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觀察日記精選5則
三年級觀察日記一:
今天下午,我睡在陽臺里的吊床上觀察云。
我看到天空中的云,很少,所以,天空一大部分都是藍色的。我漸漸的注意到一朵云,那朵云變幻莫測,一會兒變成拿弓箭的獵人,一會兒又變成一片寬大的樹葉,就這樣那朵云每擱一二分鐘就會變成一種東西,但是,慢慢地消失了,讓我東望望,西望望。天空中的云本來就很少,這一朵云突然消失了,使這片天空更加寥寥無幾。
后來,天空殘留的那一小部分的云,合起來,形成一大片的云朵,然后,這么大的云朵就一分為二了。這時候,天空的云漸漸多了起來,再也不是以前那個“寥寥無己”,云朵多了之后,云的變化也多了起來,每一朵云都有不同的變化,我也可以看到更多的“畫”,我真高興啊! 現在每一朵云的變化時間已經變慢了,從以前的“變化莫測”達到了“千奇百怪”這個境界了(其實,變化莫測和千奇百怪兩個意思基本都一樣,我就是覺得千奇百怪這個境界要更高升一點)。我覺得“多難興邦”說得沒錯,因為,天空中所殘留的云朵,就像一個快要被攻破的國家一樣,這些云朵聚集起來,就像軍民的力量都聚集起來復國一樣,很強大,最后,天空中的云朵又多了起來,就像那個國家把敵人都打跑了一樣,所以,團結起來就是力量。
三年級觀察日記二:
9月17日星期一晴
今天中午,我把王老師發給我的一小勺綠豆放進裝著清水的碟子里泡濕。過了一個多小時,我去看綠豆,發現綠豆比之前放在水里的時候,變得更圓更鼓了。綠豆圓鼓鼓的,像個胖娃娃,可是還沒長芽。
9月18日星期二晴
今天,種子終于發出新芽了,像個頑皮的孩子,掙脫了綠色的外袍,長出了白嫩嫩的小芽。事不宜遲,我馬上把盆底有洞的花盆裝滿泥土,然后放綠豆在上面,再在綠豆的上面撒了點泥土。最后用花灑澆了水。看著它,盼它天天長大。
9月20日星期四陰
我那五歲的表弟就要來了,我害怕表弟會把我的綠豆折斷,正準備把綠豆芽放到床底下,媽媽笑著對我說:“傻孩子,植物生長是不可以離開陽光、空氣、水分和養料的,要不你把它放在表弟拿不到的地方。”“嗯!”說做就做,我把綠豆芽放在陽臺上。我仔細觀察,發現小芽的兩片豆瓣上長出了兩片嫩綠的葉子,莖的頭部從淡紅色變成淡綠色,從淡綠色變成了深綠色。我還看到了一顆綠豆懶洋洋地躺在土壤里,好像還不愿意脫掉舊衣裳。這時,我的心非常著急。
9月21日星期五晴
今天,我拿著花灑去澆水。我又驚又喜,驚的是我發現那顆小綠豆破土而出,奮力向上生長,好像追趕著同伴。那些葉子像一塊塊小小的碧玉,好看極了。一陣風吹過,綠豆芽在風的吹拂下輕輕舞動,好看極了。喜的是我體驗了綠豆的生長過程。在觀察綠豆的生長過程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善于觀察,就會有所收獲。
三年級觀察日記三:
蚯蚓對于城市的孩子,那只是聽說過,沒見過;對于農村的孩子那就隨處可見了。不過為了準備上課做實驗,我還是“全家總動員”,最后從海洋學校的菜地里挖來了一條蚯蚓。
蚯蚓是一種軟體動物。全身黑乎乎的,又細又長,身體還粘乎乎,滑溜溜的,你一碰它,它就開始歡蹦亂跳,象是在跟你打招呼了。蚯蚓被人們稱為“松土機”。因為蚯蚓吃的是土里的垃圾,它一邊吃一邊在土里鉆來鉆去,還從肛門拉出一堆對農作物有用的營養物質。
科學課上,樂老師讓我們先在一個淺盤中放點兒水,再把蚯蚓放到里面看它有什么反應。我們就在那兒觀察。蚯蚓好象地那兒問我們:“為什么我感覺身上濕濕的?,為什么突然覺得一下子呼吸不過來呢?為什么把我的泥土被子拿掉了吧?小主人,你到底在做什么?”蚯蚓一下子提了這么多的問題,那副樣子逗得我們哈哈大笑。這只蚯蚓象是通人性似的又在問我們了“你們在笑什么呀?”這下我們笑得更歡了,連忙回答它說:“我們要拿你來做實驗,增長知識。”我們看它地水里呆了這么久一副不爽的樣子,就用夾子把它拿出來放回瓶子里了。
一放回瓶子,蚯蚓就抬頭挺胸露出驕傲的神氣,好象在說:“我不喜歡被你們做試驗品,不喜歡被你們放在水里,也不喜歡被你們養在瓶子中。我要回自己的家去。”
聽科學老師說,蚯蚓有頑強的生命力。即使被剪成兩段,蚯蚓也不會死。我都有點不太信呢?為了能證實這點,我就自己動手試了起來,找來了剪刀。我一下就把蚯蚓剪成了兩段,一段短的,一條長的。兩段蚯蚓都縮成了一團,拼命在泥土中掙扎。我想它們一定是痛的吧,趕緊找來些菜葉放進泥土中好讓它們多吃點,也許就不會這么痛苦了。
過了兩天,為了證實科學老師說的,我著急去看那兩段小蚯蚓,打開瓶子,發現那條短的已經不會動了,長的段不見蹤影。我大驚失色,連忙找來一根牙簽,小心翼翼地拔開泥土只見一條長長的蚯蚓在泥土里不情愿地動來動去,象是埋怨我打擾了它的美夢。我也終于放心了,我的兩段蚯蚓終于有一條活了。我心里在想:短的那段一定是我剪的太短了,否則我就有兩條蚯蚓了。
被我剪過的蚯蚓,以后我一定多找些樹葉,泥土給你吃就算是我對你的補償吧!
三年級觀察日記四:
2月7日
今天,媽媽買來幾個大蒜一樣的種子,放在一個放滿鵝卵石和水的花盆里,我還以為這是大蒜呢,好奇的問媽媽:“為什么這個大蒜要放在水里面呢?”媽媽笑著說:“這是水仙花的種子,水仙花喜歡水,在水里才能生長,所以叫它水仙花,別看它現在很難看,開出的花格外美麗,人們還給它取個別名叫“凌波仙子”呢!
2月9日
今天的太陽非常好,我和媽媽把水仙花搬到陽臺曬太陽,媽媽說水仙花最喜歡陽光充足的地方,因為這樣可以促進它的生長,我仔細看看花盆,只見大蒜的禿頭上冒出了幾個小豆芽似的東西,很可愛!小豆芽有的是白色的,有的是黃色的,還有的是綠色的,媽媽說從顏色可以分辨它們出生的次序,綠色豆芽是大哥因為他最早冒尖,黃色豆芽是二哥,他長得很快,最小的小弟是白色豆芽,個子矮矮的,一定是剛從媽媽的肚子里爬出來!我悄悄的對小豆芽說:“快喝水!快喝水,喝了水你就會比哥哥們長得快了!”
三年級觀察日記五:
中秋節小長假,老師布置了一項特殊的作業—泡豆芽,并讓我們準備寫觀察日記。
第一天,我挑選了一大把完好飽滿的豆子。豆子沒泡的時候是黃黃的、圓圓的、小小的,像一個個小精靈。我把豆子浸泡在裝滿水的碗里。
一天后,我一起床就去看。豆子的顏色變淺了,像喝飽了水的小娃娃挺著小肚子,在碗里舒服地躺著。透明的衣服里包著嬌嫩的胚芽。我把小精靈們轉移到濾勺里,蓋上濕棉布。這塊濕棉布要始終保持濕潤,不然,會使豆子變綠影響豆芽的正常生長。
又過了一天,我一有空就去看。豆子把衣服撐破了。豆子的一側長出了小芽。像妞妞頭上扎的羊角辮,又像小娃娃伸出的手臂在向我招手。
第四天,我一放學就去看。我亟不可待地掀開棉布,哇塞,豆芽又長長了。豆芽千姿百態,有的向前伸著像小象的鼻子,有的向下垂著像小女孩扎的馬尾辮,還有的繞著彎,像個小彈簧。
第五天,我再去看。長長的豆芽讓我想起了幼兒園學的數字歌,“9”像豆芽能炒菜。第六天,我掀開棉布,用尺子量了量,豆芽已經有十公分長了。我泡的豆芽終于成熟了,它和菜市場賣的豆芽沒什么兩樣。我感覺自己的這項作業完成得很棒!
通過這次泡豆芽,我發現:一粒小小的干黃豆,竟然有這么神奇而偉大的力量。它一直向前生長,最后終于變成了鮮嫩的豆芽。我不僅從黃豆身上學到了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還明白了只要努力就一定會獲得成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