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歷史典故合集4
灌壇雨(灌壇遺風)
【灌壇雨(灌壇遺風)】晉·張華《博物志》卷八:“太公為灌壇令。文王夢婦人當道夜哭,間之。曰:‘吾是東海神女,嫁于西海神童。今灌壇當道,廢我
行。我行必有大風疾雨,而太公有德,吾不敢以風雨過,是毀君德。’文王至,明日召太公。三日三夜,果有疾風暴雨,從太公邑過。”
周文王夢見一婦人當道夜哭,自稱東海神女要到西海去,須從灌壇經過。當今姜太公在此當政,很有德行,故不敢攜帶暴風雨襲擊他的領地,損害他
的功德,在兩難之中,故而啼哭。文王夢醒,召見了太公,過了三日三夜,果然有疾風暴雨,席卷太公封邑.后因用為及時雨的典故.
唐·杜甫《題都縣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云散灌壇雨,春青彭澤田。”
唐·高適《同房侍御山園新亭與邢判官簡游》:“灌壇有遺風,單父多鳴琴。”
季布一諾
【季布一諾】
漢.司馬遷《史記.季布欒列傳》“曹丘至,即揖季布日:‘楚人諺曰:“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足下何以得此聲于梁楚間哉?’”
季布原為項羽將,曾多次困窘劉邦.劉邦滅項羽后,以千金宜賞求捕布。布潛匿于魯朱家處。朱家勸灌嬰說服劉邦赦免布,招降為郎中。季布以重視諾言,講信用著稱,凡答應的事不再變故,固有“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之美名。
后因以“季布一諾”用為遵守信用,說話算數的典故。
踦屨,墜屨
【踦屨(墜屨)】
漢.賈誼《新書。諭誠》:“昔楚昭王與吳人戰,楚軍敗.昭王走,屨決背而行(指鞋幫破裂),失之;行三十步,復旋取屨。及至于隋,左右問曰:‘王何曾惜一踦屨(單只的鞋子)乎?’昭王曰:‘楚國雖貧,豈愛一踦屨哉!惡與偕出弗與偕反也。’”
楚昭主不棄踦屨的行為意在表明:雖然戰敗,也愿與自己的部隊一同回到楚國去,甚至連一物也不愿丟給敵人。以此顯示惜舊物愛士卒,同舟共濟的精
神。
后因以“踦屨”用為不忘故舊的典故。
季路之言
【季路之言】
《左傳·哀公十四年》:“小邾射以句繹來奔,曰:‘使季路要《約也)我,吾無盟矣。”使子路,子路辭,季康子使冉有謂之日:‘千乘之國,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此意是說,子言重于各盟,此乃光榮。于子無辱)?’”
小邾國的射大夫,率領句繹臣民投降魯國,十分相信與子路訂立盟誓,只要子路說了就不需要再和魯國訂盟.
后以“季路之言”為君子協定之典。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卷蘭《李伯言》:“佘牌實價購之,今被誤控。此事君親見之,惟借季路一言,無他說也。”
技癢
【技癢(伎癢、伎養】
漢·應劭《風俗通義》六《筑》;“(高)漸離變名易性,為人庸保,·…聞其家堂上客擊筑,伎癢,不能出,言日;彼有善有不普。”《文選》晉·活安仁(岳)《射堆賦注》引《風俗通》作“伎養”。
指有所擅長,一遇機會,急欲表現,如癢難忍,喻懷才思逞。
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詩箋》二四《八哀詩,鄭虔》 “貫穿無遺恨,薈粹何技癢。”
紀群交
【紀群交】
《三國志·魏書·陳群傳》:“魯國孔融才高倨傲,年在紀群之間,先與紀友,后與群交,更為紀拜(提拔),由是顯名。”
紀,指三國時魏國陳紀;群,指陳紀之子陳群.后因以“紀群交行指累世之交。
《北齊書·陸中傳》:“陸中……甚為河間邢邵所賞。邵又與巾父子彰交游,嘗謂子彰曰:‘吾以卿老蚌遂出明珠,意欲為群拜紀可乎?’由是名譽日高。”
稽古之力
【稽古之力】
《后漢書·恒榮傳》:“即拜佚為太子大傅(佚,張佚,為漢時博士)。而以榮為太子少傅,賜以輜車、乘馬(輜車,有帷蔽可以坐臥載物的馬車)。榮大會諸生,陳其車馬印綬,日:‘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
東漢時,沛郡龍亢人桓榮善于習講《尚書》。漢光武帝劉秀征拜他為博士,因為他與博士論辨經義時,不但溫恭遜讓,表現得很有禮貌,而且顯得內涵深沉,寬博有余,以此受到光武帝的賞識,并任以為太子少傅.他感蒙圣恩,一次在太學生面前把所得的賞賜物擺出來,說能得到如此厚遇。是因為“稽古之力’,意即得力于研習古代經書。后因用為得力于研習古文事之典。
《幼學瓊林》卷四“文事”:“以物求文,謂之潤筆之資(《隋書·鄭譯傳》:“上令內史令李德林立作詔書,高穎因戲謂譯曰:‘筆干。,譯答曰:‘出為方
岳,杖策言歸,不得一錢,何以潤筆?’上大笑。” 因文得錢,乃曰稽古之力。
紀信蹈火
【紀信蹈火】
《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出兵圍困漢王劉邦于榮陽。“漢將紀信說漢王曰:‘事已急矣,請為王逛楚為王,王可以間出。’于是漢王夜出女子榮陽東門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擊之。紀信乘黃屋車,傅左纛,日:‘城中食盡,漢王降。’楚軍皆呼萬歲。漢王亦與數十騎從城西門出,走城皋。項王見紀信,問:‘漢王安在?’信日:‘漢王已出矣。’項王燒殺紀信。”
紀信用金蟬脫殼計,逛編項羽,為劉邦捐生,使漢王脫險。故舊時常用此典喻殺身成仁的英雄。
及親三釜
【及親三釜】
《莊子.寓言》:‘曾子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親,仕三釜而心樂;后仕三千鐘而不及,吾心悲。’”
釜,量器.一釜為六斗四升,三釜、是古代下級官吏的俸祿數量。曾子認為,及時養親這一點很重要,不要等到作了大官再去奉養父母,因為父母年
老,可能等不到那時候。雖然職卑俸薄,只要能及時奉養雙親,也是很高興的,否則到父母逝去來不及養親,那將是令人悲傷追悔的憾事。后因用為及時孝
親之典。
宋·陸游《劍南詩稿》卷二《鄉中每以寒食立夏之間者墳客夔適逢此時凄然感懷》:“守墓萬家猶有日,及親三釜永無期。”
箕山之節,箕山之志
【箕山之節(箕山之志】漢·班固《漢書·鮑宣傳》:“薛方嘗為郡椽祭酒,嘗征不至,及莽以安車迎方,方因使者辭謝曰:‘堯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節也。
古代傳說堯時巢父、許由曾隱居箕山。后因以“箕山之節”作為隱居以全節的典故。也作“箕山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