,教師節的時候,學校就號召我們自己動手做賀卡送給老師,表達自己的心意。今天我也做一張賀卡送給婆婆。回到家中,我鉆進舅舅房間,關上門,開始做賀卡。我先拿出一張白紙對折,在上面一層畫一個大大的“愛心”,再用剪刀掏空,然后在下一層畫了一些代表感激之心的金盞花,還畫了一雙大手牽著一雙小手,最后我又在上面寫下了自己創作的小詩:
做好后,我把賀卡遞到正在干活的婆婆手中,婆婆打開后,開心地讀了起來。讀完后,滿是皺紋的臉上樂開了化,連聲夸獎:“苗苗真能干,賀卡做得比買的還漂亮,都會寫詩了。”聽了婆婆的夸獎,我不好意思的笑了,但心里卻美滋滋的。
感動在重陽作文篇3
九月九日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下午放學后,我坐著媽媽的摩托車,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向斗門有名的尖峰山前進。
當我們來到山腳,夜幕已經降臨下來,隱隱約約地看見山上的人群,就像許多螞蟻在山上爬。我踏著輕松的步伐,走向公園門口。
我們每人都拿著準備好的食物和水,向山頂前進。我抬頭向上看,這座山不算高,大概有200多米吧!我心想:要爬上這座山簡直是小菜一碟。剛開始,我健步如飛,十分輕松,把媽媽遠遠地甩在后面。我往下大聲對媽媽說:“快一點啊,媽媽,GO!”媽媽對我說:“小子,我在儲存力量呢,等會就有你好看的!”我沒理媽媽,繼續向上爬。本來一切都很輕松,可是之前跑得太快,用力過度,跑了一半路程,慢慢地覺得四肢無力,氣喘吁吁。只見一個個人從身邊超過了我,就連媽媽也超越了我。我想:這下糟了,連媽媽都超越了我,我之前的威風去了哪里呢?不管那么多了,還是繼續爬吧!但時間過得真慢呀,我現在已經汗流浹背,想走也走不動了。這時,媽媽在前面鼓勵著我,大聲地對我說:“快啊,山頂的風景多美啊,堅持下去,做事不可以半途而廢,要有始有終,你看,媽媽都上來了,你也要加油啊!”聽了媽媽的話,心想:如果我現在就放棄了,那之前上來的路程豈不是白廢了嗎?于是,我不顧疲勞,用盡吃奶的勁往上爬。“YES”,我終于爬上來了,我自豪地說:“我成功了!我成功了!”這時候,我一邊咕嚕咕嚕地喝著水,一邊從山頂往下望,欣賞著家鄉的美景。晚上的路燈,仿佛一條蜿蜒的火龍;公路上車來人往,川流不息;黃楊河上漁火點點,波光粼粼。我想:多美的景色啊,如果不付出努力,能看到這樣的好風景嗎?
我終于明白了,只要向著一個目標,不斷努力,勇于攀登,勇往直前,就一定能達到成功的頂峰!
感動在重陽作文篇4
星期一的時候,有個同學跟我說:“今天九月九日哦。”我這才想起今天是重陽節,我婉兒一笑說:“對哦,今天是重陽節。”
重陽節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節日,因為《易經》中把數字“九”定為陽數,而九月九旺逢兩個陽數相疊,所以成為“重陽。”重陽節染著菊花的香氣,披著輕含的霜露,浸著烈的美酒,載著殘陽中回味不盡的厚重心事。
放學后,我獨自一人騎著自行車,在華燈初上的街道旁的林蔭道穿梭。夜,很靜,路邊的燈光斜斜地織下來,細碎的穿過零落的樹葉,在我的眼睛里投下斑斑駁駁的閃亮。蕭瑟的秋風吹過,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秋的氣息,惟獨少了翻耕了的土地和到花的芳香。一片秋葉跳著像蝴蝶樣絕美的舞蹈,將落在我的車籃里。我從車籃里拿出這片早落的黃葉,看著它心理覺得有點凄涼,不禁回想起往年的重陽。
我的奶奶今年已經快8旬,但還是一直為我們操盡了心。奶奶的臉已布滿風霜,無情的歲月在她的眼角和前額,深深地刻下一道道細細的皺紋,且在那稀疏的頭發上,鋪上了一層層透亮的白霜。而長年累月的操勞使這雙手已不再細膩,結出厚厚的老繭!
在小時候,爸媽為了養家,工作經常要加班,就把我托付在了奶奶家。從小,我覺得奶奶的話好多,好嘮叨,我上了幼兒園,她總是千叮嚀、萬囑咐。想不到上了小學,還是喋喋不休,要注意交通安全、和同學和好、要聽老師的話……
不管風吹雨打,放學時,您總是出現在我的視線里,這么多年來,為我遮風擋雨。
奶奶不認識字,可經常要我把做完的作業拿給她看。她戴著老花鏡,有時把我的作業都拿反了,還鄭重其事地看著,她主要是看括號和橫線有沒有填上字,看完還不斷自言自語地喃喃,好,好!
在家里,奶奶總是不讓我干這不讓我干那,總是說:“小孩子家家的,學好你的課本知識,這些我來就好啦,去去去,快去做你應該做的事!”而現在我也學會了頂嘴:“什么啊,什么小孩子家家的,課本的我會了,你不讓我做,我就偏做!”就這樣和奶奶杠上了。后來,奶奶拿我沒辦法,就和我搶著家務活,可我做家務還沒幾天,就沒有堅持不懈的精神了,而奶奶,卻開心極了。
奶奶每天在忙碌著,每當我一放學,她都給我準備可口的點心,生活上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我。半夜怕我著涼,經常起來給我蓋被子。
感動在重陽作文篇5
今天是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于是我打算幫外婆洗一次腳。
晚上,我把正在看電視的外婆叫起來,對她說:"外婆,今天我幫你洗腳好嗎?"外婆笑著對我說:"外婆不需要你來照顧,好好去看書吧!"我用懇求的語氣說:"外婆,你給我一次機會嘛!"外婆同意了。
我嫻熟地倒好洗腳水,扶外婆去凳子上坐下,為她脫好襪子。只見外婆的腳布滿了青筋,腳烏黑烏黑的,腳上的一層皮又老又厚。
我小心翼翼地將外婆的腳放入水中,并溫柔地問:"水溫怎么樣?"外婆眉開眼笑,說:"水濕剛剛好!"一邊笑還一邊用溫暖的大手撫摸著我的頭。我認真地搓洗著外婆的腳,對外婆說:"外婆,謝謝你十年以來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是你,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拉扯大,你為我洗了無數次腳,而我只為你洗了這一次,真是慚愧!"外婆愣了一下,對我說:"孩子,你懂事了,長大了!"我看洗得差不多了,便把毛巾擰干,為外婆把腳擦干。外婆頻頻點頭說:"嗯,真舒服!"
這次為外婆洗腳,雖然只是一樁小事,但卻包含著我對外婆的愛。
感動在重陽作文篇6
敬老孝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俗話說:“百善孝為先”。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尊老愛老。今天我就帶你們走進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有許多傳統習俗,有喝菊花酒,有觀賞菊花,還有遍插茱萸。1980年我國把每年的9月9日定為老人節。這一天我們要更加尊老愛老。
今天是9月9日,我想起來今天是老人節。我趕忙穿起衣服,拿起零花錢,跑出家門去商場,我進入了商場,商場的東西琳瑯滿目,我看的眼花繚亂,我想應該買什么東西給姥姥呢?我想起來姥姥喜歡美麗的花兒,然后我進入了花店,我買了許多鮮艷的花兒。我拿到了姥姥家,我開心的把花兒遞給姥姥,我笑著說:“姥姥重陽節快樂。”姥姥欣慰地說:“謝謝我的外孫子”。然后我們陪姥姥開心的過重陽節。
俗話說得好,人生兩件事不能等,行善和盡孝。所以我以后要多孝敬老人,幫老人做家務。
感動在重陽作文篇7
農歷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的重陽佳節。秋高氣爽,人們登高,可強健體魄,調劑身心;是發揚我國傳統孝道和報本思源的美德。
我的奶奶今年已經快8旬,但還是一直為我們操盡了心。奶奶的臉已布滿風霜,無情的歲月在她的眼角和前額,深深地刻下一道道細細的皺紋,且在那稀疏的頭發上,鋪上了一層層透亮的白霜。而長年累月的操勞使這雙手已不再細膩,結出厚厚的老繭!
在小時候,爸媽為了養家,工作經常要加班,就把我托付在了奶奶家。從小,我覺得奶奶的話好多,好嘮叨,我上了幼兒園,她總是千叮嚀、萬囑咐。想不到上了小學,還是喋喋不休,要注意交通安全、和同學和好、要聽老師的話……
不管風吹雨打,放學時,您總是出現在我的視線里,這么多年來,為我遮風擋雨。
奶奶不認識字,可經常要我把做完的作業拿給她看。她戴著老花鏡,有時把我的作業都拿反了,還鄭重其事地看著,她主要是看括號和橫線有沒有填上字,看完還不斷自言自語地喃喃,好,好!
而在家里,奶奶總是不讓我干這不讓我干那,總是說:“小孩子家家的,學好你的課本知識,這些我來就好啦,去去去,快去做你應該做的事!”而現在我也學會了頂嘴:“什么啊,什么小孩子家家的,課本的我會了,你不讓我做,我就偏做!”就這樣和奶奶杠上了。后來,奶奶拿我沒辦法,就和我搶著家務活,可我做家務還沒幾天,就沒有堅持不懈的精神了,而奶奶,卻開心極了。
奶奶每天在忙碌著,每當我一放學,她都給我準備可口的點心,生活上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我。半夜怕我著涼,經常起來給我蓋被子。
奶奶喜歡看閩南語頻道,可我作業一做完,總是搶著遙控器,看我喜歡看的貓和老鼠的'卡通片,沒有體會奶奶的感受。
隨著年輪的增長,我心更上一層樓,奶奶的愛,讓我學會了做人,明白了學習的目的。當然,感恩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也要付諸行動。奶奶喜歡喝茶,我每天將為她沏一壺香飄四溢的茶,為她那被歲月壓彎的脊梁,揉揉背!學習上,用優異的成績來感恩。在生活中,奶奶教會了我許多,這么多年來,是您教會了我生活的常識!
奶奶,您生命的秋天,是楓葉一般的色彩,不似春光勝似春光,時值霜天季節,卻格外顯得神采奕奕。
在重陽節之際,祝:奶奶您重陽節快樂,健康長壽!
感動在重陽作文篇8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中國人又一次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舉辦,那時的老奶奶們在縣村里跳舞、唱歌為自己過重陽。九九重陽正趕上豐富多彩的秋季,它也染上了秋天的五彩和美麗。“九”包蘊著長久,吉利,祝福老人們延年益壽,健康。“九”代表著中華人民的喜悅、興奮。
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為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著,要發自內心去感受。重陽節它又可以稱為茱萸節、菊花節,甚至“野餐節”。秋天是野游的好季節,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非常好的哦。我國已經把九九重陽節定為老年人的節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為爺爺奶奶做了什么,怎樣讓他們過得難忘,快樂呢?聽聽我的親身經歷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歷,原來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呀,是奶奶的節日,我怎么會忘了呢,應該向她送什么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心情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閱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著每當重陽節時,做孫子孫女的應該陪自己的爺爺奶奶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就是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奶奶的記性就笑著說:“奶奶,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奶奶疑惑地說:“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奶奶又思索起來,“難道今天是國慶節?”“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奶奶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繼續說:“我陪奶奶到郊外去吧!”我攙著奶奶走了。我和奶奶一邊談,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著清澈池水,飽覽壯麗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我陪著奶奶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重陽節。
天暗下來了,媽媽爸爸回來了,還帶了一袋糕點,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準備給奶奶過老年節。上面綴著各種花紋,有的是嵌著幾棵小草……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嘗起了糕點,可好吃了。奶奶笑了,像年輕了五年。一家人嘴里甜甜蜜蜜,心里更加甜蜜。爽朗的笑聲傳遍了……
感動在重陽作文篇9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每當我想到這首詩我就想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陽節”。
“重陽節”是個很特別的日子,在這一天我們要和兄弟姐妹還有家人一起登高山、插茱萸……還要更加孝順所有的老人,關愛老人,在家里多陪陪自己的家里的老人,因此又被稱為“老人節”。身邊的很多朋友都選擇去敬老院慰問那些需要關愛的老人,而我選擇了帶上我們家里的奶奶出去旅游。
我家有一位善良、慈祥又很勤勞的奶奶,早幾年爺爺過世后,就剩下奶奶和我們一起,赤裸裸的說:從候開始,我們就是奶奶的全部!每一天奶奶都在圍著我們轉,為我們做很多事情……所以在這個假期,我準備帶奶奶出去走走,去深圳旅游,過一個不一樣的國慶和重陽節!雖然路上我們經歷了長長的車程,我們一路上歡歌笑語,反而不覺得很遠,一下子就到了,奶奶也很開心。到了目的地,奶奶開心的像個孩子,看來我們的選擇是對的,奶奶喜歡這里,我想老人家年齡大了,出去的機會可能就會越來越少了,所以我們都很珍惜和奶奶一起的旅游……
一年中,只有一個九九重陽節,也只有一個老人節,而我家也只有一位老人,所以我們要多多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平常也要多陪他們,不要惹他們生氣,要讓他們開開心心的度過每一天。“愿君重陽享安康,幸福恒久樂逍遙”這是我們所有人對家人寄予的最大愿望。
感動在重陽作文篇10
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并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所以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1989年,我國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取九月九日“久久”長壽之意,后來國務院又將“重陽節”確定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日”。
據史料考證,重陽節始于遠古,形成于春秋戰國,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唐代以后。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鐘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節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重陽正式被定為節日是始于唐代。也許這就是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的原因。詠唱重陽節的詩章中,最為膾炙人口的是唐代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感動在重陽作文篇11
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三(3)班的__。今天我的講話題目是“繼承中華傳統美德 弘揚尊老愛幼新風”。
同學們,你們都應該知道重陽節吧!——對,在我們的語文課本里,曾經學過好幾篇關于重陽節的詩篇呢!比如說: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在課本里我們知道了,重陽節是在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在我國古代思想中,“六”為陰數,
“九”為陽數,九月九日正好是兩個陽數相重,所以人們把它叫做“重陽”,也叫做“重九”。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漢初皇宮中,每年的九月初九,都要佩帶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到了東漢時,民間又有了重陽登高的風俗,因此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關于重陽節的故事很多.據說重陽節從漢朝初就有了.那時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饞害后,宮女賈某也被逐出皇宮,賈姓宮女又將此習俗傳入到民間.到了東漢,民間在該日又有登高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以后到了唐朝,文人墨客們寫了很多登高詩,其中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則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當然,古人的登高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同時還有吃"重陽糕"(一種九層糕)、賞菊飲菊花酒的習俗.清代以后,賞菊之俗尤為昌盛,時間也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后最為繁盛.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已經很普遍。“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想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為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這些習俗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的中就有記載.
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重陽節這個傳統的節日被賦予了新的含義。19__,我國把每年農歷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從而將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同學們,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講的就是這層意思:尊敬、愛護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時也要象對待自家人那樣去尊敬、愛護別的老人和小孩.最近,從新聞媒體討論的話題中也可看出一二.如“該不該給老人讓座?”“怎樣做一個可愛的上海人?”這些活動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建設和塑造一個具有高度文明、能與國際接軌的國際大都市的形象,而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就是其中的一項內容.作為生活在這座大城市的我們,更有義務為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作出努力.客觀地說,經過改革開放和精神文明建設,良好的社會風氣已經逐漸形成,一些不良的行為受到大家的譴責.反省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學生在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又做得怎樣?我不想對你們的過去予以評價.但是,在重陽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全體同學是否想到,該如何為我們家的老人或者社會上的老人做點什么呢?希望大家考慮一下.當然,學校政教處也有安排,要求各班的班主任在節后作個統計,看看我們的立達學生在老人節里為社會、老年人都做了些什么。
我今天的國旗下的講話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感動在重陽作文篇12
9月9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我國定為敬老節。我想在這天送給外婆一份禮物,以表達我對她的尊敬。
早晨,外婆煮熟早飯,就去田里拔草,我看了不忍心,讓外婆一個人在一塊田里孤零零的拔草,就一骨碌從床上爬了起來,去陪外婆。外婆發現我起床了,很是吃驚:“怎么不多睡會?”“我想陪陪您。”我撒嬌地說。外婆拔了一會。突然,咳嗽了起來,“怎么了?”我關心的問,“前天的感冒沒有好外婆無奈地說。”“我幫你拔吧,你去歇會兒!”我把外婆扶上床,讓他躺好,轉身走進菜地,把草全拔了。
這天,我給躺在床上的外婆倒茶、送水、講故事,外婆今天很高興。
晚上,我突發奇想的對外婆說:“今天我親自給你洗腳。”“嗯!”外婆點了點頭。我倒了些熱水在洗腳盆內,又放了些冷水,我用手試了試,溫度剛好,我脫下外婆的腳上襪子,在洗腳時,我摸到了好幾塊硬硬的皮,我問外婆:“這是什么?”“老繭”我聽了心想:這一定是外婆辛苦勞動留下的標志。
今天,外婆很高興,因為有我這個孫女陪伴了她一整天,讓她度過了愉快的重陽節,這是我給外婆最好的.禮物。
感動在重陽作文篇13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位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并且從很早開始過此節日。
今天是我國傳統的節日——重陽節。一塊重陽糕,一束鮮花,一句祝福語……這些都是重陽節必備的東西。然而在我家中,沒有鮮花,沒有重陽糕,卻依然回蕩著親情的暖意。
我回到家中,第一眼就看見了正在炒菜的姥姥。我想去向她祝賀,可是話沒說出口就收了回去。我有些不好意思,還有些緊張。姥姥把熱氣騰騰的飯菜端上了桌,并坐下來和我一塊吃飯,我這才鼓起了勇氣,終于說出了那句祝福語:“今天是重陽節,祝您節日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你。”
雖然只有三言兩語,但仍然充滿了親情,表達了我對姥姥的祝福。
爸爸回來了,一聽到爸爸的聲音,我趕緊回房裝著一副寫作業的樣子。姥姥和爸爸在門外竊竊私語,還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我隱約聽到姥姥說:“這孩子真的長大了……”。
感動在重陽作文篇14
金黃的樹葉從樹梢上飄落下來,在空中,像一只只展翅飛翔的蝴蝶一般,最后落到地面上。像是給大地鋪上了一層厚厚的地毯,漸漸地秋天悄悄的到來了。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的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表達的便是在重陽節的思鄉之情。重陽節也和很多傳統節日一樣,也有著古老的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他一出現家家就會有人病倒,甚至喪命。所以這一代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恒景雙親的性命,他自己也差點因病喪命。病愈之后,恒景辭別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定出去拜師學藝,為民除害,除掉瘟魔。恒景四處訪師尋道,尋遍了各地的名師。終于打聽到了在東方有一座古老的山,山中有一位法力無邊的仙長。恒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的指引下終于找到了在山中的仙長,仙長被恒景的精神所感動,終于收留了恒景并曾與他一把寶劍教他降妖除魔。在九月初九這天仙長給了恒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讓恒景除掉瘟魔。恒景回到家鄉,按照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除魔的準備。中午,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剛到山下便聞到茱萸花香和菊花酒的酒氣,便戛然止步。這時恒景手持寶劍沖向瘟魔,不出幾個回合便把瘟魔刺死于劍下。后來人們把重陽節登山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而“雙九”又是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重陽節才又被叫做老人節。
今天的重陽節,成為了敬老、愛老的節日。很多退休下崗的老人們在兒女們的陪伴下賞秋景、游山玩水,回到大自然的懷抱。祖輩們最需要的是我們這些小輩的關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