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節氣為何要吃面
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夏至為何要吃面,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夏至為何要吃面
第一種說法吃面嘗新,夏至是在每年的農歷5月份之間,這個時候每個地方的麥子開始大豐收,新磨的面粉特別的清香味美,對于愛吃面食的北方人來說,絕對不能錯過這美味,就是開始做出各種美味的面條來,就是我們常說的“嘗新”,所以夏至吃面就是嘗新的意思。
第二種說法吃面防暑,天太熱,北方人需要吃涼面來降溫增加食欲。小伙伴們都知道,北方人一般都以面食為主,各種面食就是我們的一日三餐,特別是夏至以后,天氣越來越熱,北方人就喜歡面條,而且這個時候的面粉又是新面粉也是最好吃的時候,就用面粉做出各種面條來,炸醬面,燴面、拉面、油潑面等等,一般這些面在大熱天都會煮好以后,在用涼開水過涼再吃,不僅可以吃起來滿頭大汗,而且更加的勁道好吃,要是和各種配菜澆頭搭配,就特別的美味有營養。
第三種說法吃面慶祝豐收,每年的麥子大豐收了,人們就開始用新鮮面粉做出各種美食來,吃面就是最直接最簡單的做法,來表示豐收的喜悅心情,這種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吃面的做法也是越來越豐富有營養了。
第四種說法吃面為了做祭祀,在過去,大多數和農業有關的重要日子,都要舉行祭祀活動。夏至就是麥子收獲的季節,也是“青黃不接”的季節,人們為了慶祝豐收,祈求以后的風調雨順,取得更好的秋收。在夏至這天,就用新鮮的面粉做出面條作為祭品,來表示出人們把最好的收獲供奉給神和祖先,以求風調雨順年年更是大豐收!
夏至的由來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夏至以后,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夏至節氣習俗
1、祭神祀祖
夏至古時是四時八節之一,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后,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夏至前后,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2、消夏避伏
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折扇、脂粉等東西。“扇”,借以生風;“粉脂”,以之涂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
3、夏至面
冬至餃子夏至面,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
4、夏至節
夏至是屬于中國民間重要的節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曾全國放假,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
5、夏至蛋
我國的衡陽、郴州、永州和湘西在夏至有吃夏至蛋的習俗。民間,認為夏至吃雞蛋可以強身健胃,行走有勁。
夏至養生
1.中午打個盹
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要順應陽盛于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力爭每天午睡半小時左右,可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2.飲食清淡多吃點“苦”
炎熱季節飲食應清淡為宜,蘋果、葡萄、木瓜、枇杷這類平和的水果,適合各種體質的人享用。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濕、清涼解暑、促進食欲等作用,還可以多吃苦菜類蔬菜,如苦瓜、香菜等。
3.調整呼吸整理好情緒
夏天氣溫高,容易使人煩躁或倦怠,所以要保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切忌情緒大起大落、為小事大發脾氣,以免加重甚至誘發心臟病。
4.運動宜在清晨或傍晚涼爽時
夏季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場地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
夏至節氣氣候特點
降水量大
夏至節氣期間降水量是非常大的,這個時候正是感夏到來的時候,所以在江南地區會多次出現暴雨天氣,嚴重的時候還會有洪澇災害;在江淮一帶,還會有梅雨天氣,空氣變得非常潮濕陰冷,容易滋生霉菌、病菌;在北方地區,也會經常出現降雨,時不時地就有大雨、小雨或雷陣雨。
日照長
夏至節氣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日照長,夏至那一天,正是北半球一年中日照長度最頭漫長的時候,夏至之后的一段時間內,也是晝長夜短的,每天我們接收到的光照都非常多,這和情況一直維持到秋天。
氣溫高
夏至節氣到來的時候,氣溫是非常高的,雖然并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但也是一年中少有的高溫階段,很容易會導致人中暑的情況發生,所以當夏至出現的時候,我們就要及時地避暑。
夏至吃什么面
炒面
炒面是北京夏至節一般家庭喜愛制作的面條。
炒法很多,輔料也很多,炒出的面條口味各異,鮮美異常,而制作也簡便。將切好的面條與輔料、調料放在油鍋里烹炒,適當加入水和昔油等調味,炒熟后外焦里嫩,香韌可口。還有一種與炒面相似的面食,叫炒疙瘩。是用硬白面做成色子塊大小的面疙瘩,煮熟后撈出,再放在編炒的羊肉丁、黃瓜丁、青豆鍋里一起烹炒(輔料隨意更換)。
鹵面
鹵面的品種非常多。主要有:番茄鳴蛋鹵面、茄子肉片鹵面、雞蛋黃花木耳鹵面、豌豆肉丁鹵面等等,配上時令菜碼調拌,格外綿軟可口。鹵面不僅是夏至節的吃食,昔日北京人逢上喜慶壽日,主人也多用炒菜鹵面招待親朋,愈為吉祥長壽。更為有趣的是,在新婚夫婦入洞房之際,要由近親中的“全客人”(指父母、子女、夫婦皆健全的婦女),親手煮上一小碗鹵面和一小碗餃子送到新房,謂之“子孫餑餑長壽面”。
過湯面
又稱冷拌面,是夏至節最受人們歡迎的面條。
切好的面條下佛水煮熟撈起,用冷開水過湯后待用。另配以黃瓜絲、小蘿卜絲、青豆、豆芽菜、青蒜末等萊碼,再用肉炸黃昔或芝麻昔、芥末、香油、醋等調料拌食。看上去、紅白、青、綠相間,吃起來咸辣酸脆,有嚼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