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蘄春實驗三小:同教共研促發展齊心協力辦教育
告別家人,湖北省蘄春縣第三實驗小學教師夫婦王青、曹將彬發動汽車,又開始了一周的工作。車子從蘄南到蘄北一路行駛,路邊逐漸由繁華的城區變成了植被茂盛的山區,夫婦倆要去該縣最偏遠的檀林鎮教書。今年,他們積極響應教師交流輪崗政策,從學校核心校區來到該鎮的麒麟校區教書。
“為做到同教共研,我們交流過去的優質老師從學校核心校區到農村校區,是真心在為教育無私奉獻。”該校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張曉芳說。
如何有效開展教育教學?一直是擺在蘄春教育人面前的現實課題。作為空間跨度最大的教聯體,該縣第三實驗小學以“一校六區”一體化發展為目標,堅持思想引領,探索可行性工作體制機制,謀劃教師交流、集體備課等重點活動,在推動教育教學、行政管理等方面出實招、出硬招。
堅持多方借力,變“單打獨斗”為“團隊協作”
“按照大單元教學目標思路,分解教學任務可以更加細化。”“認識小說應該是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發現。”
一場主題備課活動在該校六年級語文學科委員會企業微信群如期上演,兩位來自農村校區的主備人田秀娟、江倩兩位教師圍繞《橋》《窮人》的教學設計展開備課分享,隨后“一校六區”教師代表進行點評,在集體智慧的基礎上形成了更加合理可行的教學設計。
2023年秋季學期開始,學校堅持多方借力,將各校區的教學教研變為“團隊協作”模式。如今,這已經是該校教研活動的常態。
加快智慧校園建設,堅持“線上”教學教研常態化,借力信息化建設實現云教研、云師訓、云巡查,破解跨校區教學教研的難題。利用老鄉會、親友會等,為學校教育教學尋求社會力量幫助。先后吸引富德生命人壽等愛心企業向該校捐贈體育器材、溫暖包、彩筆、畫本等愛心物資,為學校教育教學發展注入社會正能量。
學校通過黨建例會、工作調度會、調查問卷等方式,尋找最急需的教育教學課題,形成合理“訂單”。出臺送教下鄉、集體備課等工作方案,學科委員會發布“招募令”,推出內涵豐富、形式新穎、有可操作性的“預制套餐”。利用視導、送教下鄉、優質課比賽等教學教研活動,為不同校區師生呈現“視聽盛宴”。由教務處牽頭,以學科委員會、教研小組為基本單位,總結提煉活動經驗,形成工作特色分析“備忘錄”。
堅持把握節奏,變“蜻蜓點水”為“重拳治理”
2023年8月,學校負責人專門調研農村校區教育教學需求,確定了秋季學期教研重點。按照“全校競賽,優中選優”的思路,組織青年骨干教師審題、選材、備課、磨課、比賽,如期為檀林、麒麟、田橋三個校區師生帶來城區教師用心準備的精品優質課。9月,面對英語學科教師工作量偏大的問題,學校將新進教師進行合理調配,充實該學科教師隊伍,讓大家的工作量調整至合理范圍。10月中旬,開展周三無書面作業日落實情況檢查……
據悉,學校成立專班,列出教育教學重點工作,召開專題會議,統一思想認識,明確工作目標與方法。強化溝通協調,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迅速形成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
把解決教育教學堵點、難點,作為重要環節,有針對性地補短板、抓落實,回應師生期盼關切。由青年骨干教師參與學校日常管理,將一些重點工作交付他們全程跟蹤處理,壓實主體責任,對學校各線情況進行大起底,做到工作底數清、動態知、情況明,達到既干好工作,又培養人才的目的。
堅持目標導向,變“常規推進”為“亮點引領”
在縣教師節晚會上,學校戲曲作品《梨園新花》精彩呈現,反響熱烈。
學校對標縣內外教育教學先進典型,積極借鑒成熟經驗,結合自身實際,明確創建一流目標定位,做好頂層設計。主動謀劃城鄉融合教學教研工程,與上級部門進行深度對接,爭取支持與幫助,吸收先進經驗;著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亮點,將其融入學校日常生活,賦能學生全面發展,不斷擦亮“家門口”的好學校亮麗名片。
學校依托“一校六區”優勢,結合不同校區的辦學特點,高標準推進書香校園打造、文明單位創建、第二課堂建設等工程。在農村校區,擴充圖書、體育器材等資源,安排閱讀節、運動會等活動,在充滿活力的校園氛圍中開展“沉浸式”教育,豐富師生學校生活。在城區,以戲曲第二課堂建設為重點工程,精選師生團隊進行常態化練習、打磨,結合活動展示最新“雙減”成果。
縣應急疏散演練活動在該校舉行,學校就活動場所、人員、路線、流程等作詳細安排,高標準落實到位,達到了上級部門規定的效果。
一直以來,學校堅持重大活動為“第二課堂”理念,樹立“精品”意識,全力辦好每一次重大活動。積極對接上級部門,承擔社會責任,傳播正能量。“下一步,我們將錨定規劃好的‘藍圖’,用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的敬業姿態勇毅前行,將其變為‘實景圖’,為辦人民滿意的蘄春教育貢獻三實小的智慧和力量!”學校黨委書記蔡勝全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特約通訊員 李靜 萬偉 康佳 陳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