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作文教學設計3篇
說明文作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了解說明文寫作的基本要求,掌握寫作說明文的創新技巧;
(2)能運用作文創新技巧,選擇身邊熟悉的事物,寫出具有創意的精彩說明文。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說明文寫作創新的技巧,并能靈活地運用,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和興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審美情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教學重、難點:
自主探究出說明文寫作創新的技巧,并能寫出具有創意的精彩說明文。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作文范文材料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復習舊知(5′)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課件出示“蜘蛛”的圖片,請同學們輕聲讀讀大屏幕上對蜘蛛解說的甲、乙兩文,你喜歡哪段文字?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學生:輕讀后,自由發言,說明自己喜歡乙文的理由。
教師:甲、乙兩文都是對蜘蛛進行解說,甲文語言平實,枯燥無味,而乙文生動形象,趣味橫生。大家都喜歡乙文,這是因為乙文“個性張揚,出奇制勝”(課件顯示:性張揚,出奇制勝,創新作文)。我們今天這節課,就來探討說明文創新寫作的技巧,寫出精彩的說明文,讓更多的人喜歡讀,也喜歡寫說明文。(課件顯示:創新作文,讓你的文章精彩起來!)
2.知識回顧,復習舊知
教師出示課件,師生共同回顧說明文寫作的有關知識:
(1)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對某一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構造、功用等進行解釋的一種文體。 說明文主要目的是教給人知識,以知益人。
(2)說明文寫作的基本要求是:
①能抓住事物的特征進行說明。
②能根據說明對象的特征,采用適當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③說明語言要準確、簡明。
二、佳作賞讀,探討技巧(10′)
1.佳作賞讀,發現亮點
教師:向學生分發作文范文,要求學生快速默讀四篇范文,發現文章的亮點,并用筆勾畫出來,想一想:你為什么喜歡這篇文章?這些說明文精彩的奧秘是什么?
學生:快速默讀四篇范文,邊讀邊用筆勾畫出文章的精彩之處。
2.組內討論,探討技巧
教師:①賞讀完成后,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要求四個小組分別重點探討其中一篇文章創新的技巧。
②學生組內交流、討論時,教師巡視并指導。
③學生討論完成后,要求四個小組分別在組內推選出一位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討論成果。
學生:①小組內交流自己發現的文章亮點,并討論這些亮點精彩的奧秘。②組內推選出一位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
三、技法點撥,“出彩”妙招(5′)
教師:①結合學生的發言,歸納四篇佳作精彩的奧秘;②對說明文“出彩”妙招歸納總結,創新作文技法點撥(出示課件)
1、標題新穎
2、生動風趣
(1)緊扣中心,妙引資料。 巧妙地引述與說明內容緊密相關的神話、傳說、史話以及軼聞趣事等。
(2)描寫精當,敘述簡潔。寓說明于精當的描寫或簡潔的敘述之中。
(3)講究修辭,生動說明
①巧妙地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 ②恰當地引用一些優美的詩句、諺語、俗語等,豐富內容,增添文采。
3、合理想象。大膽而合理的想象,既能形象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又讓讀者浮想聯翩,引人入勝。
說明文作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一 明確凡是從現實生活的需要出發說明事物的特征、功用等的文字,都可看作應用性的說明。如解說詞、序言、條例、說明書、實驗報告、廣告、各科教科書的文字說明等等。
二 了解寫應用性說明文,可以運用多種說明方法和表達方式。
教學要點
一 以本單元中的應用性說明文為范例,區別比較不同的表達方式:《標點符號用法》運用了下定義、舉實例、作詮釋三種說明方法;《電子計算機多種功能》用的是通俗的詮釋和生動的事例;《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用的是說明和記敘相結合的表達方式:《<文心>序》用的是概括說明和議論相結合的方式:而《從宜賓到重慶》則結合運用記敘、描寫、說明、議論的方式。此外,應用性的說明文,還常常使用一問一答的表達方式,如《混作、間作和套作》等。
二 指導學生寫作“科學小品”。了解科學小品常常把說明、記敘、描寫等表達方式結合在一起,采用第一人稱的擬人化寫法,把說明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緊密地統一起來,讓讀者通過生動形象的藝術形式接受科學知識。
例文1
保溫瓶
陳友良
我叫保溫瓶,人送別號茶瓶、保暖瓶、熱水瓶。我誕生在矮人國,身高僅三十五公分左右,腰圍卻有四十公分。你可別小看我這五短身材,朋友卻是遍布五湖四海。上至宮廷首相府,下至尋常百姓家,都奉我為尊貴的座上賓。炎炎盛夏,想沏一杯龍井茶,隆隆寒冬,欲飲一杯熱開水,只要提起我來,便能滿足人們的需求。這就難怪我要受到人們的青睞了。
其實,從結構上說,我太簡單了。外面一層瓶殼,是我的外衣;內中一只瓶膽,就算我的身體。瓶膽是玻璃制成,容易碎,這外衣就顯得十分重要。服裝也隨著時代而變化,開始是竹制的,逐漸換用塑料和鋼精的了。實用、美觀、大方,反映出我的審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