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成語故事
“成語,眾人皆說,成之于語,故成語。”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所有的成語故事,供大家學習!
所有的成語故事(一):樂不思蜀
源于《三國志·蜀書·后主禪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三國時期,魏國把蜀漢滅亡后,后主劉禪被迫遷居到洛陽。有一天,魏國的司馬昭請劉禪喝酒,給他特意表演了蜀地的舞蹈,當時在場的人看了都感觸頗深,十分難過,可是劉禪卻毫不在意,還笑嘻嘻地欣賞。司馬昭看見這種情形感慨地說,想不到劉禪竟糊涂到了這種地步,即使諸葛亮活到這時,也幫助不了這個昏庸的君主。隨后司馬昭問劉禪想不想蜀國,劉禪高興地說:“此間樂,不思蜀!"后來人們用“樂不思蜀”比喻樂而忘返,或者表示身處幸福之中卻忘了過去的痛苦。
所有的成語故事(二):弄巧成拙
釋義
本想耍聰明,結果做了蠢事。
故事
北宋時期,有位畫家,叫孫知微,專擅長人物畫。一次,他受成都壽寧寺的委托,畫一幅《九耀星君圖》。他用心將圖用筆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帶飄飄,宛然仙姿,只剩下著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時有朋友請去他飲酒,他放下筆,將畫仔細看了好一會,覺得還算滿意,便對弟子們說:"這幅畫的線條我已全部畫好,只剩下著色,你們須小心些,不要著錯了顏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來時,希望你們畫好。"孫知微走后,弟子們圍住畫,反復觀看老師用筆的技巧和總體構圖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有人說:"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態多么逼真,長髯飄灑,不怒而威。"還有的說:"菩薩腳下的祥云繚繞,真正的神姿仙態,讓人肅然起敬。"其中有一個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時專門賣弄小聰明,喜歡嘩眾取寵,只有他一個人裝模作樣地一言不發。有人問他:"你為什么不說話,莫非這幅畫有什么缺欠?"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說:"水暖星君身邊的童子神態很傳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點東西。"眾弟子說:"沒發現少什么呀。"童仁益說:"老師每次畫瓶子,總要在瓶中畫一枝鮮花,可這次卻沒有。也許是急于出門,來不及畫好,我們還是畫好了再著色吧。"童仁益說著,用心在瓶口畫了一枝艷麗的紅蓮花。孫知微從朋友家回來,發現童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蓮花,又氣又笑地說:"這是誰干的蠢事,若僅僅是畫蛇添足倒還罷了,這簡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來降服水怪的鎮妖瓶,你們給添上蓮花,把寶瓶變成了普通裝花的瓶,豈不成了天大笑話。"說著,把畫撕個粉碎。眾弟子看著童仁益,默默低頭不語。
所有的成語故事(三):門庭若市
戰國時代,齊威王受到左右一些臣子的蒙蔽,聽不到正確的意見。相國鄒忌借自己一件親身經歷過的事,向齊威王規勸。
鄒忌長得很英俊。一天,他問妻子:“我與城北徐公相比,誰俊美?” 妻子毫不猶豫地說:“你俊美!徐公怎么比得上你呢!”他又去問妾:“我與城北徐公相比,誰美?”妾怯生生地說:“徐公怎有你美呢!”朋友有事來求他,他又提出這個問題。朋友笑笑說:“徐公不及你美。”
有一天,徐公來拜訪鄒忌。他仔細打量比較,感到自己確實不如徐公美。 他領悟出一個道理:“妻說我美,是偏袒我;妾說我美,是敬畏我;朋友是有求于我。”
鄒忌以這件事作比喻,要求齊威王多聽聽批評的意見。 齊威連聲稱是,立即下令:不論是誰,能批評我的過失的,一律有賞。
命令一公布,向齊威王規勸的人川流不息,王府門出現了“門庭若市”的盛況。
成語“門庭若市”原來形容進諫的人很多,現在形容來往的人很多,好像集市一樣。
所有的成語故事(四):明目張膽
源于《晉書·王敦傳》,又見于《新唐書·韋思謙傳》。《新唐書》里記載到:韋思謙是唐高宗的監察御史,他為人剛正不阿,不畏權勢。他認為做一個監察御史,就應該盡職盡責,所以經常出外巡察,揭發貪官污吏的罪行。
有一次在出巡中,他發現中書令褚遂良犯有錯誤,于是便上書揭發,褚良因此被降職。后來,唐高宗重新起用褚遂良。褚遂良上任后,就對韋思謙進行報復,把韋思謙降為甘肅清水縣縣令,即使如此,韋思謙還是和壞人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他慵慨激昂地說:“大丈夫應當敢于說話,要公開地、大膽地干出一番事業來報答皇上,怎能做一具庸庸碌碌的無能之輩以保全自己妻子兒女呢?”后來唐高宗經過考察,又任命他為御史大夫。于是,人們用“明目張膽”來形容一個人膽大妄為。后來指公開干壞事,由褒義變為貶義。
所有的成語故事(五):鹿死誰手
晉時,北方有五個少數民族紛紛獨立,先后出現了十六個國家,史稱“五胡十六國”。在“五胡十六國”之中,以氏族的前秦和羯族的后趙勢力最大。后趙的都城就建在今日邯鄲市境內的古鄴城。
后趙的建立者石勒,字世龍,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石勒健壯有膽量,喜好騎馬射箭。他在二十多歲時,被晉官吏掠賣到山東為奴隸,后來,與汲桑等人聚眾趙兵。汲桑死后,石勒率眾投奔前趙國君劉淵,劉淵拜他為大將。石勒重用漢族失意官僚張賓,讓他為謀士,發展成一種割據勢力。公元319年自稱趙王,建立政,即為后趙……建國為王,石勒自然十分高興。有一次,在歡迎外國使臣規模很大的宴會上,石勒乘著酒興問他的大臣徐光: “我的功績可以和歷史上哪個君王相比?”徐光想趁機恭維他的主人,便奉承地說道:“陛下的智謀和武勇,都超過了漢高祖劉邦和魏太祖曹操。自古以來的帝王,沒有一個能比過您的。”但石勒卻笑著說:“說得太過分了。我豈能不了解自己?我如果遇到漢高祖劉邦,一定甘心做他的部下,服從他的指揮,和韓信、彭越一樣爭先效力。如果遇到漢光武帝劉秀,就要跟他在中原爭個高下較量較量。那可就不知鹿死誰手,天下落到誰的手中去了。”石勒的這一番話,叫徐光很汗顏,可群臣們卻很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