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迎新作文
寫作文可以記錄下生活中的美好瞬間,以及對這些瞬間的感受和思考。想知道如何寫出優秀的重陽節迎新作文嗎?這里為大家分享重陽節迎新作文,快來學習吧!
重陽節迎新作文篇1
關心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在重陽節這天,也乘著小蘭阿姨的汽車去探望住在養老院的老太。
下了車,我看見住在養老院的老婆婆,老公公。雖然他們有的彎著腰,有的駝著背,但他們并沒有想像中的那么死氣沉沉,反而生機勃勃。我走向一位正在鍛煉地老婆婆,向那位老婆婆問路。老婆婆告訴我,老太住在一棟大房子里。我順著老婆婆手指的方向看去。哇!好高大,好壯麗的房子呀!我快步向那棟房子走去,這時表弟也快速地向我這邊走來。不過,等我氣喘吁吁地爬到三樓時,我才發現大家都到了。
我走進了老太住的房間,才發現,老太正安詳地躺在床上,定眼一看,原來老太正在睡覺呢!這時候,老太從床上坐了起來,我才注意到,放在老太身邊的正是媽媽帶來的大包小包。就在這時,媽媽給了我一張一百元。說要我送給老太。就在我拿著一百元送給老太時,卻發現老太手上布滿了老繭。頭上也多了幾根白發。我想;這一定是太日夜操勞的吧!我把一百元送給了老太。老太開心地連頭上的皺紋也展開了。老太的臉更是紅通通的,像掛在樹上的紅蘋果 。
可就在我沉醉在開心中時,媽媽卻說要走了,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我想;我一定要以一顆感恩的心面對生活。
重陽節迎新作文篇2
還有幾天就是九九重陽節了。我趁10.1假期期間想親手為爺爺奶奶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陪他們過個快樂的重陽節。
做點什么呢?我思前想后,后來爸爸說做重陽糕啊,不過有點復雜的,你最好去小區賣早點的叔叔那學下。吃完午飯我就立馬去店里學習,只見糕點店的師傅正在忙著,還有幾天就重陽節了,他們家重陽糕的賣得很好,我就站在一旁認真的看著,一道道工序我看花了眼。這時一位叔叔對我說:“小朋友這個太難做了,你還是做點簡單的吧,這個要技術的”。
我回到了家,爸爸問怎么了?"叔叔說重陽糕難學的。”媽媽聽到了說:“做餅好了,簡單又美味”。這主意好,因為之前媽媽在做餅的時候我有這一旁看過,我倒挺感興趣的。媽媽很快幫我把需要的材料準備好:米粉,南瓜,紫薯,白糖。我按照之前她做的方法先把南瓜和紫薯洗凈放鍋里蒸,15分鐘蒸熟了,先把南瓜泥白糖和米粉攪拌均勻,那顏色黃黃的真好看,然后再把紫薯糖和米粉攪拌均勻,紫色是我最喜歡的顏色。全部拌好我開始學媽媽的樣子做小餅了,捏來捏去就是不圓,也學媽媽在紫色的餅上加上黃色的眼睛和嘴巴,黃色的餅上加上紫色的眼睛和嘴巴,做成了笑臉的形狀。全部做好下來開煎餅了。這時媽媽說爺爺奶奶年齡大了,牙不大好,最好蒸著他們吃。媽媽的心真細,不是她提醒估計這餅爺爺奶奶也吃不了了,10分鐘后愛心餅熱騰騰的出鍋了,我把它們裝進盒子里迫不及待的給爺爺奶奶送去。
爺爺奶奶聽說餅是我親手做的,一人拿起一塊品嘗了起來,連連夸贊我:“小樂樂你做的愛心餅既好吃又好看,棒極了!”只見他倆笑得合不攏嘴,我在一旁也自得其樂。爺爺奶奶年紀大了,以后我要經常給他們做好吃的,經常陪他們出去走走玩玩。
最后衷心祝天下所有的老人身體健康,幸福長壽。
重陽節迎新作文篇3
1、菊花酒
古時菊花酒,是頭一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制的。九月九日這天,人們采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準備釀酒的糧食之中,然后一齊用來釀酒,放至來年九月九日飲用。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
2、花糕
重陽節敬老,登高以避災。“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壽高九九”之含義,所以“重陽花糕”成了普受歡迎的節日食品。
3、螃蟹
螃蟹富含蛋白質,被稱之為優質蛋白質食物。蟹肉較為細膩,且螃蟹脂肪含量很低,但脂溶性維生素A、E和B族維生素較高,特別是蟹黃中富含維生素A,有益于視力及皮膚健康。這對需要補充營養的人大有益處。
4、羊肉面
“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京城給九十九歲老人過生日叫“白壽”。有錢人家當日可舉行以羊肉為主的宴會,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兒最肥的季節,羊肉性暖,可以御寒。
5、無花果
現代研究發現,無花果中含有補骨脂素、佛柑內酯等活性成分及芳香物質苯甲醛,可抑制癌細胞生成,可預防肝癌、胃癌的發生,延緩、抑制移植性肉瘤、自發性乳癌、淋巴肉瘤的發展或惡化,最終可致腫瘤壞死、退化。無花果含有的大量糖類、脂類、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無機鹽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等營養成分,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重陽節迎新作文篇4
小坐窗前,早又是重陽佳節。閉上雙眸,萬千思緒被這濃郁的酒香帶出窗外。
借酒消愁?熟不知酒中醉飲愁更愁。來到月夜下的床前,李白正提著一壺濃烈壯酒,細賞這一輪明月,懸掛高空,深沉之中又不失高貴和淡雅。那么渴望,而又不可及。正當這月圓之時,他卻獨自一人在這兒賞月。烈酒沁鼻,一飲而盡。揮淚提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借酒助興?熟不知此情此景嘆山河。移步廬山瀑布前,水氣蒸騰而上,麗日照耀,仿佛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如銀川般飛馳而下,激起碩大燦爛的花束,勢不可擋。厚積薄發的趨勢和意猶未盡意味久久不能揮去。抿一口青梅春酒,有感而發,頌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絕句。
借酒發憤?熟不知無奈之中始不屈。飲一杯清醇美酒,壯嘆“冰塞川”和“雪滿山”這人生道路的艱難。以“垂釣”自比姜尚,“夢日”自比伊尹,望能重新得到任用。反復、設問,節奏短促,感情強烈,傳達出他那自相矛盾的心理,體現出他內心的苦悶與迷惘。
一陣吆喝聲將我的沉思打斷,“丫頭,吃飯咯!”是那熟悉的聲音。菊花香酒撲鼻而來,待眾人入座,我卻目不轉睛地盯著那晶瑩剔透的酒杯。緩緩從酒缸中倒入杯中,清澈見底。回想與李白進行的一番思緒交流,不禁由衷感嘆:生活就像一塊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么。這次次的借酒抒情,可真是絕妙!一時興起,便以茶代酒,體會著種種處境的奇妙。
他人生中的大起大落在那烈酒中、醉酒中、清酒中一覽無遺。心靈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已銘記心底,難以忘懷。
重陽節迎新作文篇5
給奶奶的重陽節禮物在秋天這個涼爽的季節里,有一個很有意義的節日——重陽節。老師告訴我們重陽節也是老人節,是為老人過的節日。因此,在今年的重陽節來臨之際,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個重陽節的作業,就是給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送上一份親手做的禮物。我有點苦惱,親手做的禮物?對了!做我最擅長的賀卡吧!
于是,我特意選了一張顏色溫馨的橙色硬紙片。我先將它對折,形成一個長方形,再在折痕的地方畫上半個愛心,然后用剪刀沿著鉛筆痕跡剪下,這樣奶奶一打開的話就可以看到完整的愛心啦!接下來,我在卡片最顯眼的地方畫上一束花和一點裝飾圖案。最后,我在卡片里面寫上了我對奶奶的愛與祝福。就這樣,一張重陽節賀卡就制作好啦!
重陽節那天早上,我懷著激動又興奮的心情把賀卡遞到正在掃地的奶奶手中。奶奶打開一看,滿是皺紋的臉上樂開了花,連聲夸獎:“娜娜真能干,賀卡做的比買的還漂亮!奶奶喜歡。”聽了奶奶的話,我心里美滋滋的。
重陽節迎新作文篇6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傳統節日,同時它也不像春節、端午、中秋等是多民族共同節日,而為漢族所獨有。
重陽節是一個歲時節日。在中國歲時節令中有7個重復月日數字,如正月正(春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端午)、六月六、七月七(七夕)和九月九,先后成了習俗節日。九月九日,日月并陽,所以它在歲時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數字。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系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以后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長壽。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重陽節又多了一層新含意。
重陽節迎新作文篇7
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重陽節里,我們應當給老人送上一句祝福,遞上一張賀卡。在那個重陽節里,我做了這樣一件事。
重陽節到了,我尋思著要給爺爺奶奶送什么禮物。一邊的小王啟發我:“重陽糕怎樣樣”我想了想,裝出生氣的樣貌:“拜托,我爺爺奶奶又不在上海,寄過往不發霉才怪呢!”忽然,一個動機清楚地從我腦海中閃過:有了!
我急忙跑回家,翻箱倒柜地找出了兩張精美的信紙和一只小魚熱手袋。我記得奶奶曾說過,她一到冬天就怕冷,手腳冰冷,要是我給了奶奶一只熱手袋,奶奶的手腳就不會冷了。
之后,我攤開精美的信紙,在上頭寫滿了我的祝福和一向想對爺爺奶奶說的話。我的真心,裝滿了兩張薄薄的信紙。我署上自我的名字,把信裝進了信封,我要把我的思念和敬愛,送向遠方的爺爺奶奶的家……
小魚熱手袋被我用一個裝禮品的盒子包了起來,又在盒子四四周上了金絲帶。傍晚,在爸爸的幫忙下,我把禮物和信寄了出往,也把我的牽掛寄了出往。我堅信爺爺奶奶收到我的禮物,必然是開心與激動的……
重陽節迎新作文篇8
鰲峰位于賽岐東南方。居群山之首,山高入云,雄偉壯觀。峰頂有一座小巧玲瓏的廟宇,廟里供著三位仙翁,這就是鰲峰頂上三清宮。
每逢農歷九月初九,到這里登高的人們來自四面八方,真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夜景更為壯觀,整個山頭香光燭火閃閃發光,徹夜通明,好似佛光四射照耀人間,這種景象確實使你陶醉在人間仙境之中。
九月九到這里登高的人們都懷著不同的祈愿:求財的,求壽的,求官的,求婚姻的和求平安的。但仙翁都會一一賜給。真是有求必應,靈顯非常。
鰲峰底下半山腰有座寺廟名叫鰲峰禪寺,這個寺建于明朝萬歷年間,距今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在當地周圍數不清的群寺中,鰲峰寺歷史最為悠久。這個寺雖然不大,但居于青山綠葉之中,有一種古雅清靜的特色,除了來這里行香拜佛的人們外,何無外界的干擾,是出家人修行的好去處。
我在十年前曾來過這里兩次,不光是為登高而去,更重要的是觀山睹景而來。雖然每次只有個把小時的逗留時間,但鰲峰寺給我留下的印象是很深的。此寺以鰲峰為背景,當你站在山門外,遠眺幾百里以外,群山起伏,重重疊疊涌向這座主峰,是天下眾生,向我佛如來朝拜。
山門正前方約一百米處,有一座圓溜溜的小山丘,山丘上種有幾十株桃樹。立春過后桃花盛開,火紅的桃花似一盆天然盆景,供在佛主面前,也有人說是個香爐,燭斗,紅艷艷,照耀著這座百年古剎,增添光彩。鰲峰是賽岐一景,是這里人們敬仰的重要圣地。
賽岐是閩東重鎮,古時有小上海之稱。解放初期,因交通閉塞,但這里有天然良港,水路暢通,閩東的大量物資大多由這里集散全國各地,火輪頻頻往返于賽江之中,閩東的物資部門紛紛在這里設立機構,成為閩東經濟中心。
賽岐西南方還有一座高山,具有名氣。叫做鷹哥山,與鰲峰遙遙相望,好像一對孿生兄弟,長年累月不辭辛苦地守衛著這個福地重鎮南大門。
鰲峰無時無刻都深深印在我的心中,因為它高大的形象時時呈現在我眼簾,幾十年來,每日早起,打開窗門,第一眼就自然而然地仰望這座神圣的鰲峰這也許是我與鰲峰結下不解之緣吧!
重陽節迎新作文篇9
又到了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歷,原來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呀,是長輩們的節日,我怎么會忘了呢?
早上,我從儲蓄罐里拿出一點錢,去小賣部里買了一些水果、餅干等,就跟老師一起去敬老院。
到了敬老院,幾十位老爺爺老奶奶出來歡迎我們。走在前面的是一位滿頭銀發的老爺爺,后面還有幾位老奶奶,他們一見我們到來都樂壞了,臉上的皺紋都舒展開了,一邊向我們招招手一邊說:“歡迎你們的到來!”
我們走進了敬老院,把袋子里的禮物拿出來,分給每一位老人。當老人們從同學手中接過水果,餅干等慰問品時,臉上露出欣喜的笑容。然后,我們又為老人們表演了一些精彩的節目:有小品《我愛我家》;有美妙動聽的獨唱;有姿態優美的舞蹈;有逗人發笑的相聲;旋律優美的器樂合奏……老人們一邊美滋滋地品嘗著我們帶來的水果糕點,一邊津津有味地欣賞著我們表演的節目。瞧!他們的樣子,都樂得臉上像開了花。
表演完節目,接下來我們幫老人們打掃衛生了。
我們拿出自己帶的抹布等工具開始行動了。大家掃的掃,擦的擦,不一會,屋子里就窗明幾凈、一塵不染。
時候不早了,我們該回家了。一路上我總是在想:今年的重陽節過得真有意義!“每逢佳節倍思親”,當我們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時,不要忘了曾為我們的今天付出很多的老人們。讓我們把愛的陽光,撒進老人的心底,讓老人心中的鮮花不凋謝,讓老人心中永遠溢滿愛的源泉。
重陽節迎新作文篇10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習俗。下面我就來介紹一種“登高”習俗。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有人喪命,這些百姓受盡了折難。它也奪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恒景自己病倒了愈后,他辭別了妻兒,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他四處訪師尋道,最終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恒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終于找到了那個神奇法力的仙長,從此恒景刻苦練出了非凡的武藝。一天仙長把恒景叫來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恒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恒景回到家,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突然聞到香和酒氣,便戛然止步,這時恒景手持寶劍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后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重陽節便被做為老人節。
“老人節”當然要給老人做一些有用的事情咯!比如看看老人,陪陪老人,與老人一起玩一玩兒;為老人洗腳,使老人感到快樂;對老人講講故事,讓他們心中感到快樂,不再孤獨……
“老人節”就是為了老人,在以后,我們要多陪陪老人,多看看老人,幫助老人做一些事情,使老人們不再孤獨,不再寂寞吧!這就我想要的重陽節!
重陽節迎新作文篇11
明天就是重陽節了,預祝天下的老人健康幸福快樂,長命百歲!都說家有一老賽過一寶,現在才明白其中道理,家里的老人讓你想想就感覺溫馨也生出對家的無限依戀,每當夜幕降臨,暢游車河時,萬家燈火中總有一盞燈是屬于你為你而留,心中頓有暖流緩緩淌過……
這個重陽節快到了,想起我的奶奶和姨婆還有爺爺,希望他們在天堂里快樂安康!經常會想起他們,很少會夢到他們,相信他們在那里一定是快樂安好的在我還是個毛毛頭時,奶奶把我接回來,和姨婆一起把我帶大,我的童年考試吧無慮,她們對我寵愛有加,特別是姨婆對我偏心偏得來是地球人都知道最遺憾的是她們一天我的福也沒享到,在我還沒開始工作賺錢她們就都走了,雖然這些年我總是盡我所能為她們做佛事,總彌補不了心中的缺憾……到現在還記得姨婆看到我就說阿囡啊……放學后每天偷偷給我買奶油小方還叮囑不能告訴表妹……過年奶奶為了勸說我去表姐家作客需要先答應我的條件---買連環畫外帶拷扁橄欖,我才同意去的……奶奶做的五彩圓子,青團,松糕……在我的記憶中那是空前絕后的美味隨她一起走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抓緊時間,多陪陪家中的老人,陪他們多聊聊,哪怕多一個電話,以后都會少一個遺憾……
重陽節迎新作文篇12
1.賞菊
歷來重陽節都有觀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在古時重陽節又叫菊花節,人們認為菊花是長壽的象征,重陽節期間很多地方都會舉行菊花大會、菊花展,全城的人都會出動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成為一種風尚。
2.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重陽節迎新作文篇13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重陽節又稱為"雙九節""老人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并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漢族傳統節日。
重陽節是一個歲時節日。在中國歲時節令中有7個重復月日數字,如正月正(春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端午)、六月六、七月七(七夕)和九月九,先后成了習俗節日。九月九日,日月并陽,所以它在歲時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數字。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系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以后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長壽。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重陽節又多了一層新含意。
重陽節迎新作文篇14
再過幾天就是九九重陽節了,學校組織了一次活動,讓我們星期六、星期天為老人做一件事寫在日記本上,“啊”,我一下子蒙住了,我的外公外婆住得很遠,爺爺奶奶已經去事了,我該為誰去做事呀?
今天早上,我正站在家門口為這事發愁,突然,一位70歲左右的老人從我眼前走過,然后走進我家門前那幢小小的房子去了。咦!我怎么沒想到這位就住在我家對面的老人呢?難到真如書中所說,現在的老人正一點點地在被青年人遺忘嗎?我沒有將這個問題延續下去,走到他面前,“爺爺,我能為你打掃房間嗎?”一開始,他吃了一驚,但我馬上解釋原由,并求他,生怕他不答應,讓我完不成作業。經過片刻沉思,他答應了。
我回家拿來掃把走進他的屋子,先打量了一下他的屋子,這是一些非常簡陋的屋子,除了生活必備的用具,再加一臺黑白電視機,就沒其他什么東西了,墻上有好多的裂痕,房頂的角落上還布著幾張蜘蛛網。
我開始掃地了,先掃床下,我把掃把伸了進去,從里往外一掃,“呀”,灰塵怎么這么多啊?我用手捂住另外嘴巴和鼻子,又掃了起來。掃著,掃著,房間里便灰塵彌漫了,我用掃把掃了幾下,想讓灰塵掃出門外去,誰知,這幾掃,不但沒把灰塵扇出去,反而把我掃在一起的灰塵給掃散了,“哎呀”本是要為老爺爺來打掃房間的,但現在反而弄的越來越糟糕了,“啊”地面上騰起來的灰塵嗆得我實在沒辦法,我捂著嘴巴,瞇著眼睛沖出了房間,當我睜開眼睛時,只見外面站著一個小孩子,渾身臟兮兮的,左腳上的鞋已經“張開了嘴巴”,小腳丫子露在了外面,頭發亂得像鳥窩,臉上還沾了點泥巴。
這是他的孫子,一個特別調皮的孩子,讓老爺爺很是擔心。但讓老爺爺最擔心的還是他的兒子,他的兒子三天兩頭就和特的兒媳吵架,而且經常向別人借錢去賭,現在身上已經是負債累累。想到這里,我突然感覺這位老爺爺很可憐,本來我是以機械的態度來的,但現在我改變了想法了,不再認為這是老師布置的任務,著是每個人的職責,現在社會上需要關心的不正是這種老人嗎?我轉身走進房間里,又繼續掃了起來,掃完了地,我又把蜘蛛網清了一下,盡管我個子不高,但我還是一蹦一跳地把它完成了。
又是一年重陽節。但這個重陽節留給我的是一次難忘的回憶,一份既喜悅又憂傷的情緒。我為完成了作業而喜悅,為替老人做了一件事而喜悅,我也為老爺爺的家庭而憂傷,為社會還沒有重視這一現象而憂傷。
重陽節迎新作文篇15
關于重陽節,我了解地不是很多,不過我知道,這是一個要回老家孝敬老人們的節日,不過我總是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嘮嘮叨叨的,很少做過讓他們開心一下的事情,恰恰相反,我做的讓他們開心的事數不其數,這是因為我不孝順,還是我不聽話?
在重陽節,我回老家時我會送給他們一個驚喜,那就是我不再調皮搗蛋了,這樣的話,我想他們老人家們不會嘮嘮叨叨的了,也不會因為我而生氣了,雖然這不是什么大禮物,不過大家開開心心過一個美好的重陽節,那是多么愉快的事情啊!
在重陽節,我要跟他們說一聲“對不起”,因為我做了許多對不起他們的事,比如:在他們教育我時,我總是不當一回事;放暑假時,沒有主動問候一下他們,如果不是爸媽提醒了我,可能我一個暑假都不會聯系他們。
在重陽節,我要大聲對他們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愛你們!!!”
重陽節迎新作文篇16
尊老敬老的一天——重陽節,在這天,我將要完成一個很重要的任務,那就是與爺爺化敵為友。有一句話說得好“不知道明天要做什么,是最失敗的人。”在重陽節的前一天晚上,我早在筆記上刷刷地寫下明天的任務,我不知道能不能完成,心里特別沒底,但也是一閉眼就睡著了,反正盡力就行,因為心誠則靈。
早上,一如既往,爺爺總是比我出去早,我跟外婆道別后,就匆匆地跑出去了,中午,我的腳步便特別沉重,以“慢羊羊”村長的速度來到了家門前,一想到敲門要喊:外婆,爺爺,我回來了。我的右手從棕色的門上落了下來,我在家門前徘徊著,每次舉的手又落了下來,要說的那句話又咽了回去,我不知道怎么,有一股力量吸引著我的手,我還是敲了敲門,但是始終沒有勇氣喊出那句話。外婆邁著蹣跚的步伐來開門了,我臉上洋溢著笑容,像平靜的湖水上泛起層層漣漪。我看見爺爺還是漠不關心,沉默不語,我像,那股力量還是外婆高興的心情,仍然沒有爺爺的份。
外婆喊:“吃飯了!”“我幫你爺爺盛些雞肉進一個碗里。”我本來還是十分隨意的坐到飯桌前,一手托著下巴,一手拿著筷子,無精打采的吃起飯來。這時我靈感突發:幫爺爺盛飯吧!于是我對外婆說:“外婆,我來盛飯!”于是我在熱氣騰騰的雞湯鍋里,把雞腿,雞脯肉,雞肝都拿一個小碗裝給了爺爺,然后又踮起腳,從從櫥柜最上層,用拇指和食指,擺著一副很嫌棄的樣子,把爺爺的碗拿了下來,我都不敢看,捂著鼻子把碗拿到了池子里,用了很多的洗潔凈,又幫爺爺盛了飯,才坐下,剛要拿筷子,又忙去拿洗手液洗手。爺爺這次吃飯沒有落在地上那么多飯,可他吃得下,我怎么也吃不下。
這天,爺爺好轉了一點,放在桌上的垃圾能主動清理,電視音量也沒這么大,我覺得這挺好的,這也許是我的心理作用,用心去對待,事情就不同了。晚上,寫完作業。爸爸打來電話和我寒暄幾句話后,就冷不丁的冒出這樣一句話:“重陽節是我生日。”說完便掛電話了,我心里很內疚,為人子女十二年,連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從前就算我知道,也不會有什么反應,但現在經過老師的教育后,我就在睡覺前發了這樣一條短信“爸,今天是重陽節,也是您的生日,我沒準備什么禮物,就祝你生日快樂!女兒:郭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