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節氣必吃的8種食物
處暑節氣到,秋季慢慢降臨了,這時養生要滋陰潤肺!在飲食上要把好關。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處暑節氣必吃的8種食物,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處暑節氣必吃的8種食物
1、鴨肉
處暑時節,很多地方都有吃鴨子的習俗。中醫認為,鴨肉味甘、咸,性微涼,能養陰潤燥,清虛熱,很適合夏秋季節食用。適用于體內有熱、上火的人常吃,食欲不佳、水腫及大便干結的人食之更佳。而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B族、維生素A以及鉀、鐵、銅、鋅等多種營養成分,補益身體、增強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在氣候變化的處暑時節吃有助于預防感冒。
2、蜂蜜
從中醫角度來說,蜂蜜性平味甘,有潤燥滑腸、清熱潤肺之功,能緩解皮膚干燥、咽干、鼻干及大便干結等問題。秋天氣候干燥,人很容易損失津液,如果每天喝一杯溫蜂蜜水,則能幫助滋養身體和肺部,緩解秋燥。
此外,蜂蜜中含有多種糖類,主要為葡萄糖和果糖,占總糖量的70%以上。與其他糖類不同的是,葡萄糖和果糖不需要經過消化就能直接被人體吸收利用,能夠快速轉化成熱量提供給身體,可以改善血液的營養狀況,起到抗疲勞、恢復體能的效果。
3、花生
處暑后,雨水減少,炎熱和干燥并存,使得人體水分流失加快,從而造成皮膚干燥瘙癢。花生中含有豐富的脂肪酸、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B族、氨基酸、卵磷脂等,這些物質具有潤膚養顏的作用,能夠讓我們的肌膚富有光澤,有助于緩解皮膚瘙癢。
另外,花生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我們促進胃腸蠕動,加快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且其所含的油脂對腸道有潤滑的作用,從而能夠起到預防便秘的作用。
4、石榴
石榴味甘酸澀,果實汁水豐富,養陰生津、潤燥作用明顯,秋季干燥,咽喉燥渴時吃最好。從營養角度來說,石榴富含糖類、蛋白質、檸檬酸、蘋果酸、維生素C、維生素E、B族維生素及鉀、磷、鈣等礦物質等營養素,可以補充人體能量和熱量,是純天然的營養品。同時還含有多種生物堿、多酚類物質、黃酮類化合物等,能夠清除自由基,改善機體新陳代謝。
5、龍眼
老福州在處暑的時候要吃龍眼配稀飯,因為夏天的時候天氣比較熱,人體消耗了很多熱量,龍眼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葡萄糖以及維生素等成分,此外,龍眼當中還富含鈣、磷、鐵等微量元素,因而日常吃些龍眼,對于機體可以起到一定的滋補作用。
6、葡萄
許多人一到秋天身體就有一種說不出的疲憊感,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秋乏。而葡萄是一種含糖量極高的水果,主要以葡萄糖為主,能很快被人體吸收和利用,可以為大腦和身體提供所需的能量,促進體力恢復,快速緩解疲勞。當人體出現低血糖時,若及時食用一些葡萄或飲用葡萄汁,即可使癥狀得到緩解。因此秋乏時吃一些葡萄可以快速改善。
7、蓮藕
常言道: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入秋之后的蓮藕更加肥碩,口感甜脆多汁,是潤燥、養陰、潤肺佳品。蓮藕富含蛋白質、淀粉、維生素C、纖維素、維生素A、維生素E、胡蘿卜素、核黃素、煙酸、鈣、鉀、磷、鐵、鎂等營養物質,生吃可清熱除煩、生津解渴;煮熟后則能開胃健脾、消食止瀉、滋補身體。
8、梨
處暑吃梨子能利尿通便、緩解秋燥。秋季燥邪當令,人體稍不注意就會因燥邪侵襲而出現咽干口渴、皮膚干癢、肺熱咳嗽等癥。而梨果汁水充足,含水量高達80%以上,脆甜可口,素有“天然礦泉水”之稱,是生津解渴的好食材,中醫更是將其作為防治“秋燥”的良藥。一般人都可食用,肝炎、肝硬化、腎功能不佳者尤其適合。
處暑是最熱的季節嗎
處暑,“處”是躲避之意,二十四節氣之一。處暑節氣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意思是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了,這時冷空氣南下次數增多,氣溫下降逐漸明顯。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處暑的到來,意味著我國許多地區將陸續開始了夏季向秋季的轉換。忍受了多日酷暑煎熬的人們,期盼著秋天的到來。許多地區,特別是南方地區,秋天總是讓人感到姍姍來遲,還會經常有遭受“秋老虎”困擾。
處暑的天氣特點
1、氣溫下降處暑節氣,單單用氣溫開始走低來描述是不夠的。氣溫走低僅是其中的一個現象。
2、秋高氣爽:開始影響中國的冷高壓,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氣,先是宣告了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
3、秋老虎:夏季稱雄的副熱帶高壓,雖說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名副其實的"秋老虎"。
4、雷暴活動:華南、西南、華西。雷暴活動不及炎夏那般活躍,但華南、西南和華西地區雷暴活動仍較多。在華南,由于低緯度的暖濕氣流還比較活躍,因而產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
處暑怎么過
1、不宜過早添衣
雖然從節氣特點來說,秋天已經來了,但夏天的暑氣仍未完全消散。晝夜溫差較大,氣溫不定,容易回升。
在季節轉換之時,如果過早添衣,氣溫一旦回升,很容易出汗而著涼,進而導致傷風感冒。
此時,最好的做法是早晚帶一件外套備用。
2、早睡早起以解秋乏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秋乏”,其實是有科學研究的。
夏季,人體大量出汗會造成水鹽代謝失調,腸胃功能也會有所減弱,身體一直處于不斷的消耗狀態。
當進入秋季,汗出得不是太多的時候,機體自然也就進入了下一個修整階段。此時,人體會出現一種說不出的疲憊感,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秋乏”了。
想要緩解秋乏,就一定得保持充足的睡眠。《黃帝內經》建議,“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3、滋陰潤肺以防秋燥
暑盡秋來,秋季屬肺,易燥。這段時間,我們應該吃一些滋陰潤肺之品,以防肺燥。 ?
古時候,處暑時節就有吃鴨肉的習俗。鴨肉,味甘,性冷,并有滋陰、補虛、調和臟腑的作用,非常適合秋季食用。
今年處暑的具體時間2023
2023年處暑開始時間:8月23日17:01:06
2023年處暑結束時間:9月08日05:26:31
2023年處暑農歷時間:七月初八
2023年處暑星期時間:周三